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2188/2024-149059 | 成文日期: | 2024-08-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文件编号: | 衢市文旅函〔2024〕60号 | 发布机构: | 市文旅局 |
胡秀秀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乡村旅游运营发展》的建议(第162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衢州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浙江省“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工程为引领,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的环境与景观、设施与服务、产品与业态、治理与保障水平,逐步形成“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截至2023年底,衢州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家,金3A级景区村3家,累计创成景区村1415个、景区镇92个,覆盖率分别达95.8%和90.19%,均居浙江省前列。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聚力微改精提,让乡村资源“活”起来。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盘活闲置资源,利用农房(厂房),植入创意元素,打造高端民宿、乡村特色酒店、美食苑、乡村博物馆、网红打卡点等微景观,以体验精致、设施精良、环境精美、服务精心、运营精细为导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品质。自2021年开展“微改造·精提升”行动以来,全市共计建设实施5135个微改造项目,实际完成投资206.4亿元。近年来,在衢江区盈川村引进初唐风情街、汉服体验馆、鸟巢木屋、盈川瀑布、长亭古渡、瀑布咖啡、研学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了“千年古渡、唐风盈川”热门打卡点。在龙游县红船豆水利枢纽到虎头山大桥约8千米景观长廊落成了40余组大地生态景观、构筑物、艺术装置、文化空间等多元形式产品,打造了未来生态与艺术结合的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
(二)强化营销推广,让乡村活动“热”起来。2023年,以节气文化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旅游文旅深度融合,创新开展“四季通衢·跟着节气去旅行”乡村旅游系列活动,整合节气民俗、节气赏花、节气养生、节气美食、节气研学等打造节气文化旅游线路,举办“衢在青绿间”“秋时有衢 点亮衢州”“谷雨祭牛 来了全旺”等二十四节气活动280余场,吸引游客近120万人次。今年3-5月,举办了春季赏花系列活动21场,以花为媒,提升乡村旅游热度。3月20日,在龙游县小南海镇举办“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金花发布会,包括中国网、新华网在内的22家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活动还通过抖音、小红书、视频号等平台现场直播,吸引了万余名观众在线观看。后期持续跟进宣传,4条活动相关视频入选抖音热榜,其中抖音达人Sherry发布的单条爆款作品突破230万+曝光,在被抖音官方选为热点视频,上升热点后吸引了56.2万+人在线观看。
(三)创新经营模式,让乡村产业“富”起来。近年来,衢州结合本地实际、旅游资源基础、发展方向等情况,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的运营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批旅游产业兴村富民的实践案例。衢江探索整村运营,绘制系统集成的乡村旅游投资导图。将碎片化、闲置化、低效化的各类闲置资源资产进行统一归集、收储、整合、提升,形成优质“乡村旅游资产包”。常山探索“建设+运营、出资+回购、保底+分红”模式,由专业市场化团队统一打造项目,对参与项目的农户和工作人员统一进行专业培训,统一品牌进行运营宣传。开化县探索片区化模式,以城区、镇区、核心村为中心,以百里金溪为主轴,打造核心乡村旅游产业集聚区“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资源共享”。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计划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从“重建设轻运营”的1.0模式向“建设与运营并重”的2.0模式逐渐转变,优质旅游供给更加丰富,宣传推广效果更加明显,游客体验得到改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助力。但诚如您所言,我市乡村旅游还存在专业规划不足、供地保障不够、业态植入少、运营能力不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乡村旅游“五创”行动为指引,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创牌、环境创优、文化创新、运营创效、模式创造。其中,运营增效是当前的重中之重,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乡村旅游运营提质增效。
(一)强化顶层规划,助力提档升级。一是以整体策划为前提,坚持“先策划后规划、无策划不建设”理念,注重区域性乡村旅游发展宏观策划,持续优化总体布局,鼓励专业团队将旅游项目与当地生态、文化和产业基础结合进行规划,构建“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二是以金3A景区村创建为抓手,结合景区村建设标准,实施《衢州市乡村旅游“明星村”打造计划》,打造一批旅游业态丰富、综合效益突出、空间布局合理、产品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产业体系健全的乡村旅游“明星村”。三是以诗画风光带沿线为重点,对沿线生态资源保护和特色小镇、精品村落、旅游休闲驿站、露营基地、绿道系统等设施进行功能化、个性化的提升改造,将优质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处处是景区、步步有景点、路路见风景”的旅游环线。
(二)挖掘在地文化,推动“两创”转化。一是做强民宿产业,围绕茶文化、根雕文化、书院文化、美食文化等进行深入阐发,打造文化(非遗)主题民宿,完善多层次、多类型、多品牌的民宿供给体系,重点打造柯城“一乡千宿”、茶坪宿集、环江郎山(石门)民宿集群、星宿高田等民宿集聚区,推动民宿产业品质化、品牌化发展。二是打造特色IP,充分挖掘南孔文化、烂柯文化、针灸文化、商帮文化、方言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塑造文旅形象IP,据此开发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用原创IP讲好衢州故事,打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旅融合品牌,同时提升文化IP的经济效益。三是创新宣传模式,借力抖音、小红书、微信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不间断宣传推广各类乡村旅游活动内容,构建横向营销矩阵,实现多层次、多方位、多主体的营销推广,持续提升衢州乡村旅游热度。
(三)培育文旅业态,激发消费活力。一是植入新型业态,引导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艺术展览、文旅展会、体育赛事等业态健康发展,培育“音乐+旅游”“演出+旅游”“展览+旅游”“赛事+旅游”等兼具文化特色、年轻化、互动性的文旅消费业态。二是打造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引导5G、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围绕江郎山、廿八都古镇、根宫佛国、龙游石窟、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景区,打造古镇、古村等沉浸式文旅消费示范场景,迭代提升“儒梦衢州”“龙天夜宴”“水亭门之夜”等沉浸式演出项目,促进夜经济发展。三是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一月一主题开发一批体验性和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推出更多乡村旅游系列精品线路,倡导游客通过深体验、微度假、慢生活的方式探寻乡村之美。
(四)扶持专业运营,提升运营质效。乡村运营成败关键在人,在于村集体是否能提供好的乡村营商环境、本村人和乡贤的积极性、引入团队的运营能力、在于能否吸引青年人的关注等,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破题:一是充分发挥乡贤力量,鼓励本地返乡青年、本土企业家、新农人等群体回归乡村,发挥资源、人脉、平台渠道优势,发展特色农文旅产业项目,带动乡村共富。二是引育专业运营人才,吸引有实力、有经验的运营团队到衢州乡村投资,并负责后期的运营管理、营销推广等各个环节,培养一批“家乡推荐官”或“乡村漫游主理人”。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探索“乡村旅游+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引进抖音、小红书平台、飞猪旅行、携程旅行等平台资源,向乡村文旅从业者、经营主体开展线上线下数字能力培训,通过定向流量扶持和营销辅导帮助乡村旅游实现运营能力和经营业绩双跃迁。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