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12XL/2025-00468 | 成文日期: | 2025-01-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是就业创业有声有色。制定出台衢籍人员引回、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等系列政策,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持续完善。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发见习岗位3520个,登记见习1082人;帮扶重点群体实现就业2.59万人,重点群体帮扶指数全省前列。实施“绘就共富”农民转移就业服务工程,促成搬迁农民就业9000余人;实施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改革,实现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1.17万人;组织开展春交会等活动342场,引育市外员工2.4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2.60万人。深入推广“1+3+N(n)”合作创业模式,市县联动打造邻里就业创富体,获省共富试点资格赛第一名;在“奇思妙想浙江行”2024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获“十年突出贡献奖”,推送的新能源电池专用高端精密测试装备产业化项目获二等奖。
二是人才引育提质提效。建立“三单三机制”体系,打造产教融合人才引育模式、市博士后科创服务中心等标志性成果。组织开展“8.8”人才交流会等招聘活动441场,累计引育青年大学生4.13万人、硕博人才2038人,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489名。线上推进浙江人力资源大市场线上产业园专区建设,并在全省推广;线下建设人服产业园、零工市场、大创园、人力资源市场“四园合一”综合体。指导常山县推进产业人才学院、人服产业园、产教融合园“一院两园”融合建设,并承办2024年度全省产业人才学院建设推进会;指导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领衔组建的衢州市氟硅钴产业服务示范团,成功入选人社部2024年专家人才服务基层示范团,全省唯一。创新打造“五圈融合”,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82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1.43万人,培养数字高技能人才4074人。组织开展第11届衢州市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50余场,在第三届全省技能大赛上斩获8个三等奖;承办全国乡村振兴大赛浙江选拔赛育婴员工种项目竞赛,我市选手包揽育婴员职工组、学生组第1名。
三是改革创新深化优化。牵头推进“才呼我办·拎包创业”人才服务专区建设,助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荣获省改革突破奖金奖,相关做法在《竞跑者》刊发;《打造全链条博创服务 破解高新企业人才引用难题》获2024年度我市“企呼我应”最佳实践案例,“创新专员服务 解决企业用工需求”案例入选我市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典型案例。创新社保卡服务新模式提升居民服务“一卡通”服务推广能力做法获吴伟斌厅长批示肯定。修订《关于加快打造事业单位人才高地大力推进人才科创桥头堡建设的实施意见》及操作细则,岗位管理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是社会保障稳固稳定。实施“安康保”试点项目,共参保4.05万人,赔付201.84万元;实施城乡居保集体补助试点,全市13个村参加;实施园区企业年金试点,为38家企业895名人才建立企业年金。按照统一部署,调整2024年度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41.94万人,调整退休人员养老待遇35.79万人。坚持面上治理欠薪和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两手抓、两手硬”,守牢了“三个不发生”底线,全年受理处置各类欠薪举报投诉案件1.85万件,为4.72万人追回工资待遇7.22亿元;累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397件,结案率99.29%、全省第1,调解成功率88.35%、全省第4。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实施就业创业服务提质行动。深化推进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改革。加快制定就业奖励政策,运行政策兑现平台,全年完成外来产业工人市民化1万人以上。
二是实施人才引育发展提能行动。线上线下一体贯通人服产业园、人力资源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全年赴百家企业常态化开展公益服务。举办产业链专场人才周、8·8人才交流会等活动,全年引育青年大学生4万人以上;深化实施产教融合人才培育,加强技能人才跨区域联合培养。
三是实施技能培训赋能提升行动。提升技师学院独立办学水平。迭代深化大培训一体化机制。加快建设“30分钟职业技能培训圈”,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
四是实施社会保险共富提级行动。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鼓励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推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和企业人才集合年金计划,全面推开个人养老金制度。
五是实施人事管理规范提效行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高层次人才薪酬分配政策。
六是实施劳动关系固基提标行动。实施建设领域实名实薪实卡实时改革。创建“有礼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品牌。探索“人工智能+人社服务”重大项目,提升人社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