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0581/2024-148107 | 成文日期: | 2024-07-0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文件编号: | 衢市科函〔2024〕28号 | 发布机构: | 市科技局 |
郜凤君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加强企业端创新支持,激发实体经济活力的建议(第080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局对你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探讨,认为你的建议在推动科技创新的问题上提供了思路和帮助,我们会在后续相关制度实施制定上,充分考虑你的建议。
激发实体经济活力,关键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实现创新最活跃的因子,只有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才能让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整体提升,衢州才能在打造成为全省“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标杆道路上行稳致远。近年来,衢州市为助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衢州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24年4月16日我市召开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会议提出要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导者、科技创新的组织者、科技项目的承担者,让更多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在衢州充分涌流、高效落地。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衢州置身新一轮科技创新发展大潮,奋力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的关键举措。
近些年来,衢州企业创新活跃度越来越高,2023年开展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比例达到81.3%,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15%,达96.22亿元,增速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2.7%,位列全省第二;近三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年均增长55%以上,增幅全省第一,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81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97家。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省第二方阵。
现针对你的建议,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持续优化完善大科创政策,营造浓厚创新氛围。不断优化和迭代升级大科创政策,切实扩大政策的覆盖范围和受益面,提高各区块的政策承接能力。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奖励30万元、10万元财政补助经费。推行科技合作金融贷款,实行贷款贴息政策,为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困境。为强化企业财税合规管理,支持研发费用咨询服务、专项审计服务、年报审计服务用科技创新券进行抵用,每家企业每年额度达到10万元,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兑现。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从2017年的8.5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4.71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二)强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打通成果转化通道。加大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增强企业在产学研之间的黏合力,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投入者、科技成果的吸纳者、高新成果的创造者和产业技术的引领者。目前已申报省级创新联合体4家、已备案市级创新联合体26家。2023年,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从55个企业重大研发需求中凝练出9个“揭榜挂帅”榜单,由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揭榜攻关,共实施15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财政补助经费1250万元;实施281个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财政补助经费4258万元;承担省“尖兵”“领雁”重点研发攻关计划项目16项,获省财政补助经费7240万元。全面推广科技成果“先用后转”,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先用后转”专项金融保险产品,支持市县运用创新券对企业投保费用给予不低于 80%的兑付补助。6项攻关成果列入省级重大科技成果。针对入选衢州市“南孔精英计划”创业人才项目的,分A+、A、B、C四类分别给予1000万元、6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项目启动奖励资金资助。
(三)强化人才招引,推动要素资源向企业聚焦。出台《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引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企业员工引育用留全链保障举措,实施渠道拓展行动、教育助引行动、技能提升行动、服务优化行动、用工保障行动五大行动。2024年已开展技能培训2.55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8006人、高技能人才4331人、数字高技能人才1499人。推动600家单位建立技能水平与收入待遇挂钩机制,打响”三衢工匠”品牌,2024年新增浙江工匠24名。推出“技能共富贷”,为技能人才、技能创富型企业创新推出工匠贷、企业贷、产业贷,带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成果,转化为社会就业等。衢州、余杭联合下文,针对注册在衢州、办公在衢州海创园的科创飞地企业中F类(副高、全球排名前100的学校硕士毕业或境外获取获得硕士并在境外创业就业满3年)以上人才,在企业缴纳社保满一年,可参照余杭区高层次人才享受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保障性政策。
(四)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强化对科技企业的合规指导。打造科技特派员、科服务小分队、科技服务专员组成的科技战队,由单项作战升级为团队服务。根据企业规模、科技创新能力等进行画像,划定“橙、红、蓝、绿”四色企业培育库,按照“一企一策”,安排科技战队为企业提供“管家式”精准服务,涵盖知识产业、财务咨询、法律咨询等企业合规引导和服务。目前,已组织科技战队对接企业1387人次,为企业解决问题240个。2023年,我市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94家,完成省定任务数372%、增速39.19%,均位居全省第一。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7家,完成率207%、增速26%,均位居全省前三。通过科技型企业培育,不断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2024年1—5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63.76亿元,增速16.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7.9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
二、下步举措
(一)以创新链为支撑,强化企业核心能力提升。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五链融合”,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衢州路径”,坚持人才引领,产学研协同创新,逐步建立“企业出题、专家解题、政府助题”的攻关线路,大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发挥创新研究院的资源优势,主动承接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建立重大科技任务“揭榜挂帅”制度,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硬核”能力。每年在制造业领域部署实施10项左右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双尖双领”攻关项目,取得5项左右硬核科技成果。
(二)以完善服务链条为路径,打造高水平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科技大市场、网上技术市场3.0建设,围绕主导产业,高水平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全链条科技服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加大首席技术官、技术经纪人等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打造科技服务业高地。支持建立研发外包与服务中心、中试试验基地以及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中心等。大力引进培育优秀中介机构,发挥平台型企业、创新引领型机构优势,积极招引科技型企业。
(三)强化人才要素保障,支持企业引才育才。支持科技型企业引进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突破性技术的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夯实人才基础。加强人才计划支持,在申报资格条件上根据企业人才特点予以适当倾斜。开展校企、院企科研人员“双聘”等流动机制试点,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科技特派团试点,推动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走进企业。支持衢州在杭州、宁波等省内城市建设科创飞地,高效对接长三角城市科创资源,推动飞地内企业和人才享受同城政策。
(四)以科技型企业培育为重点,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双倍增两清零一提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管理部门力量,组团入企开展结对帮扶,从“科技人员、研发投入、科技成果”三个维度,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协调,会同经信、财政、税务等部门做好科技型各项政策优惠宣传和解读,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不断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