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妇幼保健院(衢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衢州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5-04-01 09:3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周红梅 字体:[ ]
分享:
单位名称衢州市妇幼保健院(衢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衢州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法定代表人周红梅
住所  衢州市百汇路690号
开办资金(万元)2745.60经费来源财政适当补助
年初数(万元)4422.3期末数(万元)4080
宗旨和业务范围宗旨:为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业务范围:妇幼医疗、预防、保健,健康体检、托育服务等。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80047186602XY举办单位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度,我院在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实施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有关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医院开展的主要工作1.聚焦党建统领,强化医院管理(1)持续落实巡察审计问题整改。严格按照市委巡察及专项审计工作要求,对涉及的巡察交办问题和审计反馈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共修订完善制度22个,将整改工作与医院重点工作有效结合,确保整改措施落到实处,整改成效长期巩固。集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月”系列活动,优化医药代表院内业务活动流程,建立重点岗位人员“四个一”监管机制,制定并施行《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分办法》,健全监管机制。创新性推出“码上说,马上办”“便民条”等服务项目,实施全员志愿者服务机制,持续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产房获评为“市级巾帼文明岗”。(2)持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职责,持续夯实医院安全生产基础;定期组织消防知识培训、防网络诈骗安全教育培训、重大火灾案例分析,组织各项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全院职工思想重视度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安装干粉包、防火隔断,提升电瓶车充停场所消防安全;实施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保障残障人士的就诊安全;优化停车管理,实施停车收费系统升级改造,扩增院内停车位60个,优化车辆进出路线,保障院内通行安全;强化外包服务项目管理,对物业、食堂、安保、超市、面包房等外包人员开展工作检查和考核,确保安全生产全覆盖。(3)持续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成立医院运营管理团队及第一批运营管理试点科室,入科开展运营分析。年内医院天然气用量同比下降35.32%,有效推进医院节能降耗工作。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妇幼绩效考核为指引,建立“一科一表”质量考核指标体系和定期综合目标考核,将目标考核指标层层落实,营造创先争优良好氛围。质管处《基于“BSC+KPI”模式基层妇幼保健机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入选《全省妇幼保健医院优秀管理案例》。2.聚焦医育融合,打造托育服务样板(1)坚持医和育融合。充分发挥妇幼保健专业优势,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多种“医育结合”模式,中心开设儿童保健和妇女保健门诊,选派经验丰富的医疗专家定期坐诊。定期开展托育园在托婴幼儿健康体检、生长发育监测、心理行为评估、感觉统合训练、营养膳食分析等活动,开展养育照护小组活动134场,服务家庭648余组,有效实现“医力量”“育力量”资源互补、互融互通。年内共接待省内外参观考察调研40余批次,400余人次,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会议上作现场交流。(2)坚持育和训融合。发挥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定期开展托育园全员实训,儿保专家每月一次进园实地开展卫生保健工作指导,提升保育(教)人员的健康保健和卫生保健能力。定期面向全市托育服务机构进行养育照护相关技能输出。年内,承办全市保育师和家庭养育照护指导技能竞赛两大赛事,协同市卫健委、市计生协成功举办婴幼儿养育照护系列活动。(3)坚持训和管融合。发挥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示范引领和技术支撑作用,联合疾控(卫监)、消防等单位开展托育机构质量评估和日常监管。同时,针对基层儿保人员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培训和现场指导,针对乡镇(街道)、村(社区)人口家庭工作人员开展婴幼儿照护健康指导员培训,助力建立家庭健康指导员制度,建设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的基层阵地。3.聚焦梯队建设,引育新质人才队伍(1)多渠道人才招引。我院赴安徽、昆明、温州、广州等地的高校参加校招宣讲;通过与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浙大儿院、浙大妇院的紧密联系和人才推荐,以及与第三方猎头公司的合作,实现人才招引从“广度”转至“精准度”。(2)多元化人才培育。持续开展医院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培训,先后派出中层干部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参与管理轮训。对外出进修人员实行全方位闭环管理,进修期间每月报送进修小结,进修结束完成全院性进修总结汇报,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科研项目申报、高质量科技论文发表等内容的进修成果监督管理,确保进修结束后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同时医院加强对院内“医学幼鹰”的培养跟踪,通过举办座谈会、年度考核,加强督促培养对象的能力提升及科研产出。(3)多方位人才激励。持续落实党委联系高层次人才(硕、博)工作方案,推动人才干事热情。年内组织选拔临床科室诊疗组长7名,协助各临床科室负责人做好管理,充实干部储备。制定并实施《医院后备干部培养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工作人员在职硕博学历教育激励机制,在职学历提升取得历史性突破,为医院干部队伍提供了人才保障。4.聚焦能力提升,保障母婴安全(1)提升妊娠风险防范水平。组织衢州市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母婴传播重点病例评审会议,对全市各县(市、区)开展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专项评估,积极推进项目落实。充分发挥产科质控中心作用,加强日常质控管理,组织开展全市围产感染培训。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制度要求,严格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夯实妊娠风险五色评估要求,及时发现并报告危重孕产妇险情,市、县联动,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保障母婴安全。(2)提升危急重症救治水平。举办全市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班。开展全市高危儿管理暨高危妊娠分级管理情况专项评估,进一步规范高危儿及高危妊娠分级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孕产妇、围产儿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做好重点案例收集评审,及时发现孕产妇、婴幼儿保健及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定期召开全院危重孕产妇病例分析会,开展病例复盘,查找环节问题,优化工作流程,有效提升高危孕产妇管理及救治能力。(3)提升妇幼专科服务能力。举办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及技术培训班,开展试点单位新生儿早期保健技术培训,所有院级师资全程参与培训且考试合格。开设家化导乐与温馨导乐等妇幼特色优质护理服务新项目。加强全院护理质量管理与专业技能提升,选派助产士参加全国正常分娩技能竞赛,获得全国地市组团队一等奖,2个个人一等奖,1个个人三等奖。5.聚焦科研规划,构建学科发展新格局(1)提升带教能力。制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单位管理办法,开展规培带教,提升医院教学水平。年内新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李鹤教授专家工作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臻蔚教授专家工作室落户,加强专家工作站和重点学科的运行管理,吕卫国专家工作站和罗琼专家工作站被评为年度优秀工作站。(2)提升科研能力。聚焦医院优秀青年学者及后备学科带头人,充分利用下沉医学博士的专业资源,定期举办文献阅读会,促进业务技能和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2024年医院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省级项目7项,市级项目12项。成功申报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项,省中医药卫生科技项目1项,市级竞争性科技项目2项以及市级指导性项目7项。发表篇学术论文20余,多篇论文荣获第二十二届衢州市卫生健康系统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和第二十五届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6.聚焦保健应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1)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衢州市妇幼保健院中医药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5年)》,成立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拓展中医适宜技术,各科室设置中医诊疗目标值,门诊医技部每月进行目标监测。医院在门诊区域增加中医文化展区,增加门诊医院中医文化氛围,加大中医药在妇幼保健领域的应用。(2)提升中医药服务内涵。在现有中医科的基础上,增设中医儿科、中医妇科、针灸推拿、中医外治等特色门诊。实行中医师按需走进妇科、产科和儿科病房联合会诊、联合查房、参与科室病例讨论等,同时全面运行中西医结合病房,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疗法在各种疾病中的治疗优势,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7.聚焦信息改造,实现数字赋能医院发展(1)高标准完成政策性改造。严格落实省、市医疗卫生领域数字化改革各项要求,政府投资数字化项目智慧医院建设于10月启动并按期推进,取得电子病历应用水平分级评价4级。持续完善智慧服务系统建设,完成CMI提升专项等DRGS信息改造,开发完善自助机的各项功能,完成“临床生殖医学管理系统”系统改造及与省级管理平台对接。完成“新型城镇化绩效考核指标数据归集”中医非药物疗法明细数据上传,完成港澳台同胞、外国人证件便利化应用改造。(2)争创妇幼特色智慧服务。研发“孕产妇人脸认证”系统,在孕产妇建卡、入院待产、证件签发等重点环节开展“刷脸对比”,核验孕产妇、证件申请人身份信息,确保“人”“证”一致,保障出生医学证明信息真实准确。认证系统与院内信息系统互通,认证结果通过区域妇幼系统与省平台同步。实现计划生育特殊关爱对象诊前、诊中、诊后无感就医。完成医保药品追溯码信息采集接口改造。积极建设“无陷未来”集成服务试点数字改革工作,产前血清学筛查实现全市互通,电子化开单、结果回传,有效提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效率。(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医疗业务稳住基本盘。2024年医疗收入16045.21万元,同比下降5.82%;门急诊337484人次,同比下降0.04%,出院10047人次,同比下降10.74%;CMI同比增长5.88%,RW大于2增长29.88%,出院患者手术占比35.65%,微创手术占比8.04%。2.母婴安全保障有力。孕产妇死亡率0/10万;婴儿死亡率1.1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83‰;孕产妇系管率97.93%;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96.44%;产前筛查率99.13%;婚前医学检查率98.0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辖区母婴安全亟待加强。在新生儿出生数显著下降的大背景下,高龄孕产妇比率增高,分娩机构分散,致使母婴安全保障有待加强。(二)医院运营绩效急需提升。医院规模较小、业务链狭窄,在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的大环境下,业务上升困难大;医院晋级为三级乙等后,参加全国妇幼绩效考核排名竞争压力大。(三)学科建设层级有待提高。学科影响力不足,目前仅有妇科为市级医学重点学科、新生儿科为市级特色专科。
四、下一步打算(一)主要目标1.医疗核心指标持续提升。2.医疗业务收入持续增长。3.医疗质量安全持续强化。(二)主要举措1.深化党建业务融合,铸就新作为。2.实施妇幼示范项目,构建新体系。3.加强医院运营管理,提升新效能。4.推动医院学科发展,引领新趋势。5.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激发新动力。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17.5.27-2032.5.262.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产前诊断):2022.1.20-2025.1.193.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助产技术):2023.10.26-2026.10.25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1.2023年度综合目标考核等次评定为Ⅱ类单位(医院类)第三等次。2.奖励:医院派出的护士团队及个人分别获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助产士分会举办的第二届正常分娩接产技能大赛团体、个人一等奖。3.诉讼投诉:共计接市卫健委交办的信访投诉件418件,其中12345投诉85件、网信6件、通衢问政4件,表扬件323件。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诉件占比上升9.19%,表扬件占比上升336.48%。本年收到诉讼1起,办结1起(2023年)。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作者:(周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