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032/2024-151591 成文日期: 2024-07-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市民政局

衢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020号提案的答复(衢市民提函〔2024〕18号)

发布日期:2024-12-25 17:00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法规与审批服务处) 字体:[ ]
分享:

凌云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提出《关于完善优化养老服务的建议》的提案(第020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你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诚如你所言,我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比达到25.44%,老龄化程度居全省首位。应对老龄化,衢州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举措、完善优化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业,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至今已连续十二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全市养老服务业有序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初见成效。

一、顶层设计高位推动

一是建立养老服务清单制度。2023年出台《衢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在省级清单基础上,创新纳入助餐、助洁、助医等“助老三件事”,便于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老年人按图索骥,以最短时间了解基本养老服务内容。二是编制养老设施专项规划。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编制市区及各县(市、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明确养老服务发展目标及方向。目前,各地基本形成1个中心养老机构+X个中小型养老机构的“1+X”养老机构布局。三是推进养老服务补贴迭代升级。针对低保家庭中60 周岁以上的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根据能力评估结果分类给予每月500元、250元、125元的养老服务补贴,用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深化推动养老服务“爱心卡”试点工作,对养老服务补贴发放制度进行规范升级,老年人可在“爱心卡”数字化平台购买居家养老“六助”服务。四是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2022年,市政府与物产中大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健康养老领域为五大合作领域之一。6个县(市、区)分别与物产中大旗下金石集团签署了共富养老协议。充分挖掘利用“杨继洲针灸”“衢六味”等具有衢州辨识度的中医药优势资源要素,积极打造四省边际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地。2024年初,衢州市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携手共建衢州复旦研究院,将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为银发经济发展增势赋能。

二、要素保障不断完善

一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整改。针对部分社区配套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达标的问题,通过协商辖区内相关部门,将闲置可利用的国资资产(房产)以无偿或低偿的方式提供给对应社区用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强化财政资金投入,严格落实居家养老服务用房面积要求,对无用房可利用的社区计划通过租赁、置换等方式解决居家养老用房配建。2023年8月以来,全市完成54个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未达标社区的整改工作,未达标社区低于10%。二是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助、运营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如对衢州户籍的在院老年人,按照老年人自理、半失能、失能分别给予每月每张床位40元、80元、160元的运营补贴。另外,衢州市本级对民办营利性养老机构新设床位建设补助,按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市级补助政策的35%享受。同时,为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长效运行,县(市、区)先后出台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补助办法,根据每年的等级评定结果给予6—18万元/年的运营补助经费。三是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育,贯彻落实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政策文件,积极鼓励养老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就业,推动各县(市、区)制定出台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不断吸引、用好和留住人才。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引入医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人才,有效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目前,我市累计建成市县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16家,2023年全市培训家庭照护者3400余人,培训持证养老护理员1000人。四是建立完善严管的监督机制。打击涉老诈骗行为,立足民政部门职责,扎实做好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等诈骗的防范化解工作,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全面压降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等诈骗风险,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康养服务不断拓展

一是建立医养结合联席会议制度。下发《衢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建立衢州市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县两级均执行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推进康养联合体建设。加快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打造具有衢州特色的“家门口的康养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康养联合体75个,其中县级9个、乡镇级66个,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覆盖率达66%。三是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建设。市卫健委联合市民政局等10个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医养康养集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大型或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支持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依法依规设置医疗服务站点。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医养结合机构26家,其中开展养老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13家,设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养老机构13家。四是实施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两次医养结合服务,包括血压测量、末梢血血糖监测、康复指导、护理技能指导、保健咨询、营养改善指导等6个方面服务,2023年共服务22.63人,服务率47.23%。

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良性发展

一是加快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我市养老机构主要有公办、公建民营、民办三种运营模式。现有已备案的民办养老机构65家,占比56%;民办养老机构床位7644张,占比59%,业务涵盖机构养老、运营服务、上门养老服务等方面。如衢州市逸和源恰东篱堂定位为中高端养老服务机构,采用“机构养老、旅居享老、医养结合”三种模式,入住率达到 90%以上。我市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现已有龙游县广和长青养老服务中心、市逸和源·恰东篱堂等14家“公建民营”机构。二是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运营。我市先后引进上海海阳、杭州巾帼西丽等省内外知名养老服务品牌,培育了衢州天颐、柯城朗馨、龙游幸福堂、开化泰寿等本土服务机构承接运营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市102家已有93家实行社会化运营。三是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柯城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先后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引进衢州逸和源、杭州钱江、杭州巾帼西丽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上门为养老服务补贴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慰藉等服务。

优化完善养老服务是一项持续推进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推动养老产业事业协调发展、建强配齐养老人才队伍、加快推进医养康养发展等目标,完善相关措施,推进养老服务转型升级。一是开展“爱心卡”试点,创新养老服务支付管理模式,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撬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二是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完善养老服务,关键在人、在队伍,我们将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作为养老发展的核心指标,出台人才奖补、护理员津贴等政策,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三是深化医养结合模式,推进医养结合机构稳步增加,培育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做实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同时推进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以8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助老服务重点对象,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失能失智、伴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助医”服务。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推动衢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民政局

2024年7月10日

(联系人:周凯红,联系电话:307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