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0581/2024-148126 成文日期: 2024-07-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文件编号: 衢市科函〔2024〕27号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衢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04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16 14:5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字体:[ ]
分享:

徐财清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的对策建议》的提案(第047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从宏观看创新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微观看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源动力。只有当各类创新成果源于企业的研发和生产经营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是创新驱动发展真正落地生根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衢州市锚定打造四省边际人才科创桥头堡战略目标,聚焦“五链融合”,聚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主线,着力构建创新生态体系,积极推进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持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一、工作进展

(一)持续优化完善大科创政策。不断优化大科创政策,启动科技经费“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快申即享”,补助经费一键申报、快速审批、无需材料。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财政补助经费。推行科技合作金融贷款,为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困境。为规范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建账,针对研发费用咨询服务、专项审计服务、年报审计服务可用科技创新券进行抵用,每家企业每年额度达到10万元。以“大科创”政策统筹保障财政投入稳定增长,2023年全市科技投入达到24.71亿元,增长21.9%,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4.07%,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达8.67亿元,居全省第4,本级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重达7.47%,居全省第4。

(二)持续搭建高能级科创平台。通过合作共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放大产学研合作效应,形成强有力的科技创新矩阵。聚焦化工新材料产业,引进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创新资源,共建化工新材料领域高能级科创平台6家。聚焦未来产业,锚定生命健康、“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与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共建创新研究院。推进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创国家氟硅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各高能级科创平台共创成省级平台5个,院企联合研发中心19家,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个,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50余场,累计受众师生超2.6万人次。

(三)持续优化企业服务。打造科技特派员、科服务小分队、科技服务专员组成的科技战队,由单项作战升级为团队服务。根据企业规模、科技创新能力等进行画像,划定“橙、红、蓝、绿”四色企业培育库,按照“一企一策”,安排科技战队为企业提供“管家式”精准服务。目前,已组织科技战队对接企业1387人次,为企业解决问题240个。2023年,我市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94家,完成省定任务数372%、增速39.19%,均位居全省第一。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7家,完成率207%、增速26%,均位居全省前三。通过科技型企业培育,不断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1—5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63.76亿元,增速16.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

(四)强化“五链”融合打造创新生态全景图。坚定工业强市战略和发展主引擎,构筑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五链融合”的工业强市升级打法,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五链”融合深化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机制灵活原则,抽调业务骨干建立工业强市、“五链”融合专班,进一步集聚创新、人才、资本、服务等高端资源要素在产业链上协同发力。2023年,龙游、江山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龙游、常山、开化纳入浙江省第二批科技特派团试点县,并在省科技厅组织的第二批科技特派团试点推进会上做典型发言。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举措

但正如你所说的,我市整体科技创新还存在科创意识不够强、总量不大、科创政策不够强、科创环境不够优等,下一步我市将从以下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以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重点,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管理部门力量,组团入企开展结对帮扶,从“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三个维度,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协调,会同经信、财政、税务等部门做好科技型各项政策优惠宣传和解读,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不断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健全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双创产业链条,强化区块联动,推进各类主体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推动运营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专业化、技术领域特色化。积极引导人才、资本、项目、平台等创新要素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力争年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家以上。新增省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3家以上。

(二)以高端科创平台为抓手,打造创新策源地。对标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省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高端化学品技术创新中心。着力构建产业创新高端人才“蓄水池”,把创新研究院的“源头活水”引到企业技术创新的“试验田”,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引领、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支持头部企业、链主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高校院所共建省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力争每年新增省级研发机构20家以上。

(三)以高新区建设为依托,打造产业发展高地。坚持高新区“又高又新”发展方向,加快汇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平台,实施一批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增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高新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形成一批标志性高新产业链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高新区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新发展格局支撑平台。围绕“缺链补链、短链延链、有链强链”,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结合区域块状特色产业发展特点,推动高新区强链补链,完成争先进位。衢州高新区力争进入全国前100位、全省前19位,龙游和江山省级高新区进入全省前40位,常山、智慧新城高新区进入全省前50位。

(四)以完善服务链条为路径,打造高水平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科技大市场、网上技术市场3.0建设,围绕主导产业,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全链条科技服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加大首席技术官、技术经纪人等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打造科技服务业高地。支持建立研发外包与服务中心、中试试验基地以及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中心等。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