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015K/2024-149676 成文日期: 2024-03-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发布实录

“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 衢州市结核病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4-09-20 15:5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分享:

3月22日下午,“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衢州市结核病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举行。

衢州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疾控局局长方春福,衢州市卫健委综合监督与疾控处处长程强,衢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副所长)祝平,衢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艾滋病结核病防治科科长王炜介绍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衢州市委宣传部新闻处负责人吕宁主持。

衢州市卫健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市疾控局局长方春福作主发布。

今年3月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旨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倡导全社会关注结核病防治,不断提高健康意识,共同终结结核流行。现在由我向大家介绍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有关情况。

结核病又叫“痨病”,经呼吸道传播,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并发生肺结核,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也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得了肺结核之后,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不仅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有效控制结核病对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长期以来,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先后出台结核病防治“1+N”政策,以“肺结核防治提升年行动”为抓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积极探索结核病防治有效措施,全力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质量,加快控制结核病疫情,相关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十年来,全市肺结核疫情持续下降,报告发病数下降34%,治疗成功率在90%以上。2022年,常山县招贤镇—大桥头乡被确定为“无结核社区”国家级试点;去年,江山市上余镇被确定为省级试点,柯城区石梁镇、衢江区杜泽镇、龙游县横山镇、开化县马金镇被确定为市级试点。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省、市三级“无结核社区”市域全覆盖。总的来看,取得了以下四大成效:

一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了以疾控中心、定点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的“防、治、管”三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了以衢州市人民医院为龙头,5家县(市、区)人民医院为主体的分级诊治网络。目前,6家结核病定点医院感染科全部扩容升级,共有结核病专用床位数149张,结核病临床医护人员146名,实现普通结核病患者诊治不出县,合并危重症患者诊治不出市,耐药结核病患者集中定点诊治。

二是防控政策不断创新。全省率先在老年人群中开展免费结核病筛查,将结核病防治关口前移。在浙江省提出的耐药病人自付比例低于10%、普通肺结核病人自付比例低于30%的基础上,全省率先推出耐药和普通结核病病人治疗“零负担”,龙游县、常山县、江山市、开化县实施普通肺结核病人治疗“零负担”,即患者医保报销后自付费用由政府财政全额兜底保障,并对定点医院进行专项经费补助。

三是诊治能力不断提高。一方面,提升诊治质量。强化业务培训和质量控制,优化调整绩效考核指标,发挥县域医共体、县域影像中心的技术优势,做到体检筛查、疑似转诊、定点就诊、随访管理全流程衔接。另一方面,提升群众体验。依托卫健数字化转型成果,通过“送‘筛’上门”、主动转诊、数据推送、床边结算,用“机器跑、数据跑、网上跑”代替“患者跑”,实现肺结核“筛查-诊治-康复”全程一体、协同高效、连续闭环。

四是防治成效不断显现。近三年,我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逐年下降,衢州市结核病防治提升年行动实践入选健康浙江行动示范样板及优秀案例和国家疾控局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2023年,国家疾控局先后2次组织专家对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进行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进一步推动我市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持续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助力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浙江日报记者提问:刚才提到,去年,衢州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省、市三级“无结核社区”市域全覆盖。什么是无结核社区?为什么要建设“无结核社区”?

衢州市卫健委综合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处程强处长回答:无结核社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区的常住人口结核病发病率低于10/10万。前期,我市通过各项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结核病疫情。但是,要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的目标,还道阻且长。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从社区层面出发,通过创建和实施无结核社区,全面实施结核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患者早期发现水平,提升结核病防治综合质量,是探索终结结核病流行的科学途径。为此,国家在2022年下半年启动“无结核社区”建设后,我市在2023年全面启动“无结核社区”建设工作,目的是希望通过试点建设,积极探索防治的有效措施,由点带面,提高防治工作质量,从而加速疫情下降。目前,我市常山县招贤镇—大桥头乡和江山市上余镇已分别列为国家级及省级试点,其余县(市、区)也各确定一个乡镇列为市级试点。

浙江之声记者提问:衢州市“无结核社区”建设具体措施有哪些?

衢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副主任(副所长)祝平回答:我市“无结核社区”建设主要以降低发病率为目标,以控制结核病传染源为核心,以主动发现结核病患者、对结核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与管理为主要措施。

一是主动发现结核病患者。由被动发现转主动发现,实行防病关口前移。针对重点人群(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者、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重点场所(学校、人口密集场所等)和重点时段(入职、入学)开展结核病主动发现工作。

二是规范结核病患者治疗。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实施住院隔离治疗,至菌阴方可出院;医院考核指标“一增一减”,“一增”是增加定点医院结核病诊治质量核心指标30项,“一减”是减少定点医院的药占比、床位周转率、均次费用等指标。目前,菌阳患者住院率已达95%,各项考核核心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

三是降低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一是免费筛查,对农村老年人及学校入学新生免费进行筛查,三年共筛查80万余人次。二是免费治疗,在全省率先实现利福平耐药肺结核治疗“零负担”的基础上,先后在龙游县、常山县、江山市、开化县实现普通肺结核治疗“零负担”,即患者自付费用由财政全额兜底保障,1700余人因此获益。

衢州日报记者提问:您好,请为我们介绍一下如何尽量避免感染结核病?

衢州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艾滋病结核病防治科科长王炜回答:避免结核病的传染,主要做到“四早一强”,即早接种、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强身体。早接种,新生儿出生时,即接种卡介苗,提高儿童对结核病的抵抗力。早发现,如果出现两周以上持续的咳嗽、咳痰,应主动到医院去拍片和查痰进行排除是否患有肺结核,尤其是初、高中学生及老年人更要重点关注。早隔离,肺结核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患者要戴好口罩,不要到菜市场、麻将馆等人员密集场所去,不要随地吐痰,防止传染给他人;大家到人群聚集、空间密闭的地方,要戴口罩,有效防控各类呼吸道传染病。早治疗,如已被诊断为肺结核患者,要及时到定点医院按医生要求进行规范治疗,现在抗结核治疗药效果很好,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治愈。强身体,大家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合理膳食,补充营养。尤其是老年人,要补充鸡蛋、肉类等蛋白质。二是坚持锻炼,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坚持体育锻炼,使身体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结核病可防可治,相信不久将来,定能实现终止结核病流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