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2931/2024-141505 | 成文日期: | 2024-02-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 | ||
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总书记寄予衢州的殷殷嘱托,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打造四省边际绿色生态桥头堡目标,实现“美丽浙江”和五水共治”考核双优秀、“五水共治”公众满意度全省第1、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和“无废城市”建设公众满意度全省第2,治水工作获生态环境部督查激励。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擦亮“美丽衢州”品牌。召开美丽衢州建设推进大会,统筹推进绿色生态桥头堡建设。发布“生灵衢境 有礼之城”生物多样性城市品牌,钱江源站入选首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积极推动四省边际生态保护协同,签订三省六县生态环境跨边界协议,建立省际联防联控机制,获胡伟副省长批示肯定。
(二)服务“绿色发展”大局。扎实推进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以全国第5的成绩获评“优良”,成功举办首届全国应对气候变化论坛。构建多层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体系,入选省级生态良好型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推动2个国家级、1个省级EOD试点项目入库,EOD试点数量全省第一。高效保障46个“千项万亿”重大项目审批落地,环评审批时效排名全省第2。
(三)凝炼“改革攻坚”成果。承接变电工程排污许可等5项国家试点、14项省级试点。推进生态环境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施“两证合一”和“多评合一”,工作做法在《竞跑者》刊登推广。推进大气质量提升攻坚和秸秆焚烧治理,实施24小时监测预警,每日分析研判,每周晾晒通报,解决了企业催化剂失效、氨逃逸等一批突出问题,有效遏制PM2.5反弹势头。
(四)守好“生态安全”底线。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75项整改任务全部完成。严厉打击环保违法行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数列全省第2。开展环境信访“治重化积”,信访总量五年内下降近60%,获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信访先进集体。强化环境应急管控,高新园区突发水污染防控体系列入生态环境部17个试点之一。
(五)打造“环保铁军”队伍。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创新谋划“123577”清廉环保工作体系,坚持学习提能、考核赋能、精培蓄能,深化模块化学习、晾晒比拼机制,扎实开展青年干部“明德守法、完善自我”专项行动,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引,全面对标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建设四省边际绿色生态桥头堡和“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奋力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域样板。
(一)服务“大局全局”,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上展现新作为新气象。深化多层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体系建设,开展生态良好型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市建设,力争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开展重污染高耗能行业的整治提升,加强生态补偿、碳汇交易等制度建设,大力推广EOD项目。
(二)围绕“主责主业”,在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上展现新作为新气象。坚决打赢治气翻身仗,推进治气重点任务,完善秸秆焚烧治理长效机制,推进噪声地图国家试点。坚决打响碧水保卫战,争创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坚决打好净土清废持久战,启动智造新城高新园区地下水风险管控国家试点,开展无废集团建设。
(三)强化“示范试点”,在促进生态增值上展现新作为新气象。深化生态环境全链条行政增值服务改革,推进排污许可交易制度改革,优化生态环境问题一站式管理机制,探索木门等重点行业“黑匣子”智慧监管。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制定环境科技三年工作规划,在巨化开展全氟化物新污染物省级试点。
(四)加强“共治共享”,在四省边际生态环境保护协作上展现新作为新气象。打造“国家公园”联盟,合力推动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跨界合作保护。推动区域跨界环境污染共治,探索建立跨区域环境应急保障共享体系。开展“无废城市”区域共建,探索建立四省边际固体废物协同利用处置设施共建共享和固废污染联防联控联查制度。
(五)守牢“红线底线”,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上展现新作为新气象。积极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开展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行动,全力消除生态环境领域各类风险隐患。抓实“重大生态环保督察清单”,督促江山市抓好2023年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曝光问题整改销号。开展生态环境部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示范园区建设,努力打造衢州样板。
(六)突出“勤廉并重”,在打造环保铁军上展现新作为新气象。巩固主题教育成果,聚焦“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四下基层”、年轻干部“揭榜破难”等特色做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主题教育落地见效、长期坚持。全面完善“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实施“304050”工程,不断放大“30+干部急先锋、40+干部顶梁柱、50+干部带头人”作用。健全完善“123577”清廉环保建设机制,着力完善一批制度机制、培育一批示范单元、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