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032/2024-151624 成文日期: 2024-07-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衢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78号建议的答复(衢市民议函〔2024〕13号)

发布日期:2024-12-26 15:1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法规与审批服务处) 字体:[ ]
分享:

李馨等5位代表:

你们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整合资源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未成年心理健康守护体系的建议》的建议(第278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儿童福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诚如你们所言,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对相关人群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也给未来社会稳定带来隐患。2024年初,省民政厅等十五部门印发《浙江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浙民儿〔2024〕10号)文件,加快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体系建设。近年来,市民政局高度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打造“浙心晴”未成年人心理关爱服务平台,多措并举推进关爱服务落实落细。

一、政策引领夯实基础

为积极贯彻落实《浙江省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浙民儿〔2024〕10号),提升我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市民政局指导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将加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列入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儿童主任在定期走访过程中要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身心情况,并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开展儿童主任心理健康摸排培训,做到全覆盖。

二、数智赋能精准发力

市民政局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紧扣儿童的心理需求,探索建设“浙心晴”心理服务应用,完善心理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未成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项目于2023年7月上架“浙里办”平台,8月底该项目被省民政厅列为“浙里护苗”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场景试点,9月被省民政厅评为数字化改革第二批优秀案例。该项目采用四纵四横总体架构,建设心理健康数据“六库一档”,通过数据归集、共享、分析、运用,对未成年人心理进行精准画像,建设困境儿童、孤儿、留守儿童为重点关注对象的服务场景。平台集成心理测评、预约咨询、心理地图、新闻话题讨论等功能,搭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库,打造儿童心理关爱平台,提高心理健康意识,降低心理服务成本,逐步形成智能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儿童心理服务体系,护航少年儿童健康成长。2023年以来,“浙心晴”工作进一步落地落细,8月以市未保办名义印发《“浙心晴”未成年人社会心理服务实施方案》(衢未工委办〔2023〕5 号)。目前已对柯城、衢江两区376名困境儿童开展全覆盖心理筛查,为51名儿童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服务。截至目前,通过“浙心晴”平台联合社区、学校、家庭,构建“家校社”合作模式,在社区开展78场智慧家长训练营活动,共计1913组家庭参加培训学习课程。

三、部门协作凝集合力。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强化部门协作,推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落地落细。2022年,市未保中心指导市社工协会实施“益童成长 爱在蓝天下——衢州市困境、留守、流动儿童,偏差行为青少年等群体及其家庭心理疏导”项目。该项目已作为省民政厅推荐项目入选2022年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十件实事项目,受益人数达5000余人。常山县未保中心联合公检法部门建设“四省边际”未成年人感化教育基地,针对涉案罪错未成年人进行帮教救助,通过引入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青年志愿者、司法机关等多方专业力量,参与观护帮教、教育矫治等,成效显著。通过精准化案情分析、暖心式感化教育、多元化社会实践、个性化帮带服务,解决问题青少年帮教问题,入选2023年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大民生实事,累计帮教流动儿童、留守儿童100余名,帮扶问题青少年3名。开化县实施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帮扶矫治“根雕”计划,通过塑造钢铁志、组织志愿行、培养立身技、规划人生路四个方面深化引导,帮扶矫治。近年来,先后引导80余名问题未成年人走回正道,实现未成年人警情数和案件数同比下降,相关做法先后多次在浙江法制报、平安时报、法治网等多家省市级媒体报道。

目前,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守护体系建设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专业化队伍建设、数智化平台整合、未保机构实体化运营等功能应用还需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收你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研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扎实开展有关工作。一是推进“浙心晴”心理服务平台应用。加大教育、卫健等部门的沟通对接,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学校、家庭、教育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重点开展全市留守困境儿童心理健康筛查,通过运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卷,对困境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的学习焦虑、社交焦虑、孤独倾向等方面问题进行全面筛查,及时发现困境留守未成年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根据筛查结果分类处置。依托未保中心和未保站深入开展一对一个案帮扶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关爱帮扶机制。二是强化培育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多措并举狠抓落实,持续推进儿童心理健康服务队伍专业化发展。通过加大政府购买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力度、整合社会资源、慈善力量等方式,进一步壮大心理健康咨询师队伍,确保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服务。三是充分发挥未保站等阵地的功能应用。推进未保中心实体化运营,鼓励未保站取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强化家长履行对子女心理健康关爱的责任意识,提高社会公众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民政局

2024年7月10日

(联系人:周凯红,联系电话:307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