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69G/2025-00649 成文日期: 2025-02-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审计局

衢州市审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2-05 10:4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字体:[ ]
分享:

2024年,市审计局党组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审计厅的坚强领导下,全年完成审计项目25个,移送处理事项65件,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15.6亿元,审计提出建议75条,信息、报告获市领导批示49篇次。审计科研课题入选省厅立项数全省排名第1,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名列全省前茅,大数据审计技能竞赛排名全省第4,获衢州市人大法治政府建设评议100%满意,荣获“浙江省文明单位”称号。

一、2024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政治建设为魂,政治统领展现新高度

1.强化政治机关意识。2024年,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党组会“第一议题”学习18次,党小组集中学习25次。持续擦亮“党建统领·审计担当”品牌,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6次,撰写党建课题获全市机关党建优秀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

2.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理顺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运行机制,筹备召开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2次,推动出台重要制度4项。按要求及时向省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报告重大事项13项,向市委审计委员会报送重要文稿61篇。制定印发《全市党委审计办工作指南》,进一步规范审计办运行。

3.优化监督贯通机制。出台《深化纪巡审联动推进“三类监督”贯通融合实施办法》,加强审前沟通、审中协作、审后管理。2024年向纪委监委移送线索数同比增长75.68%。出台《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会商研判操作办法(试行)》,与组织部门构建“审事”“评人”互融监督体系。推进监督协同扩面工作,建立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机制,监督合力进一步增强。

(二)坚持审计项目为王,经济监督彰显新作为

1.开展财政管理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推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组织实施了2023年本级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编制情况、龙游县人民政府2023年财政收支等审计项目,促进财政政策落地、绩效提升。

2.开展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点资金、重大风险防范审计,助推高质量发展。组织实施了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情况、土地综合整治资金等审计项目,推动上级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3.开展民生项目审计,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组织实施了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销使用情况、强农惠农相关资金等审计项目,促进重大民生政策落实落细。

4.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组织实施了11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及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重点关注政府单一来源采购、招商引资、“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有力督促“关键少数”权力规范运行。

(三)坚持审计质量为要,监督质效实现新跃升

1.着力推动数字赋能。建立需求响应机制,推行16个重点项目全覆盖大数据审计,创建数据模型110个,输出分析成果124个,1篇大数据审计案例入选2024年审计署大数据审计能力提高班分享。

2.着力加强质量管控。开展“审计现场管理提升年”活动,通过1张流转单、10张质量控制导图、33类审计文书、500本《衢州市审计业务制度汇编》,以制度化、规范化管控审计质量。深化实行“小兵团”跨处室联合作战模式,辅以外聘财务、投资、大数据等审计人员,项目实施质效提升。

3.着力强化审计整改。紧盯重大审计问题清单,努力推动省级清单销号18个。认真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推动中央和省、市级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255个问题按要求整改销号。其中,在完成衢州市本级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的同时,推动省级层面完善整合政策、完善制度,相关做法被常务副省长徐文光表扬肯定。

(四)坚持队伍建设为本,审计铁军呈现新风貌

1.队伍根基持续夯实。通过选调生引进、公务员招考、干部遴选和交流等方式,当年新进干部7名,其中研究生5名。探索柔性引才机制,与南审大学共建校地合作实践基地,吸纳4名南审研究生来局实习。加强干部资源盘活,出台《衢州市内部审计专业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遴选产生内部审计实务专业人才25名,以审代训增强审计力量。

2.干部培育见行见效。深化“磨刀石”工程,选派11名干部参与巡视巡察、工业平台、驻村帮扶、信访维稳等岗位锻炼。推荐1名业务骨干获评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3名干部得到市委提拔或进一步使用,16名干部获得职级晋升。选优配强2名县局局长,其中1名为省担当作为好干部。

3.勤廉建设纵深推进。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四个一”专题活动,组织“明德守法、完善自我”系列行动,助推干部扣好廉洁审计“第一粒扣子”。建立巡察整改跟踪督查机制,巡察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健全完善制度12项。推行“六治六提”作风行动,出台《深化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的六条措施》《审计干部“八小时之外”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营造干净干事氛围。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衢州恢复建大市40周年,市审计局党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紧扣市委市政府11项重大改革举措,持续弘扬“六干”作风,激发“五拼”劲头,落实“五更”要求,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审计支撑。

(一)聚焦政治统领,抓好政治建设

1.进一步增强政治机关意识。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用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小组、审计大讲堂等学习载体,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要求结合起来,把牢审计事业的前进方向。

2.进一步增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认真筹备八届市委审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巩固优化分送转办、清单台账、跟踪督促、汇总报告的工作闭环。筹备召开市委审计会及成员单位协调工作会议,深化市委审计办与审计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的沟通协作,合力推动改革部署落地见效。

3.进一步增强监督贯通融合。加强与市纪委监委、市委巡察办在实操层面的协作,强化与组织部门构建的“审事”“评人”相结合监督模式,探索与人大监督贯通的实践路径,推动与财政监督、检察监督的互动协作,扩大审计监督“朋友圈”。

(二)聚焦主责主业,推进监督覆盖

1.紧扣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开展财政审计。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聚焦财政部门统财源、优支出、增效益、防风险举措,揭示财政领域重大改革推进、重点政策落实及财政收支运行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重大风险,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地方财政不断增强可持续性运转能力。

2.紧扣改革发展重大任务,开展重大改革政策、重大项目建设、重大风险防范审计。加大力度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的落地落实情况的审计,推动我市在综合实力上、产业突破上、城市能级上有新高度。

3.紧扣共同富裕先行,开展重大民生审计。紧盯民生政策、项目、资金的薄弱环节,加大对重大民生领域审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助推各项惠民惠农补贴政策落地见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4.紧扣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常态做好领导干部“经济体检”,以推进重点单位“五年轮审”为主,综合选定审计对象,做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的辩证统一。谋划编制《2025年全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加强对县(市、区)经责工作的现场指导,推动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三)聚焦科学规范,抓好改革创新

1.持续加强现场管控。深入开展“科学规范提升年”活动,树立“打造标志性成果”理念,做到“心中有报告”,预设审计成果,谋划审计内容和重点,提高审计精准度。加大揭示问题力度,加强总结提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2.持续加强审计整改。聚焦重大审计问题清单“保五争三拼第一”,不断健全完善审计整改整体工作格局。紧盯书记、市长经责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建立问题销号闭环机制,项目化、责任化、清单化抓好跟踪落实。严格督促把关,坚决扛起督促检查整改整治责任,确保全市问题整改零逾期、高质量。

3.持续加强审计研究。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立项环节实现系统契合,实施环节做到规范穿透,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完善对审计发现重大问题线索移送、查办、反馈、报告的全周期闭环管理,提升移送问题线索的成案率。

(四)聚焦铁军建设,抓好培育激励

1.深化能力建设。扎实开展年轻干部“一线练兵”活动,支持干部参与巡视巡察、工业平台、驻村帮扶等工作,拓宽工作视野。用好审计大讲堂、8090理论宣讲等载体,提升“能想、能讲、能审、能写”本领。

2.深化考核激励。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激活干部干事活力。健全完善干部评价体系,强化日常考核和即时激励,对考核优秀、实绩突出、作风扎实的干部,优先考虑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等,浓厚干事氛围。

3.深化廉政建设。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加强干部八小时内外管理,营造清廉氛围。推行临时党支部制度,开展党建指导、执纪检查、暖审慰问“三合一”工作,促进审计干部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审计工作,做到干事加干净、干事且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