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800002618357U/2024-145055 成文日期: 2024-02-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机关事务保障中心

2023年机关事务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02-29 10:4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 字体:[ ]
分享:

2023年,衢州市机关事务保障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坚强领导下,自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深化“五个机关事务”建设,为全省机关运行保障现代化先行及全市打造十个“桥头堡”、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党建统领、标准规范”,打造忠诚机关事务。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事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全面压实从严治党责任。一是出台首个市级实施意见。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情况,2023年6月2日,以府办名义印发《关于加快衢州市机关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机关运行保障现代化先行的实施意见》。二是构建以理论学习中心组为龙头的学习架构。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党组先后20次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57项内容。全年组织中心组学习11次,交流发言34人次。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省委易炼红书记调研机关事务工作后,立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讲话精神,提出以“八个聚焦”推动全市贯彻落实,并结合主题教育活动上专题党课。三是开展赛马比拼活动,参加市级部门“比晾晒”活动获得分组第二名,组织全市县市区中心、中心各处室开展赛马比拼活动,联合市总工会开展全市机关事务技能比赛,组织精干人员参加全省大赛,获得多个团体、个人奖项。“有礼先锋、后勤先行”被评为市级优秀党建品牌。

(二)聚焦“迭代升级、协同高效”,打造数字机关事务。坚持整体智治、高效协同、好用实用,在机关运行保障上创新改革求突破获实效。一是数字公车整体智治,协同开展国管局数字公车整体智治试点工作。完成公务用车全生命周期数字管理,全面推进衢州市域内的公务拼车工作,参与制定了公车数据标准,积极探索“高铁+公车”一张网联动,推动公务用车规则重塑、流程再造和智慧共享。二是打造实用好用数字化成果,建成衢州智慧后勤“钉门户”,上线外卖预定、理发、医疗等服务,累计完成订单8千余个,活跃度位居全市前列。创新迭代安防、食堂、停车、食采平台、隐患闭环等9个标志性应用。三是全市数字化改革提质扩面。“柯城后勤”访问量稳居全区第二,被《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IRS)利用优秀案例集》收录;龙游“智慧后勤”平台列入县级绩效评价体系试点应用;常山县“新三公”改革做法列入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微改革”案例库,相关做法被《浙里改》期刊录用。

(三)聚焦“示范引领,降本增效”,集约机关运行提质扩面。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加速推进机关事务集约保障提质扩面、降本增效。一是办公用房规范管理。全力落实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建设中心等单位搬盘整合,全市163.54万㎡办公用房,纳入全省房产“一张网”管理。二是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将市本级15个部门、49辆执法性质用车纳入“一张网”进行轨迹监控。联合市纪委监委、市财政局重点抽查14家市级单位,督促全市所有党政机关对照公车管理“十五项”开展自查。三是牵头实施机构节能、垃圾分类工作。联合市发改委、市垃圾分类办制订市级机关事业单位节能、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召集76家部门举办培训会,积极开展“首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城市”复查。四是做出绿色发展示范。实施行政中心办公楼屋顶光伏项目建设,该项目为市级单位首个并网发电的光伏电站,年可发电20.35万度,减少CO2排放量202.96吨。我中心成功创建全市首个“零碳”公共机构,11号楼食堂成功创建“浙江省二星级公共机构绿色食堂”。为全市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做出了引领和示范。

(四)聚焦“精准服务,量质并重”,打造品质机关事务。将“精致精细、追求极致”服务理念落实到每个环节,不断提升机关运行保障全要素供给质量。一是助力实现共富。联合衢州东方集团、新疆疆玉公司开设共富示范店,年销售金额达400余万。全市机关食堂采取“线上商城”、助农专区、预留采购份额等方式扶农助农,带动农户增收超200万元。11月20-24日,我中心赴江西省萍乡市行政中心举办“衢州味道”农优产品展销,该活动为四省边际机关事务联盟首场展销,5天的活动共吸引12余万人次参加,累计销售超25万元。二是丰富服务种类。联合中医院开设医疗点,提供中医特色治疗。为干部职工提供洗衣、理发等服务。三是办好民生实事。对外免费开放停车位1300个,带动全市开放停车位近万个;联合市机关工委、市妇联等部门开办暑假免费托管的机关“儿童之家”,共协调11家单位派出226名志愿者,服务儿童1150人次。

(五)聚焦“内外联动,选育结合”,打造专业机关事务。始终坚持把专业化服务、标准化管理作为提高服务质效、提升保障效能的助推器和动力源。一是建立制度标准体系。制定了《工作制度与应急预案汇编》,梳理了7类35项工作制度。二是专业高效服务。年均保障35万人次参会、公车出行180万公里、维修维护3千余项,财务结算1万余笔,完成中国首届民间艺人大会、市两会等重大活动保障21次,收到各类表扬46次。三是机关安全运行。联合多部门实现市行政中心联防联控,累计实施空调、电梯、会议室等大型改造项目10个,投资额近4千万,我中心综合服务满意度长年保持98%以上。

二、2024年工作计划

自觉对标“强改革、善创新”“铸品牌、树形象”“办实事、暖人心”“提效能、添动力”等要求,找准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切实当好“保障部”“服务队”“贴心人”和“示范者”。

(一)聚焦“讲政治、顾大局”,奋力打造思想过硬忠诚履职生动实践。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一是建立闭环落实机制。建立学习贯彻落实闭环机管理制,抓好“第一议题”和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落实,一体推进政治机关、行政机关、服务机关建设。二是全面加强从严治党。深化“六治六提”作风建设行动,持续加强年轻干部监督管理。大力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紧盯采购、招标、项目、财务等重点环节、关键岗位,体系化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举措,全面完成巡察审计交办问题整改“回头看”,努力建设勤廉并重的新时代衢州机关事务清廉建设高地。三是党建品牌建设,持续深化“党务+事务”“党务+服务”模式,打造全市域机关事务部门机关党建工作协作圈、机关党建品牌矩阵,提升“有礼先锋、后勤先行”党建特色品牌凝聚力影响力,开展8090宣讲、组团联社等活动,提升基层支部党建质量。

(二)聚焦“强改革、善创新”,奋力打造机关运行“保障部”生动实践。落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持续打造衢州“新四公”改革标志性成果。一是推动公务餐“一卡通”升级改造,加快县市区和省建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迭代创新、持续优化市级应用系统功能,蹄疾步稳推进改革进入螺旋式上升通道。二是创新公物仓共享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信息发布、资产调剂、仓储配送的数字化管理,构建公共物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三是全面推进公务拼车,做好国管局数智公车整体智治试点项目协办,全面贯通“浙里公车”整体智治系统,主动融入全省“公车联盟”,积极推广“公务拼车”“异地派车”等模式。四是加快推动“公共采购”,健全“食采云”平台发标、招标、监督管理流程体系,接入食堂餐饮收款数据进行智能挖掘、比对分析,为优化竞价模式优化、采购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扩大大宗食采等公共采购应用范围。

(三)聚焦“铸品牌、树形象”,奋力打造重大活动“服务队”生动实践。坚决承担好党政机关后勤保障“主力军”责任,加快构建“集约保障、多跨协同、运行高效”机关事务现代化运行保障体系。一是全面保障。全面做好市行政中心23万平集中保障区域范围内单位和专班的会议、物业、安保等服务,保障党政机关单位公务出行,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市委全会、市“两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任务。二是房产集中管理。完善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管理制度机制,推进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的搬盘整合,依托全省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全市房产信息数据库。三是平安后勤建设。健全市行政中心“四色五圈”联防联控机制,强化市级机关内保联席会议的作用,营造齐抓共管的内部安全工作氛围。建设综合安防指挥中心,构建电子眼监控、通行设备、巡更巡检、隐患排查等智能安防监控平台,提升“人防+物防+技防”安防预警处置能力。加强特种设备、公务出行、消防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进食品安全闭环管理。

(四)聚焦“办实事、暖人心”,奋力打造干部职工“贴心人”生动实践。抓好集中保障区域保障提能、服务提质两项行动,完善“5分钟便民生活圈”。一是实施保障提能工程,集中力量对保障区域内办公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开展“便民服务年”“物业规范年”活动,持续做好维修维护、绿化提升、垃圾分类等工作,全面提升办公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实施品质提升工程,高标准建设智慧食堂,引入智能餐盘设备,实现智能结算。增加日常餐品供应品种,推出溢价菜、“小份菜、半份菜”及更多种类的特色食品。配套超市、洗车、洗衣、健身、书吧等生活服务改造。三是融入共富建设,加快“浙好淘”实体店在衢落地,办好“百县千碗”、数字商城、“衢味道”特色展销,落实就业助贫、职业培训等举措,持续开放停车场、机关超市等公共资源。

(五)聚焦“提效能、添动力”,奋力打造勤俭办事“示范者”的标志性成果。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大力推动机关运行降本增效。一是公车降本,高质量完成统计报告,开展全市公务用车大检查,强化车辆集中统一管理,建立动态单车成本比对机制,加大新能源车推广使用力度。二是建筑降耗,实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制度,开展市行政中心楼顶光伏改造,推广应用能源托管合同,配合市水利局做好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三是食堂内控,全面推进食堂精细化管理,对各食堂成本核算、服务评价,健全完善绩效考核、财务管理、人事考核制度体系,做到管理标准化、操作流程化,努力实现食堂餐饮“更美味更实惠更安心”。四是节能绿色发展,积极申报省级绿色食堂,争创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联合市分类办做好每季度全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监督检查、通报、台账记录工作,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单位覆盖率计划达70%以上。办好市行政中心新能源车车展,持续开展节水、节能、光瓶、制止餐饮浪费等行动。

(六)聚焦“干在实处、善作善成”,奋力打造勤廉机关事务生动实践。聚焦党政机关运行所需、机关事务管理部门所能、干部职工所盼,不断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形成发展胜势。一是开展全市机关事务系统“示范创一流、争当好管家”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组织开展实战练兵、岗位比武、先进典型评选表彰。二是开展重点工作“比晾晒”,围绕高质量发展和年度重点任务,对各项工作进行“晾晒比拼”“赋分排名”。三是推行干部“四维考核”,把政治表现、能力素质、工作实绩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制度机制,打造一支勤奋敬业、专业高效、勤廉并重的后勤保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