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082H/2024-151228 成文日期: 2024-07-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市司法局

衢州市司法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5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2-09 15:1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司法局 字体:[ ]
分享:

程晓兵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完善基层群团组织法律援助联动协作机制的建议》的建议(第256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工青妇残群团组织作为服务特殊弱势群体的重要力量,当前参与法律援助仍以个案协同服务为主,专业服务能力不够,相关工作职责不明晰,未形成一体化维权体系及常态化联动维权机制,不利于进一步扩展覆盖面,提高工、青、妇、残等群体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可及性、获得感。

衢州市司法局紧扣“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共同体”建设这条主线,着力提升基层群团组织参与法律援助服务力、承载力、保障力,全方位提升特殊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可及性。2023年在江山市司法局试点“群团联动 法援同心”品牌实践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全市面上推开奠定了扎实基础。2024年,衢州市司法局持续聚焦老、幼、妇、残、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维权痛点、难点、堵点,在全市深化“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工作”,全方位打造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共同体”,实现了法律援助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善治”的模式转变,撬动困难群众法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提升。

一、建强基层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工作队伍,融合提升服务力量

组建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代办联络员三支队伍,参与工、青、妇、残法律援助服务指引、专项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等。

(一)组建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律师队伍。建立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选任“三查”制度(执业年限初步审查、履职能力调查、执业和违纪情况核查),采取自愿报名、考查遴选的方式,将40余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律师纳入“衢州市群团组织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员库”,精准承办群团组织法律援助案件,研究和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分类设立民事和刑事两大类别,民事律师库细分为婚姻家庭及继承、劳动争议等八个小类,刑事律师库细分为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案件等六个小类。每个报名入库的法律援助律师可以选择不超过6个擅长处理的案件类型。

(二)建立群团组织法援志愿服务队伍。以公职律师、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公证、社会组织人员、心理咨询师等为主体,引导招录一批有群团工作经验及实践能力的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咨询引导、专项服务及志愿活动。通过编印工作指南、举办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志愿服务人员的法律援助政策熟悉程度和服务水平。

(三)规范群团组织法援代办联络员队伍。深化推进法律援助“市域通办”,优化法律援助代办网络,纵向在乡镇(街道)司法所、法律服务机构设立便民代办点,横向在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增设代办联络点,以部门代办员、司法助理员、村(社)法律顾问组建主力代办队伍,为高龄老人、残疾人、病人等出行不便群体提供法援代办服务。

二、健全基层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建立群团组织法律援助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各类型维权平台有机融合,升级覆盖市县乡村弱势群体一体化维权工作体系,实现法律援助“就近办”“一次办”“便捷办”。

(一)建立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协作机制。建立司法、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工作要点、运行机制等。针对重大、疑难、复杂、敏感性案件,及时会商研判,化解衔接协作存在问题,有序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二)健全群团组织法律援助组织网络。深化法律援助中心、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共青团“青年之家”、妇联“妇女儿童驿站”、残联“残疾人之家”以及群团组织各类型维权岗、维权热线等有机融合,构建一体化维权工作体系,延伸服务触角,畅通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弱势群体维权网络,构建一体化法律援助维权工作体系。

(三)升级群团组织法律援助服务平台。推动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工作站应建尽建,由司法局进行业务指导、各群团组织负责组织管理。丰富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站功能,依法面向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指引、法律帮助、非诉化解、法治宣传等内容多样的法律服务,积极推动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社会救助、社会服务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和协作联动。

三、创新基层群团组织法律援助宣传方式,擦亮法援服务品牌

持续丰富“法援惠民生”品牌系列宣传活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律援助文化产品,传播“法律援助好声音”、讲好“法律援助新故事”。

(一)开展群团组织法律援助专项系列宣传。联合各群团部门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工作,瞄准特殊群体需求,结合不同时间节点,开展“法援惠民生·服务农民工”“法援惠民生·法雨润青苗”“法援惠民生·情暖半边天”“法援惠民生·关爱残疾人”等专项系列活动,针对工青妇残等群体开展重点宣传,以互动式的宣传讲解、咨询问答为群众答疑解惑,提高宣传针对性、实效性。

(二)完善群团组织法律援助系列产品。总工会优化“调、援、裁、诉”全链条劳动关系争议化解机制,为职工提供咨询接访、协商调解和法律援助全过程服务。团市委联合检察院升级“彩虹工作室”功能,推进青少年维权网络平台和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开展“法援护苗”行动,为校园欺凌和其他矛盾纠纷提供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妇联打造“妇儿工作驿站”,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拓宽妇女儿童维权服务渠道。残联开展“阳光助残”系列活动,对有法律需求的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服务。

(三)培育推广群团组织法律援助系列品牌。深挖本土法治文化资源,推广“三衢和姐”工作室、“衢州律师妈妈团”等一批在群众中“接地气、叫得响、信得过”的未成年人维权品牌,最大化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育“钱江源老娘舅”品牌,以常态化接访、下基层普法调解、公益助贫帮困系列举措,护航妇女权益、平安家庭建设。培育“金牌调解员”工作品牌,项目化入驻营商法治服务中心,坚持引导非诉手段前置化,通过释法、调解、协调等柔性手段来达到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保障企业良好经营的双赢局面。培育“智慧助残”品牌,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获取工伤事故、交通事故中新增疑似残疾人信息,精准提供法律援助、匹配惠残政策。

目前,衢州市司法局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全力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聚焦法援惠民生、为民办实事,以“法律援助八进”为载体,以“深化群团组织法律援助”为突破口,持续做大法律援助惠民利民“共同体”,扎实推动弱势困难群体同步走向共同富裕。2024年以来,全市已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370件,其中办理妇女维权案件263件、儿童180件、农民工讨薪303件、残疾人法律援助28件,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或取得应得利益1722万元;接待来电来访及网络咨询9064人次,咨询满意率98.36%,办案满意率99.01%,位居全省第一。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司法局

202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