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306N/2024-151259 成文日期: 2024-12-0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市资规局

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18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2-09 17:18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资源规划局 字体:[ ]
分享:

雷磊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高标准开展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建议》的提案(第183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以深化“千万工程”为引领,围绕农民建房服务好、农村风貌提升好、要素资源转化好的目标,按照“县级规划优体系、乡镇规划定边界、村庄规划落布局、乡村设计美形态”的要求,市资源规划局着力构建完善的乡村规划体系,全力推进乡村建设发展,奋力打造诗画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一、完善规划体系,编制高水平乡村规划

(一)从乡村实际发展要求出发,完善分级分类。深化“以县城为载体城镇化建设试点市”工作,对全市域1262个行政村、8145个自然村实施分类引导管控,基本确定适建自然村1148个(占比14.1%),限建自然村4226个(占比51.9%),禁建自然村2771个(占比34%),着眼于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在农民建房管控上引导农业生产生活空间集中连片,实现城乡空间要素高效配置,形成生产力布局和资源要素相匹配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二)从村庄特色资源利用出发,营造特色风貌。加强对浙西乡村风貌和建筑特征的研究,开展《浙西乡村风貌特色塑造导则》、《浙西乡村风貌特色指南》等规划编制,重点从乡村环境、建筑聚落、建筑单体、建筑色彩四个层面入手,明确乡村风貌营造指引和管理要求,塑造乡村特色风貌。以全省国土空间设计唯一试点城市为契机,开展《衢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设计》规划编制工作,系统梳理城乡风貌特色资源,重点打造19个美丽乡村群落和10个村镇特色风貌区,进一步加强城镇乡村与山水林田湖草整体空间关系协调,展现“诗画风光首展画卷”。

(三)从村民实际发展诉求出发,强化实施落地。按照“农房+空间”“农房+庭院”“农房+配套”“农房+田园”“农房+文化”的建设要求,开展农房通用图集设计工作。通过浙西民居元素的提炼、地形地貌环境的分类,户型布局的优化,形成“新乡土、传统、现代简约”以及“山地、平原、滨水”等不同地域环境风貌特色的240余套农房通用图集,免费供农户使用。同时,通过农房整体设计工作,统一规范了建筑间距、体量高度、围墙院落等建设要求,强化对乡村风貌最小建设单元落地管理。

二、强化数字赋能,建设精细化管理体系

(一)强化数字赋能。依托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持续开展规划成果治理入库,构建美丽大花园应用模块,逐步构筑“国家公园+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田园”新型城镇化空间形态,展现诗画风光带规划空间,落实管控要素、重点和要求,达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要求,实现城乡振兴发展新格局。

(二)提升数据质量。参考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开展知识图谱技术工作。通过研究知识图谱数据治理技术方法,形成衢州市村庄规划数据治理方案,指导村庄规划数据的空间化、矢量化和标准化,打通村庄规划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清晰追溯每一个实体的“前世今生”。

(三)强化实施管控。结合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2.0建设,将已确定的“三区三线”划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村庄规划等数据归集汇交,为项目选址提供丰富的数据基底和科学研判,实现规划建设管理精细化、信息化、便民化,提高规划编制及规划实施。

三、融合发展,践行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聚焦协同融合。聚焦全域全要素空间资源保护、修复、开发、利用,开展“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规划、农村产业设施专项规划、生态廊道保护与控制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等一批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在切实落实乡村地区底线管控的同时强调各村庄协同、错位发展,擦亮村庄辨识度,有效避免村庄同质化建设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目前,完成78个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单元方案编制,重点做好上位规划“五位一体”传导,统筹考虑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发展要求,落实村庄分类管控要求,强化空间要素优化配置,划定村庄建设边界,优先做好乡村公益类设施和乡村振兴项目空间保障,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

(三)开展特色服务。打通村庄规划实施“最后一公里”,推行驻镇村规划师服务,切实提升村庄规划编制水平和建设水平。目前,我市共有驻镇村规划师138名,实现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全覆盖,从单一现场服务发展到采用电话、浙政钉、微信、视频等多种服务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