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188/2024-149057 成文日期: 2024-08-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文件编号: 衢市文旅函〔2024〕59号 发布机构: 市文旅局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8-27 16:2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文旅局 字体:[ ]
分享:

陈敏等14位代表:

你们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衢州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第001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此,省、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将文旅深度融合作为当前文旅工作的重中之重。2023年,浙江省将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列入“十项重大工程”,并高规格召开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部署会,全力打造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浙江样板”。衢州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的决策部署,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高效能联动,推动全市文旅产业稳进提质发展。专门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作为召集人的衢州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领导小组,组建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工作专班,结合衢州工作实际和地域特色,系统编制《衢州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实施方案(2023—2027年)》,由市政府正式发文,明确了近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八大重点任务。全面梳理形成《衢州市文旅深度融合工程2023年工作要点》,制定《文旅深度融合十大专项行动》,明确年度具体目标和任务,体系化、项目化、清单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各项工作落实落细。2023年,全市共接待全域旅游游客2893.3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163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8.9亿元。

一、拉标杆、勇争先,核心指标取得新突破。全市文旅系统按照系统化、项目化、清单化思维,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争先进位,全年工作综合评价获1次五星,3次四星,其中核心晾晒指标全域旅游人次排名逐月进位,从全省第11名上升至第5名;文旅市场主体增速全省第一;民生实事、重大文旅产业项目投资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二、稳增长、提能级,重点领域实现新跃升。抓项目提速。2023年,全市招商签约(含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龙之梦度假区等10个项目纳入省“千项万亿”工程;衢江姑蔑遗址博览园等17个项目纳入省“双百”计划在建实施类项目。1-11月,全市重大文旅项目完成投资45.57亿元,投资完成率154.5%。抓品牌提质。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列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单。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抓业态提档。迭代推出“衢州味道”“南孔市集”“衢州好礼”“南孔礼乐”等文旅消费品牌,创新推出岩洞自然餐厅、矿坑露营基地、羊棚咖啡等新场景,为文旅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重创新、激活力,文化建设展现新气象。推动南孔文化传承发展。将南孔文化作为彰显城市魅力的重要载体,举办中国孔庙保护协会第24次年会等各类文化交流活动20余场,推动大型音乐剧《南孔》全国巡演,充分彰显南孔文化时代内涵。推动文博工作出新出彩。全国首创“文物面对面”活动,获得省文物局局长杨建武批示肯定。皇朝墩遗址、石角山城址等考古发掘取得重大进展。推动文化阵地共建共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南孔书屋、文化驿站等文化设施融入群众生活,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各类活动1000余场次,累计接待市民游客120余万人次。

四、聚人气、扩消费,宣传营销拼出新成效。“演唱会经济”持续升温。抢抓薛之谦演唱会、跨年演唱会活动引流契机,变“流量”为“留量”,变“歌迷”为“游客”。全年举办顶级演唱会(音乐节)6场,全市接待游客18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34亿元。区域合作持续深化。成立四省边际博物馆联盟,先后举办高校歌手大赛、户外旅游发展大会、自驾游大会,高规格举办长三角推介会,全力引客入衢。特色活动亮点纷呈。创新策划“文旅局长邀你游衢州”系列营销活动,打造千万级“文旅局长出圈”短视频”。开展“文艺赋美”演出超10000场,通过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展演,打造想唱就唱的街头音乐会。

下一步,我局将紧密结合文旅发展的大趋势,深入分析文旅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紧跟消费趋势,从满足青年群体的旅游体验爱好探索破题,加快文旅IP打造,做好“文旅+”文章,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文旅消费“需求侧”改革,推出更多乡村游、近郊游、民宿度假产品,拓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为进一步深入实施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接下来将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

一、聚焦重点项目,完善文旅产品体系。以项目为依托,加快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和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一是打造南孔旅游“爆款”项目。全力推进衢州古城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加强南孔文化挖掘和创造性转化,迭代提升“儒梦衢州”“浸梦水亭门”“水亭门之夜”等沉浸式演出项目,构建主客共享文旅新空间。全力谋划打造严家淤岛,植入南孔文化和叙事故事,打造集生态保护、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六艺生态游乐岛。二是提振重点旅游景区发展。以奥陶纪国际旅游区、龙之梦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为基础,提升全市域旅游品质,进一步引领各县(市、区)依托景区特色优势,找准发展定位,加快树立区域旅游主打品牌,全力引建文旅大项目,盘活存量文旅项目,构建错位竞争、多层互补的旅游发展格局。三是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开展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专项行动,重点提升江山耕读村、开化龙门村等旅游资源禀赋优良的景区村,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施乡村旅游“明星村”打造计划,引育优秀乡村旅游运营师、运营团队、运营品牌,提升景区村运营质效。按照“量质齐升”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民宿规模、提高民宿品质、提升民宿运营管理,结合“浙韵千宿”品牌形象,建设打造衢州民宿公共区域品牌,组织召开民宿产业发展大会,借力新媒体打响衢州民宿知名度。

二、聚焦营销创新,做深做实IP打造。重塑营销体系,整合营销战略手段,策划打造主题业态,打造“一带一子一故事”的旅游动线超级IP。一是整合营销力量。统筹整合全市营销推广力量,探索成立专业化的文旅形象营销机构,全方位整合人才、资金、渠道资源,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线上线下融合、游客参与互动的全方位推广的文旅品牌宣传模式。二是拓宽营销路径。继续把国内主要客源市场作为主攻方向,巩固省内客源核心市场,拓展上海、江苏等长三角地区传统客源市场,开拓安徽、福建、北京等新兴客源市场。同时结合我市文旅资源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品牌营销,启动境外(东南亚市场为主)市场,开辟“差异化营销”新路子。三是打造爆款IP。聚焦“南孔”“棋子”“二十四节气”“美食”“Z时代”等特色文化,充分挖掘、因势利导、多元融合,系统打造“环南孔旅游带”“王者联名”“四季通衢”“衢州味道”等特色文旅IP,全面宣传推广营销“长三角第一辣街”,借助“文旅+”带动产业发展。

三、聚焦市场需求,促进文旅供需平衡。聚焦消费需求和市场前景,深化文旅产品供给侧改革,打造“好玩、新奇、便利”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全面培育文旅消费新热点,全力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打造高能级平台集聚资源。以深化国家级文化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研学教育、数字文旅、工艺美术四大核心产业,辐射带动全市文旅产业经济。提升南孔宴、百县千碗、南孔市集、沉浸式演出等文旅产品,推进国家级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动美食、中医药、工业、文化等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通过各类平台创建壮大产业规模。二是培育高品质业态吸引人气。聚焦“南孔市集”“衢州好礼”“南孔宴”“阙里人家”“南孔礼乐”五大文旅消费品牌建设;擦亮南孔市集特色品牌,将南孔市集打造成为全省知名的顶流文旅市集;开展南孔宴营销宣传、实体落地、品牌推介三大提升行动,挖掘美食背后的南孔故事,打造“南孔宴”体验店。三是举办高水准活动刺激消费。将旅游、体育、休闲、消费等多种元素叠加赋能,举办系列“文旅+”活动。依托区域协作平台拓宽文旅市场,吸引长三角、四省四市游客来衢游玩、消费,巩固省内及周边客源市场。整合6个县(市、区)的活动和资源,激发消费潜力。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