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3330800147730331Y/2024-151747 | 成文日期: | 2024-11-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文件编号: | - | 发布机构: | 市供销社 |
11月8日下午,“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市供销社党委委员、监事会主任程鸣介绍有关情况,市委社工部副部长(正处长级)冯俊,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傅淑梅,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毛丽芳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吕宁主持。
一、“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情况介绍
衢州市供销社党委委员、监事会主任程鸣作主发布。
各位记者朋友们,各位正在收看直播的广大网友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举行“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新闻发布会。首先代表衢州市供销合作社,对长期以来关心关注关爱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新闻媒体表示衷心的感谢!
“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坚持“以邻为伴,礼结城乡”的理念,立足“一个社区一个助农惠民服务点”,串联起城市生活与乡村生产销售两端,推动本地优质农产品生产销售和社区居民生活服务需求双向奔赴,持续擦亮“邻礼供销”有礼品牌,是新时代“助农+惠民”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邻礼供销”被列为2024年衢州市有礼矩阵品牌,市供销社被列为第一批有礼矩阵建设单位。
2023年7月,衢州市供销合作社启动“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试点建设,在社工部、发改委、住建局、农业农村局、老干部局、妇联等部门以及街道、社区的支持下,统筹社区空间资源、人力资源、产品服务等要素,在柯城区白云街道白云社区开设首家“邻礼供销”嵌入式服务门店。截至目前,已开设门店15个,累计带动销售本地农产品近800万元;开展健康课堂、共富市集等活动100余场,组织家政保洁、老年护理等服务50余次;开展周边乡村游、研学等8000多人次。2024年3月,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现场会在衢州召开,“邻礼供销”模式被作为学习样本向全省复制推广;6月,它被列为浙江省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9月,在衢州市省级共同富裕试点 PK 赛中荣获一等奖,并作为全省试点上报省发改委;10月,杭州市、金华市等地相继开设“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门店,标志着“邻礼供销”从衢州模式上升到全省模式。
“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初步实现了农民增收、居民服务、社区治理、供销发展的多方共赢,探索了一条以流通促融合的城乡发展新路径。主要做法:
一、多方共建,打造集成服务新模式。共建农业基地,构建农产品进社区流通体系。“邻礼供销” 依托社区服务门店群,联动本地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田间 6 小时直达餐桌” 的农产品销售通道,为中小农户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目前,已联接特色农业基地13个,带动销售农产品12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农产品的流通。共建社区治理,创新一店多能运营服务模式。“邻礼供销”选址瞄准中老年群体较多的社区,通过构建门店、小程序、社群、市集等服务矩阵,形成线上线下多渠道的便民服务圈。同时,围绕老年人生活需求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如家电清洗、家政保洁、文化教育、老年护理等,填补了老龄化社区便民服务的空白。共建供销资源,形成平急结合保供体系。整合本地物流、仓储、门店等系统资源,构建以基础生鲜+冻品、肉禽蛋奶为主要结构的民生基础消费品体系,建设基地到社区的“短供应链”,全市供销系统累计建成产地冷库1.87万㎡,开通“供富大篷车”41辆、专线18条,实现了“平急两用”的稳定供应。
二、要素共享,践行嵌入式服务新理念。共享数据,赋能运营效率。依托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整合社区数据,分析网点周边小区情况,为“邻礼供销”布点规划和运营策略提供指导。同时,与“邻礼通”深度融合,实现积分兑换互通,为网点线上引流,提升运营效率。共享人和品,提升信用价值。街道社区为“邻礼供销”推荐门店服务员人选,筛选出热爱生活、熟悉农产品的社区居民兼任,借助熟人关系和邻里活动,构建群众信任的社区服务网。以供销社运营的“三衢味”产品为信用背书,运营团队对供销社“认证”产品二次筛选,形成高品质货盘。共享空间,降低场地成本。“邻礼供销”与街道社区共享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存量空间,如白云、智兴等社区为“邻礼供销”提供免费场地和水电支持,门店则为社区提供就业岗位和便民服务。同时,盘活小区业委会闲置空间,以免费或低租金方式合作。目前,玉龙、招贤等社区,免费提供“邻礼供销”落地空间共近300㎡。
三、是机制融合,推动基层治理和社区经济新发展。健全街道全域合作机制,拓展朋友圈。“邻礼供销”加强与核心街道全域合作,将满足生活必需的消费场景和创设和谐邻里的治理场景有机衔接起来,形成社区共建共治新格局。如白云街道推动“邻礼供销”与社区、强社公司结成“社区治理经济联合社”,打造社区共富共同体,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创新社区经济共享机制,培育业态圈。“邻礼供销”实行“供销社控股+专业团队负责”的运营模式,供销社引入专业人才和资源,共同出资联合合作,打造“公益+商业”社区共享经济,确保服务有品质、运营有活力、利益有保障。建立“供小二”培养机制,提升服务圈。“邻礼供销”致力于培养一支接地气、善服务的“供小二”队伍。乡村端“供小二”由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组成,开展“供销跑村”服务,负责收集农情、选品采货;社区端“供小二”由兼职网格员和社区居民中发展而来,平时当农产品带货、组织活动的“小能手”,及时做社区治理的“小帮手”。
“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顺应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是新时代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下一步,我们将深化“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的探索,不断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迭代服务模式,努力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一是持续推进网点建设与服务优化。根据社区需求和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门店布局,强化社区合作联动,精准定位服务内容,为更多城乡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计划三年内设立100个“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门店。二是深化多元经营与品牌建设。推出“邻礼生活服务卡”,聚合社区家政、健康、旅游、文体、照护等生活服务,为居民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体验。计划培育十大爆品,包括5个农产品爆品、3个“乡村游”路线爆品和2个健康服务爆品。三是加强区域合作与经验推广。深化与省内其它地市的交流合作,分享“邻礼供销”模式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同时,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推动“邻礼供销”在更广泛的领域落地生根,为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二、答记者问
图为浙江日报记者提问
浙江日报记者:
你好,请问“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最有辨识度的服务形象是什么?谢谢。
程鸣回答: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邻礼供销”将打造“有温度的邻里社交空间”作为鲜明标识,在门店人员配置与整体设计方面着重强化,塑造出以“一位达人、一张桌子、一壶茶”为特色的服务形象。
一是培养新时代“供小二”。区别于传统商业模式,“邻礼供销”除通过市场化方式招聘年轻店员外,更加注重发掘门店所在社区的“达人”入职门店(即由街道、社区推荐人选,筛选出认可供销社、熟悉农产品的社区居民作为专、兼职新时代“供小二”),并量身打造新时代“供小二”培训体系。让“邻礼供销”在延伸供销社服务触角、扩大供销社影响力的同时,更肩负起助力社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使命。该做法不但迅速提升了“邻礼供销”门店的认可度和吸引力,也惠及了一批希望在家门口就业的“4050”人员。如,衢州白云社区门店的供销员周大姐自入职以来,不但获得了“上楼做饭照顾家,下楼上班创收入”的理想岗位,也通过耐心细致的服务成为备受社区和周边居民信赖的“红人”,实现了多方共赢。目前,“邻礼供销”已招聘专、兼职供销员64名,服务辐射22个社区。
二是打造邻里互动空间。相比传统的社区便利店,走进“邻礼供销”的社区门店,就能看到一张供大家免费使用的四方桌,桌上还会结合节气安排相应功效的一壶茶水,为邻里间的互动创设出一片更有“烟火气”的互动空间。此外。“邻礼供销”还通过供销社的牵线搭桥,对接有关部门、所在社区的资源,依托“一张桌子、一壶茶”的场景,定期设置不同主题的邻里活动,如举办节气活动,邀请达人助理,开展元宵节煮汤圆、小暑簪茉莉花手串、大暑做冰粉、中秋节做月饼、重阳节做香囊、冬至包水饺等等,吸引居民没事常来坐一坐、唠唠嗑,居民们的关系在不知不觉中更近了,生活中的小摩擦小纠纷更少了。如达人王阿姨擅长钩针,各种花样都能做,门店便为王阿姨开设了“钩针小课堂”,定期教邻居们做钩针,她也从“王阿姨”变成了“王老师”,成为了更多居民交往的纽带。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小区居民哪怕不买东西,也会进来和供销员打个招呼;渴了,进来喝一杯茶;累了,进来吹吹空调歇歇脚,一个有温度有粘性的社区生活服务阵地正逐步成型。相关做法得到所在街道社区的高度评价,衢州白云街道白云社区、智兴社区、滨江社区,荷花街道兴华社区,樟潭街道府前社区等社区纷纷将社区闲置空间免费提供给“邻礼供销”,支持其开拓社区服务网点。
图为浙江之声记者提问
浙江之声记者:
我们了解到,“邻礼供销”的“邻”,是“以邻为伴”的意思。请问,在“以邻为伴”方面,社工部主要有哪些“嵌入式”服务的考虑?谢谢。
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正处长级)冯俊回答:
感谢这位记者提问。
“邻礼供销”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农产品交流的实体空间,更是一个融洽邻里关系、关爱两新群体的温馨家园。“邻礼供销”内一般都会设置一张桌子,提供免费茶水,免费充电服务等,我们计划在“邻礼供销”网点嵌入微型“37驿站”和邻里共享空间,实现资源整合、功能复合、一室多用。嵌入微型“37驿站”,简单地说,就是为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人群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提供车辆停放、饮水热餐、临时休息、防风避雨、便民药箱、急救设备、电瓶充电等就近服务,着重化解他们充电难、就餐难、休息难等问题,实现“累了能歇脚、饿了能吃饭、渴了能喝水、没电能充电、烦了能解忧”。嵌入邻里共享空间,其实就是为小区居民提供家门口你多我少的交流空间,特别适合离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距离较远的小区,重点配备邻里助共享工具间等功能。邻里助共享工具间里有各类使用工具,应对居民在家具安装、电器维修、墙面修补等日常问题上的需求。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借用与归还流程,居民在借用工具时需留下联系信息及借用时间,以保障工具的及时归还。
图为中国网记者提问
中国网记者:
“邻礼供销”的网点,大多在未来社区里面,请问“邻礼供销”与未来社区关系是什么?
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徐斌回答:
感谢这位记者提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聚焦“三化九场景”建设,高质量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配套,打造了一批未来社区特色场景,推动“一老一小”、邻里服务等优质普惠性服务进社区。“邻礼供销”是我市推进全域未来社区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打造的一个具有“衢州味”的特色综合服务场景。以柯城区为例,截止目前,已建成的19个未来社区之中,就已规划布点“邻礼供销”服务网点13个,其中9个网点已正式运营,目前运营状态良好,居民认可度较高。刚才记者提到“邻礼供销”的网点,大多在未来社区里面,这里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为“邻礼供销”布点提供了空间基础。未来社区建设通过“一区一方案”,对社区闲置用房、零星空间进行了整体规划设计,统筹整合利用了社区闲置空间资源,特别在一些老旧小区,通过闲置空间改造为“邻礼供销”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场景打开了空间。另一方面“邻礼供销”布点为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嵌入了优质服务。
“邻礼供销”作为一个综合性特色场景,立足农产品,开展了家政、健康等生活服务,免费开展社区社群活动等,提升了家门口服务水平。拓展邻里市集、乡村游等服务打通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的双向联动之路,实现社区服务优享、农村居民奔富。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结合全域未来社区建设,加大社区空间统筹利用,积极推动“邻礼供销”等优质综合服务空间在未来社区中的覆盖率,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
图为衢州日报记者提问
衢州日报记者:
你好,请问“邻礼供销”的模式推广方面,我们农业农村部门如何赋能助力的?谢谢。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傅淑梅回答:
感谢这位记者提问。
首先,“邻礼供销”模式打通了产品从基地到消费者的通道,为我市农产品销售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渠道。
对于如何赋能“邻礼供销”,带动农产品销售,助农增收,市农业农村局立足部门职能,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致力于农产品产能提升,确保稳定供应。年初,针对我市“三大百亿”产业、“3+X”特色产业的发展,我们出台了《“双柚”、油茶、茶叶“三大百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聚焦“3+X”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衢州“土特产”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从全市面上明确扶持的重点方向,做大做强我市主导特色产业。今年我们粮食产量实现产量与亩产双增长,并打破了全省保持八年之久的早稻单产农业之最,相关做法得到省委王浩书记的肯定批示。畜牧方面,生猪、家禽出栏量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在重要农产品保供、“菜篮子”工程等方面持续为全省作出贡献。
二是致力于农产品质量提升,确保品质安全。我们全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全市面上我们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推广力度,开展江山猕猴桃、衢州玉露茶地理标志农产品工程建设,绿色食品认证等。质量安全上,我们加大农产品上市前抽检力度,共安排各类抽检14000余批次,合格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目前共有160家农产品生产企业,163家合作社,776家家庭农场,187家个体户和小农规模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追溯平台动态管理。同时针对重点产业,我们深入开展了专项整治,通过全面排查辖区内种养殖主体信息,加强监管频次,开展宣传培训等工作,目前各类重点行业的种养殖户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定时开展相关监管工作。
三是致力于农产品品牌提升,提高市场认可度。我们打造了“一份常礼”、“衢州山茶油”、“常山油茶”、“钱江源”等区域公用品牌,“开化龙顶”“衢州玉露”“江山绿牡丹”等地理标志品牌,“柚香谷”、“艾柚香”、“常发”、“老树根”、“茶之语”、“刘家香”等知名企业品牌。衢州”双柚汁”“衢州清水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从出圈到爆款,火遍长三角城市;衢州山茶油、衢州“三头一掌”等25个“土特产”先后入围浙江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目前区域公用品牌授权企业201家,涵盖531种土特产,授权品牌年销售额超90亿元。同步我们利用各类展示展销平台,推动我们产品走出去。市级层面:9月份我们举办了衢州市“三大百亿”土特产展销会,并在展会期间邀请了农业农村部组织“一带一路”培训班26名国外学员考察参观。省级层面:组织衢州市名优“土特产”参展“浙农优产 百县千品”名优“土特产”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并争取到开化县上台推介(全省5个县)。国际层面:组织16家企业赴上海第七届上海国际农产品博览会参展事宜,相关农产品获国内外客户高度好评,并达成一批如面条、双柚汁等意向采购,展会期间累计销售额近百万元。
后续我们还将组团参加2024年浙江省农博会等一系列重要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集中向杭州市民朋友们展示衢州农业农村发展成果、进一步带动农业主体销售、宣传衢州特色优质产品。
图为衢州电视台记者提问
衢州电视台记者:
“邻礼供销”社区嵌入式服务既要有温度,还要有获得感。怎样让社区妇女和老人既有事做,又有钱赚,市妇联有哪些创新做法?
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毛丽芳回答:
市妇联致力于打造“家门口”创业就业体系,促进社区妇女和老人增收致富。主要做法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政策赋能建工坊。在市委组织部指导下,市妇联牵头“巾帼共富工坊”建设,先后出台《来料加工产业发展“六百行动”实施方案》《“巾帼共富工坊”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巾帼共富工坊”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指引》《“巾帼共创”整县推进工作指引》,各县(市、区)妇联相应制定扶持政策,形成“1+3+N”的政策赋能体系,全市已建成社区“巾帼共富工坊”22家,妇女从业人员1490余名。二是产销一体搭平台。牵头召开党建引领“巾帼共富工坊”建设现场会、“家门口”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会,开展来料加工、“妈妈的味道”、“妈妈的手作”市集活动40余场。组织参加义博会、广交会15场,达成意向订单32笔,接单金额800余万元。开展巾帼消费季展示展销活动,累计实现社零总额1704.4万元。三是创培融合强队伍。结合社区妇女现实需求,以培训、轮训、技能比拼等形式,加强加工队伍技能提升,分类举办手工编织、平车加工、点钻工艺等特色“共富课堂”315场,9600余名社区妇女受益。编印《“巾帼共富工坊”典型案例选编》,推广优秀案例33个,实施巾帼特色产业带头人培育计划,涌现巾帼巾帼新农人、巾帼创客30名,来料加工典型代表100名。
社区是联系服务妇女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市妇联将以“巾帼共富工坊”为载体,持续加强引领赋能,着力推动巾帼特色产业迭代升级、增量提质,让更多妇女群众在家门口有事干、愿意干、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