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082H/2024-151244 成文日期: 2024-07-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市司法局

衢州市司法局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29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2-09 16:3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司法局 字体:[ ]
分享:

饶胜男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水平的建议》的提案(第296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衢州市司法局以法治乡村建设为切入点,依法破解乡村振兴的痛点难点堵点,全力护航“千万工程”,助力衢州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的新画卷。全市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157个,均为省级以上民主法治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68元,增长7.5%,实现法治高水平发展高质量。

一、不断放大良法善治新优势,实现村容整洁环境美

(一)建立“1+8”法规制度保障体系。出台全国首部以善治为主题的市级地方标准《乡村善治指南》,明确了“法治乡村”“有礼乡村”“美丽乡村”“平安乡村”建设路径以及97条具体建设标准,形成“主”字型基层治理模式。坚持“小切口、行得通、立得往、真管用”,出台《衢州市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衢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9部创制性立法,为农房整治、河道清理等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法规支撑。

(二)建立“3444”行政执法监督体系。纵深推进司法部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构建以综合行政执法专项监督指标为核心的“三清单、四标准、四制度、四队伍”工作体系,保障“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顺利推进。对全市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评查行政处罚案件1031件,制发《行政执法监督通知书》97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领域的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对违建、污染等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建立法治乡镇(街道)建设“11条”。全面推进乡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制定提升依法决策水平等11项措施,构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工作机制,优先考虑群众利益、生态环境、村居环境等因素。编制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凡涉及重大行政决策、重大执法决定、重大项目合同及可能引起重大社会影响的事项决定,100%经过合法性审查。

二、不断放大法助共富新优势,实现村民富裕生活美

(一)重大项目全程跟进。组建“法助共富”工作专班,从重大项目决策的合法性审查,政策处理的矛盾纠纷化解,推进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复议仲裁,直至最终的合同履约监管,全过程法治跟踪保障,推动万洋工业、泓芯半导体等24个主体项目快速落地开工。开展司法所综合改革试点,设置执法监督岗等6个岗位,梳理合法合规审查等职责清单14项,参与所在园区产业方案的起草、合同审核等7项重点工作,源头防范行政争议的发生。近年来全市一审行政案件败诉率持续保持低位。

(二)法治红利全域释放。与金融机构携手打造“法助共富贷”,向诚信守法者发放低利率小额贷款近2亿元,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做好法治助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文章,全市共建成9家法治民宿和法治农家乐,引入普法剧本杀等青年人爱好的健康文娱活动,吸引游客近万人次。

(三)市场主体全员保障。在全市科学划分223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家律所、一名律师挂联,实现市场主体法律顾问网格化服务全覆盖。为村集体企业、个体经商户等小微企业研发涵盖经营活动全生命周期的10个大项50个子项的菜单式法律服务项目,定制涉农业、林业、汽修等15个行业“个性化法律服务定制产品”。常态化开展乡村市场主体“法治体检”1.2万余次,有效降低乡村企业经营法律风险。

三、不断放大法护平安新优势,实现村风文明和谐美

(一)推动实现全民守法。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推动村级“法律明白人”全覆盖,每人每年走村入户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少于4次。组建“8090”新时代法治宣讲团,开展法治宣讲580场次,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每月举办“村情发布会”,做好以案释法,促进乡村形成“崇德尚法”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9个、省级455个,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占比91%。

(二)推动实现村法治村。深入挖掘南孔文化内涵,将“衢州有礼”和法治建设相结合,探索“礼法融治”社会治理新模式,将“衢州有礼”纳入社区公约、村规民约。村两委干部兼任“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推动村级组织在法治化轨道上运行。依托“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和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完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订的事前法律指导和事后备案审查,推动自治、德治、法治、智治“四治融合”。柯城区上洋村以村规民约治村,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0万元,形成良法善治的“上洋经验”。

(三)推动实现多元调解。全面构建基层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乡镇(街道)调委会103个、村居调委会1655个,人民调解员7497名。高标准推进衢江“6070”、龙游“舒心”、江山“江礼”、开化“钱江源老娘舅”等区域调解品牌打造,培育“三衢和姐”等省级金牌调解工作室16家。开展诉前调解改革和乡镇(街道)信访法治化改革“两大攻坚”,形成一批“无讼无访”村。2023年以来,成功调处76931件,调解成功率99.8%。

四、不断放大法治为民新优势,实现村居宜人幸福美

(一)法律服务精准高效。加强数字司法建设,创新打造大数据精准普法应用、信公证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指尖办”。积极探索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在市县乡村设置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健全“市县公职律师工作全覆盖”“一乡一所”“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投放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机73台,受理法律服务121727件,群众服务满意率99.60%。

(二)法治文化喜闻乐见。在全省率先建成法治乡村知行讲堂159家,推动市县两级宪法主题公园全覆盖。因地制宜建设习近平法治思想基层治理江山实践馆、宋诗之河基层法治建设示范带等地标性法治阵地36个,串点成线形成红色根脉、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法助共富等4路法治风光带,全力构建“四省边际法治文化走廊”。编排《张富财的幸福生活》系列法治戏剧,推动传统文化与法律常识相结合,在乡村文化礼堂等地演出300场次,观演人次达1.5万余人。

(三)法治保障坚强有力。持续打响“法援惠民生”服务品牌,组建“律师妈妈团”精准关爱未成年人,对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不设事项范围限制,切实保障农村“一老一小”的合法权益。推动应援尽援、应援优援,实现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应得利益 6130万元,我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和服务指数均位列全省第一。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后陈村20周年为契机,深入推进乡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动合法合规审查向村(社区)延伸扩面,将村规民约、村民代表决议、村级合同等社会事务性内容纳入事前法律指导和事后备案审查范围。推动“一师两人一户”提质扩面,配齐配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鼓励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员参与调解工作。落实重点普法人群应知应会清单,推动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入户入心。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司法局

2024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