市情概况
    市情概况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浙闽赣皖四省边际,市域面积8844平方公里,辖柯城、衢江2个区,龙游、常山、开化3个县和江山市。根据省统计局公布的2022年人口主要数据,衢州市2022年末常住人口229万。

    衢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东汉初平三年(192),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一千八百多年的建城史,1994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脉绵延流长,有江南地区保存最好的古代州级城池衢州府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府城墙,复建的天王塔院、文昌阁等历史文化古迹。衢州是圣人孔子后裔的世居地和第二故乡,是儒学文化在江南的传播中心,历史上儒风浩荡、人才辈出,素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的美誉,位于市区的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衢州是伟人毛泽东的祖居地,江山清漾村被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以及毛泽东嫡孙一致确认为毛泽东祖居地和“江南毛氏发祥地”,《清漾毛氏族谱》被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衢州还是围棋文化发源地,早在东晋时期就有樵夫王质在烂柯山遇神仙下围棋的故事,这是我国围棋起源最早的文字记载,烂柯山也被誉为“围棋仙地”。2016年,以柯城九华立春祭为代表的中国24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衢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让南孔文化重重落地”重要指示精神,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力打响“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打造一座“车让人”的城市、一座“自觉排队”的城市、一座“烟头不落地”的城市、一座“使用公筷公勺”的城市、一座“行作揖礼”的城市、一座“不随地吐痰”的城市、一座“没有牛皮癣”的城市、一座“拆墙透绿”的城市,使衢州成为名副其实的有礼之城。2020年11月衢州以全国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1中国地级市品牌综合影响力指数,衢州列第35位。

    衢州是一座生态山水美城。因山得名、因水而兴,仙霞岭山脉、怀玉山脉、千里岗山脉将衢州三面合抱,常山江、江山江、乌溪江等九条江在城中汇聚一体。全市森林覆盖率71.5%,出境水水质保持Ⅱ类以上,连续7年夺得浙江省治水最高荣誉“大禹鼎”,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AQI)96.4%,市区PM2.5浓度26微克/立方米,市区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平方米,是浙江的重要生态屏障、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2018年12月获联合国“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衢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个国家休闲区试点,共有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江郎山-廿八都旅游区等2个5A级景区和13个4A级景区,江郎山是浙江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钱江源国家公园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龙游姜席堰与都江堰、灵渠等一同跻身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目前,衢州正在大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推进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与黄山、南平、上饶共建浙皖闽赣(衢黄南饶)“联盟花园”,与桃花源基金会合作共建自然保护地,开展“全球免费游衢州”活动,打造好听音乐会、好吃“三衢味”、好看大花园、好玩运动场等“四好衢州”文旅产品,努力建设“诗画浙江”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

    衢州是一座开放大气之城。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历来是浙闽赣皖四省边际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素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之称。境内航空、铁路、公路、水运齐全,民航直达北京、深圳、昆明、青岛、重庆、济南、海口、大连、成都、贵阳、西安、广州、舟山、武汉、珠海、郑州、三亚、南宁、厦门等19个城市,华夏航空华东总部和国际飞行学校落户衢州,衢州港龙游港区、衢江港区正式开港,杭衢游轮正式开通,杭金衢、杭新景高速和黄衢南、龙丽温高速形成“两横两纵”路网框架,全长215公里的美丽沿江公路全线贯通,浙赣铁路、杭长高铁、衢九铁路横贯全境,衢宁铁路于2020年9月27日正式通车,在衢州逐步形成“米”字型铁路枢纽,是全省首个县县通高铁(动车)、高速公路的地级市,区位优势愈发凸显。衢州坚持借势借力、开放开发,着力打开有形、无形两个大通道。有形大通道就是由高铁、高速、航空、航运等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其中杭衢高铁建衢段于2020年3月全线开工,计划2022年基本建成、2023年运营通车,届时衢州与杭州的时空距离将缩短至40分钟左右,实现枢纽接枢纽、西站通西站、高地到高地、通达变通勤。无形大通道就是杭衢创新合作机制,打造杭衢山海协作升级版,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创新生态圈,加速杭衢同城化、一体化,2018年10月25日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

    衢州是一座创新活力之城。1985年从金华地区分设,复建地级市。3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果。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4.8%、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速全省第二、创近十年来最好成绩;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增速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3%、7.5%,增速分列全省第一和第二。狠抓助企纾困,全面顶格落实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时出台“衢40条”“个体工商户纾困33条”,健全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104.5亿元,兑付惠企政策资金81.5亿元,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56.6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增长80%,“连续贷+灵活贷”等方式为小微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7亿元。集中开展重点困难企业挂联服务,充分发挥“亲清半月谈”“政企恳谈会”“圆桌例会”等机制作用,在全力帮扶企业中提振市场信心。狠抓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3年全省第一,全省唯一连续4个季度获得投资“赛马”激励。杭衢铁路主体工程基本贯通,杭金衢高速改扩建工程、351国道等建成通车,常山江航电枢纽、衢丽铁路、江玉公路、钱江源通用机场等开工建设,四省边际多式联运枢纽港入选国家示范创建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15.5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23.9亿元,8个项目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国有建设用地供应量增长41.1%。狠抓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加快衢州综合保税区申建,开通泛亚铁路冷链运营平台,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逆势增长4.6%。

    进入新时代,衢州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站上了属于自己的强劲风口,正处在一个厚积薄发、裂变发展的关键期、转型期,充满活力、大有可为、大有希望。衢州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寄予衢州的“八个嘱托”,按照省委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要求,对标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全力打造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谋划建设浙西省级新区,持续擦亮数字化改革、“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未来社区和大花园核心区、文化高地、营商环境“六张金名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高分答卷。


    (更新于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