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700/2025-00605 成文日期: 2025-01-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2024
发布机构: 市水利局

衢州市水利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5-01-26 09:3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水利局 字体:[ ]
分享:

2024年,衢州市水利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2024年法治衢州工作要点,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五届五次全会、市委八届七次全会部署,以高水平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将水利各项重点指标落到实处。现将市水利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主要举措与成效

(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市水利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依法治水保障“浙水安澜”,扎实推进水利法治建设,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全面发展。局党委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组织学习重要内容,2024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共集体学习法治建设相关内容6次。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关于治水论述摘编》,确保每一位干部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提高法律在水利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二)持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市水利局坚持将依法行政视为政府部门开展工作的底线并严格落实。2024年确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1件,依规定履行相关法定程序并对外公开。规范合同签订及保管流程,落实经办人责任制及双人审核制度。加强法律顾问在招商引资、水利立法、规范性文件制定中的作用,提高其在行政复议、诉讼、水事疑难案件处理等方面的咨询论证作用,2024年共审核文件合同35件,提出法律审核意见50余条。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共对10件代市政府起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更新行政执法三项清单,并在市政府网站予以公示。

(三)积极开展水利普法

市水利局紧紧围绕普法责任清单落实全年普法活动,以节点阵地结合,构建宣传机制。2024年3月世界水周,市水利局与衢州市青少年宫联合开展节水宣讲活动,市水利局8090宣讲团队和学生志愿者共同普及水资源保护法相关知识。普法宣传进社区,市水利局在五环社区通过以案释法、水法条款宣讲等方式,围绕河道整治、水资源保护等百姓关切重点,向社区商户、居民普及水法律知识。开展水利普法馆提升改造工作,根据市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标准要求,打造升级版水利普法阵地。

(四)优化水事营商环境

市水利局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不断完善机制、主动作为,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积极促进惠企双赢。完成全省首宗耕地类型水土保持生态农业资源经营权交易;提前介入、主动对接省市重点涉河项目审批服务;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果,2024年共办理审批事项223件,一网通办率100%,累计收到群众表扬信3封,群众满意率100%。组织开展“互联网+监管”双随机检查,清理带有市场准入限制显性和隐性壁垒的规范性文件,致力营造良好水事营商环境。

二、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市水利局严格落实局党委书记、局长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要求,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专题研究部署年度法治建设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法治衢州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积极向上对接法治浙江建设考核内容,保证督察到位、整改及时,确保牵头考核事项不发生扣分情况。将全年法治工作纳入全局“三张清单”进行量化考核,对全面推进法治水利建设的各项任务、责任处室等进行清单式落实与细化,密切跟踪过程,注重实际结果,增强法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体制机制完善。

三、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法治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市水利局目前公职律师未覆盖到位,问题原因为市水利局暂时无人通过法考,不符合申请公职律师的条件。二是水利法治宣传形式有待丰富。目前法治宣传主要依赖于节点活动,日常宣传暂未形成固定模式。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的主要工作安排

(一)持续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多措并举,解决缺乏公职律师问题,加强引进、储备、调配符合公职律师条件的人才,为干部参加法考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制定法治人才培养计划,聚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积极输送干部参加各类涉法培训,提高政策把握能力,注重在实践锻炼中培养提升法治素养。

(二)进一步提升水事营商环境

根据法规立改废释,动态调整权责事项清单,优化职责界定和业务协同,加强执法协作和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处室自查自审能力。持续开展涉企文件清理行动,减轻企业负担。积极研究幸福河湖“两山”价值转换通道课题,提升主动服务质量,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积极改进普法工作方式

对照“八五”普法情况,着力改进法治文创作品不多,形式较为普通单一,普法活动与水文化的融合度不高的问题,创造群众接受度更高、传播形式更为广泛的普法活动。充分发挥市级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的辐射作用,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