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904J/2025-00174 | 成文日期: | 2025-01-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
吴守明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持续深化“五链”融合,大力推动衢州建成全国集成电路材料产业高地的建议》的提案(第026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集成电路产业基本情况
衢州谋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以打造六大标志性产业链为核心,从着力培育“链主型”企业、打造高能级产业大平台、推进产业数字化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全力建设国际国内先进制造业集群。从发展机遇和产业规模来看,集成电路已成为我市工业强市的必要选择之一。
(一)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衢州市在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发展上有较深厚的基础,已形成了以硅片、电子湿化学品、电子特种气体为主的产业集群,聚集了巨化集团、金瑞泓、中巨芯、杭氧特气、中宁硅业等一批优势企业。同时,在集成电路上游材料设备、下游器件模组应用等产业环节均有布局。目前,全市共有集成电路相关企业59家,从监测的43家集成电路企业来看,我市集成电路行业发展稳中有升。1-5月份,实现工业总产值43.7亿元,同比增长22%,大和系、金瑞泓系等企业营收均超过10%的增幅。
(二)技术创新成效明显。
衢州市依托本地龙头企业、高校资源,组建了一批创新平台和产学研基地,与厦门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有衢州资源化工创新研究院、衢州高端电子化学品创新研究院、衢州膜材料创新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正在申报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此外,科技攻关取得积极成效。“芯片用高纯乙硅烷研究”“集成电路用超纯氟树脂的制备及其应用”入选2024年省“尖兵领雁+X”研发攻关计划第一批项目;“高选择性高均一集成电路芯片蚀刻液研发”“新型半导体材料高纯碳化硅粉技术开发研发”等6个电子化工材料领域项目被列入市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项目经费补助314万元。
(三)产业平台持续升级。
衢州市持续开展产业空间“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盘活产业用地,提升平台能级。智造新城是衢州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承载地,集成电路专班就设在智造新城管委会。近几年,通过多区合一打造集约高效、定位明晰、配套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平台。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氟和硅两个产业发展基础的国家级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浙江省光伏、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基地。目前,智造新城正全力打造世界级高端电子化学材料和锂电材料基地、省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高能级产业平台,也集聚了金瑞泓、先导、中宁硅业、三时纪等一批集成电路优质企业和项目。
(四)重点项目全面增强。
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思维导图、鱼骨图、招商地图,衢州突出重点、靶向发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储备一批带动效应强、产出效益大的关键领域核心企业和项目。2024年,全市共实施集成电路项目22个,年度计划投资66亿元,其中总投资110亿元的先导微电子今年计划投资35亿元,形成年产集成电路MO源2200余吨、电子特气150吨、电子材料3400余吨、MBE源约97吨的产能。此外,金瑞泓、微钛、富乐德等集成电路企业也都有重大项目在衢州落地,进一步提升了我市集成电路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要素保障较为充足。
硬的方面,主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供“九通一平”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包括供水、污水、危废处理、供电、道路、蒸汽、天然气、通讯、土地平整等。配套拥有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焚烧装置、医疗废物焚烧装置、固体废渣综合利用装置和危险废物填埋场,构建可监控、可预警、可追溯、可共享、可评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全过程闭环式监管网络体系。软的方面,主要不断完善营商环境和政策保障,建立健全“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解决体系,推动“民营经济32条”与增值化改革一体融合落地,开展“为企办实事”活动,完善“大科创”专项政策等,通过持续关注企业共性问题,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根据你提供的三方面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的战略,深入实施集成电路产业链“五链”融合三年行动,以打造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材料及电子化学品产业基地为目标抓手,打好集成电路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力争到2024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达120亿元。
(一)强化企业引领,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一是充分发挥金瑞泓、中巨芯、先导等龙头企业在技术、人才、品牌、管理方面的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以集成电路材料、设备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为基础的产业规模。二是全力推动实施22个总投资263亿元的集成电路重点项目,积极主动为企业做好服务,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争取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对新引进项目,做到“一对一”无缝对接,做好“店小二”贴心服务,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为项目落地做好生产要素保障。三是深入挖潜集成电路材料优势,积极对接国家部委,支持高端电子化学品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大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力争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
(二)强化强链补链,不断实施招商引资行动。
一是围绕集成电路材料细分领域,根据产业链图谱,编制招商引资计划,借助驻外招商组力量,收集招商引资线索,建立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从产业链需求出发,结合我市在材料领域的优势,积极开展企业合作,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二是充分利用我市在发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具有的区位、平台、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优势,积极对接半导体龙头企业,支持我市重点企业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制造等企业合作。三是积极向上对接,多方面争取资金支持,在项目实施阶段,积极对接省经信厅,争取更多集成电路项目纳入省重大项目库,组织企业申报省集成电路产业基金。鼓励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各级信用担保机构为集成电路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三)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一是深入开展“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整合高校资源、科研院所和科技管理部门力量,组团入企开展结队帮扶,从“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三个维度,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二是整合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资源,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计划由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分别牵头组建我市集成电路领域、新材料领域的创新联合体。三是建立集成电路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支持引入柔性人才,支持本地院校增设集成电路相关课程专业,加大对集成电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挖掘,落实好人才项目和人才政策。
(四)强化营商环境,不断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一是进一步强化集成电路专班统筹协调作用,持续开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各县(市、区)和重点园区月报、重点骨干企业直报制度,做好每月、每季、每年集成电路产业运行分析工作。二是进一步强化企业服务,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对于行业共性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强化政策集成,保障政策供给,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产业发展活力。三是及时有效做好国家集成电路重大制造项目“窗口指导”工作。适时开展集成电路产业相关论坛、产业供需对接等活动。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