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904J/2025-00171 | 成文日期: | 2025-01-0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市经信局 | ||
王爱玲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建设的建议》的建议(第065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明确“工业强市”战略,加速推动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赋能产业链供应链提能升级。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114亿元,同比增长41.5%,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271个,累计完成投资41.6亿元,全市兑现奖补资金超1亿元;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94家,同比增长27.9%,其中数字经济领域572家,占比达63.7%,增幅31.58%。
在加快数字经济建设方面,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龙头企业标杆引领作用。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梯度培育体系,完善服务指导,形成一批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本,带动和引领行业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2023年,全市新增1家省级“未来工厂”(天际互感器),1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二是探索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改路径。认真落实省政府“三个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重点细分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要求,聚焦细分行业,探索数字化改造推进模式,每年实施250个以上工业数字化改造项目。2023年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达到75.86%,较上年提升16个点。
三是开展科技创新联合体建设。整合数字经济高端人才资源,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推进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起草完成《衢州市创新联合体组建方案》,下发《衢州市建设创新联合体 深化企业科技特派员(团)实施方案》,发动我市高校、科研院所等各大创新平台专家、青年人才下沉企业,破解我市企业缺乏数字信息领域高端人才的问题。
四是加大人才引进与技术攻关力度。针对数字经济紧俏人才,衢州企业招引难度大的问题,探索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引才机制,由平台与企业共同出资,为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同时,围绕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立足全市产业重点领域,推进智能终端产品、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服务、数字安全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推动数实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技术迭代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你提出的建议,做深做实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破解当前转型难题,加快推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重点开展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多部门协作,培养数字化人才队伍。一方面,我们将联合重点数商、科研机构、行业优秀企业等,以讲课、调研、座谈会等形式,为更多企业家、企二代及技术人员开展数字化培训。另一方面,我市也将加快专业人才队伍组建,通过加强与高校、研究院等平台开展项目合作,制订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薪酬激励机制等方式,培养、吸引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领域专业人才,为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二是建立标杆,加快中小企业数改。进一步建立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等数改标杆企业,逐步形成一批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本,带动和引领行业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真落实省政府“三个全覆盖”要求,聚焦我市六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服务商进集群活动,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和小微企业园等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化实施数字化改造。
三是政企联动,搭建涉企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多部门联合开发搭建涉企优质服务平台。围绕企业初创、发展、成熟、上市等不同时期的需求,细分服务供给,推出更多涉企数字化服务精品应用。同时,组织行业专家为衢州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数字化基础、有意向提升数字化水平的规上企业,开展数字化免费诊断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和思路。
四是完善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将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作为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一环,市县联动、统筹推进。进一步完善优化奖补政策,对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企业,通过发放算力券、上云补助及智能化改造补助等方式进行资金奖补。不断简化申办流程,合并企业申报端口,加快资金兑付时效,减轻企业资金负担。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