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中心血站

发布日期:2025-03-25 09:1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吴世泉 字体:[ ]
分享:
单位名称衢州市中心血站法定代表人吴世泉
住所  衢州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闽江大道108号)3号楼
开办资金(万元)3526.55经费来源财政全额补助
年初数(万元)3526.55期末数(万元)3704.32
宗旨和业务范围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安全、有效血液。依法开展无偿献血血液的采集与制备临床用血供应、存储、质量控制医疗用血的业务指导等。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8004718660972举办单位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2024年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2024年全市共成功献血31355人次,同比下降6.19%,献血总量9782.87升,同比下降7.16%,其中献全血27063人次,同比下降9.49%,献全血总量8556.45升,同比下降9.43%;献机采血小板4292人次,同比增长21.76%,机采量1226.42升,同比增长12.50%;临床用血总量10116.28升,同比下降2.46%。300ml及以上比例为82.5%,输红细胞类手术患者总例次3098人次,手术患者回输自体血总量5621.74单位,自体输血率42.77%。千人口献血率13.7。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精准供血,筑牢生命根基1.血液采集结构优化。在全血采集方面,虽采集人次和量有所下降,但单采血小板采集呈现增长态势,2024年单采血小板采集人次同比增长22.95%,机采量同比增长13.86%。积极拓展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新招募首次血小板献血者293人,血小板基因库新增54人,开展376例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铁蛋白代谢检测,优化血液采集结构,满足临床对不同血液成分的需求。2.血液制备高效精准。严格遵循操作规程,高质量完成血液制备任务。成分制备品种、数量均得到较好开展,去白血液制品已经实现全面覆盖,大大减少了临床输血反应,冷沉淀凝血因子在临床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在采血量下降的情况下,冷沉淀制备量增长12.37%,制备率64.59%,有效保障临床需求,为急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了有力支持。3.血液供应科学合理。面对临床用血需求不断增长,通过启动应急预案、规范临床用血、分流择期手术等措施,确保急重症用血安全,未发生供血相关投诉与质量事件。科学调配血液资源,依托区域间血液调配机制,从省内外调入血浆类产品29948.6单位,有效缓解用血紧张,保障了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完成2.86万人次救治用血的保障任务,为群众的健康牢牢筑牢了生命线。(二)多维宣传,汇聚爱心洪流1.构建网格,整合资源拓广度。全力打造无偿献血宣传网格,充分发挥全市无偿献血工作招募队伍及属地化管理献血屋的优势,深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线上积极开拓新媒体平台,与衢州传媒、新媒体公司紧密合作。线下利用公交车、户外大屏循环播放“守望生命爱而有度”“热血英雄”等主题宣传视频。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发放纪念品模式增加公众微信号关注量,并丰富纪念品类型,满足献血者需求。2.文化赋能,挖掘特色增引力。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为宣传工作注入新活力。打造衢州市无偿献血IP——Q仔,相关周边文创产品荣获2024“衢州好礼”文创旅游商品设计暨城市好礼入围奖,提升无偿献血品牌文化形象。发布衢州无偿献血公益主题曲《你我》,邀请衢州籍资深媒体人舒中胜拍摄无偿献血宣传片,借助名人效应扩大宣传效果,提升公众关注度。借政府关爱惠民活动,提供谭咏麟演唱会观演名额、“热血公益跑”马拉松参赛名额等,传播“衢州有礼热血有你”精神,吸引公众参与。在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以614主题举办系列活动,在水亭门景区开展颂扬活动、挖掘传播爱心故事、举办知识竞赛、联合学校赠画等,弘扬献血文化,增强公众认同感与参与热情。3.团体献血,品牌引领聚力量。精心打造“骄子情怀热血青春”“护卫生命天使血缘”“热血先锋红心向党”等系列无偿献血品牌活动,积极联合高校、医疗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献血活动。与两所高校建立常态化献血合作机制,每周进校园宣传招募,组织新生代医务人员参与“未来医者怜悯之心”活动,呼吁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热血先锋红心向党”活动。4.社会动员,强化宣传优体验。持续加大社会宣传动员力度,通过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宣讲及血站开放日活动,向公众展示血站新形象与采供血流程,提升公众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全年累计开展活动10余次,受众人数达千余人,站内接待团体献血百余人。注重提升献血服务质量,在献血点设置能量补给站,提供丰富多样的小零食、饮品,部分献血点还推出“参加无偿献血赠送爆米花”等特色活动,有效改善献血环境,增强献血吸引力,促进公众从认知向行动转化。(三)严谨质控,严守安全底线1.严密精准质控,检测全程护航。构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全方位覆盖采供血及相关服务全过程。2024年实验室积极参与8次室间质评,质评成绩优异,对反馈结果均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持续改进检测质量,为血液质量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通过每月质量抽检,对出现异常指标及时进行趋势分析,对某项不合格情况加大抽样量或抽检频次,采取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以确保血液质量得到持续有效监控。2024年关键物料检查共187批次,同比增长10%,关键设备自行检测663台次,较上一年度增长7.6%,全血及成分血抽检数量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市血液质控中心连续2届荣获“浙江省优秀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2.全面严格管理,规避风险隐患。一是对标检查,确保实效。开展月巡查,深入各业务场所和献血屋,检查操作流程与质量记录,对不合格项及时纠正预防,保障采供血合规及用血安全;严格管理报废血液,分析报废原因,2024年血液总报废率和非常规报废率均在控。二是安全防护,保障质量。加强保密性弃血和高危献血者管理,对初筛有反应性的献血者复查并屏蔽;规范血液退回管理,分析退回原因,确保退回报废率受控;强化员工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员工暴露后规范处理。三是奖惩结合,强化意识。组织血站法律法规考试,奖励成绩优异者;2024年全站共发生差错17例,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对一类差错进行处罚判定,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四是持续改进,完善体系。开展质量体系文件评审,因组织结构变化整体换版;积极参与长三角联合内审,监控和持续改进血站质量管理体系。3.规范精准检测,精准筛除风险。2024年共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31284人份,同比下降6.1%。检测不合格270人次,不合格率为0.86%,同比下降0.07%,质量管控成效显著。精准筛选出Rh(D)阴性标本155例,发生ABO血型改型12例。全年送检核酸检测标本31284例,检出核酸单项不合格72例(均为HBV-DNA反应性),核酸单项不合格率2.3‰,明确与试剂更新有关,整体检测质量可靠。全年共筛HIV标本31284例,其中初筛反应性标本24例,经CDC确认阳性1例,共筛查HTLV标本10993例,其中反应性标本1例,送省血液中心确认结果为阳性。同时,积极开展新生儿溶血病检测、Rh阴性确认、疑难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鉴定、疑难交叉配血、血小板交叉配型等项目,为临床提供有力技术支撑。血小板基因库在临床继续推广和应用,2024年临床应用38例次,取得良好的输注效果,节约了宝贵的血液资源。严守操作规程,持续优化质量体系文件,全年共参与24次565项室间质评,符合率达99.8%。(四)科研施力,驱动创新发展1.人才培养成果丰硕。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多种方式提升员工专业素养。2024年共计102人次外出培训,涵盖初、中、高级职称人员。选派4名业务骨干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医学科技教育发展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等单位进修半年,进修人员归岗后积极分享成果,带动科室整体进步。积极开展输血技术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血站职工在全血采集、输血相容性检测、血液成分制备3个项目中表现卓越,囊括一等奖,有力推动了业务能力提升。建立输血医学博士工作站,实行“师带徒”模式,我站2人分别与浙江省人民医院输血科2位博士建立师徒关系,促进了学科建设发展。2.学术交流活跃多元。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搭建了丰富的学术交流平台,全年举办和承办5场学术会议与培训,吸引全国超200位专家学员,促进知识共享与经验交流,提升血站行业知名度与学术影响力。与枣庄市中心血站缔结共建友好协议,构建人才技术双向合作体系,携手提升管理、服务、人员技能,推动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前行。3.科技成果创新突破。科研氛围浓厚,积极申报课题。2024年5人申报市级课题,人数增长66.7%,其中1人获竞争性申报资格,2人获指导性申报资格,2个指导性课题已通过市科技局评审下文。2024年,3人课题顺利结题,另有6个课题稳步推进。2人发表3篇二级以上论文,还有3人5篇论文投稿审核,科研实力稳步提升。(五)智慧赋能,精进采供主业1.优待“一卡通”,便民服务增福祉。无偿献血优待“一卡通”,完成项目建设与功能优化,已完成项目终验。谋划将无偿献血优待“一卡通”在“献血优享”模块中作链接映射,实现“一卡通”多路径登录,更方便献血者使用。积极探索与《衢州市鼓励无偿献血若干政策措施》场景融合,涵盖献血保险、免费停车、贷款优惠、免费体检等八项关爱举措,真正为全省无偿献血荣誉证获得者得实惠,有荣光,让惠民政策更加简便,惠民答卷更有温度。2.输血联合体,创新模式引关注。大胆探索,率先开展临床输血保障联合体试点工作,临床输血保障联合体全域覆盖6个县(市、区),有28家基层公立医院和20家民营医院加入联合体。“1+6+N”体系架构全面落成,全市临床用血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共吸引省内湖州、绍兴等地以及国内湖南、云南、成都等多省市借鉴经验,中华医学会输血专科分会来衢专题调研,改革经验多次在国家级、省级会议上交流分享。3.试点扩面,优化管理促闭环。一是用血服务不用跑2.0迭代升级持续优化,全新医院直免模式向基层用血机构衍生。二是信息联网试点工作收尾完竣,完善数据接口,多系统融合集成。全市(含江山、开化)血液质控数据上报平台建成,实现用血医疗机构血液库存管理、用血预约申请、临床用血监测、献血者优先用血、医院用血直免等数据自动上报。完善血站、中心血库、用血医院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加强了献血招募、血液采集、制备、冷链、运输、使用等各环节闭环管理,实现血液信息全流程闭环管理。探索智慧血液大脑搭建,建立血液信息库(包含献血信息、用血信息、献血屏蔽信息、献血者亲属关系信息等)通过大脑数据分析,实现无偿献血精准化屏蔽、临床和急救用血精细化管理、献血优待智能化享受。4.编制方案,智慧建设谋发展。紧抓衢州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改革工作契机,制定血站2025-2026年信息化建设方案。一是基于衢州健康数据高铁,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验,在献血之前做到精准化屏蔽。二是基于智慧血液大脑对急救用血精细化管理,在急救时能实时查到患者的历史献血信息、用血信息、血液检验信息以及献血亲属关系。三是提升质控数据管理涵盖范围,增加各业务场所冰箱温度监控以及关键场所、献血屋、献血车温湿度监控。四是增加对稀有血型标本送检管理,实现医院与血站间稀有血型检测电子化管理,标本送检、报告发布、检测费用结算等。五是增加血站电子档案管理,对血站各业务档案电子化管理,实现掌上查阅档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采供血形势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我市无偿献血工作举步维艰,临床用血紧张情况凸显。我市持续推进四省边际公共服务“桥头堡”和医疗高地建设,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临床用血已不局限于传统的输血治疗,血浆置换等血液治疗的开展使血液需求增长较大。随着后疫情时代来临,市民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同时就业形势困难、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生活焦虑等因素也导致市民无暇顾及参与无偿献血,对无偿献血参与积极性退化,尤其是适宜献血青年人群献血率下降明显。(二)社会公益宣传氛围不够浓厚。献血工作宣传与动员组织淡化,缺乏部门和市县区联动机制,且自媒体发展迅速,网络上对于“无偿献血后不能享受优先用血”等负面新闻传播发酵对无偿献血作为社会新风尚的负面影响较大,仅凭采供血机构发声正身,效果不甚理想。公众对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社会认知度不够高,氛围还不够浓厚,导致固定献血者队伍基础依旧薄弱,现行献血队伍结构简单,群体过于单一,且缺乏稳定性。
四、下一步打算2025年,衢州市中心血站围绕"保采供、优服务、重宣传、强学科、树团队、提能力"六大任务,推进无偿献血事业高质量发展。1.保采供。全年计划献血总量10051升(50255人次),推动《无偿献血条例》立法,设立公益基金,强化政策保障。2.优服务。制定涵盖医疗、交通等领域的"优待十条",提升纪念品标准至人均100元,构建智慧服务平台。3.重宣传。深化媒体合作,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创新沉浸式宣传模式,营造公益氛围。4.强学科。深化沪杭合作,建立高校合作机制,推进"师带徒"培养,设立临床输血实训基地,筹建国家级服务站。5.树团队。强化"碧血丹心"党建品牌,制定2025-2035发展规划,探索"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机制。6.提能力。开展技术竞赛与培训,完善用血应急预案,建立分级预警机制,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2024年2月7日,完成对单位住所及开办资金变更登记。2024年9月24日,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换领。
相关资质认可《血站执业许可书》有效期至2025年6月18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作者:(吴世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