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015K/2024-150399 成文日期: 2024-11-0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发布实录

衢州市场监管“食安利民”行动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4-11-04 10:0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字体:[ ]
分享:

9月27日下午,衢州市场监管“食安利民”行动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徐丽涵,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谢瑾,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叶丹璐作相关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协调处处长王强主持。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隆作主发布。

食品安全历来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今年以来,衢州市市场监管局将食品安全利民行动列为2024年“助企惠民”12件实事之一,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着力构建完善责任落实、数字追溯、风险治理、分层监管、社会共治、民生保障、产业提升七大工作体系,全力打造“衢味食安·一座可以放心吃的城市”,用心守护广大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食品安全整体水平持续稳定。有序推进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截至8月底,已在全市安排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408批次,合格405批次,合格率99.26%,全市食品安全评价性合格率持续稳定在98.5%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衢州市有67家食品生产企业在外省被抽检1622批次,较去年增长2倍多,合格率100%。外省今年上半年抽检龙游福家食品有限公司644批次、浙江明旺乳业有限公司261批次、龙游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197批次,浙江巨香食品有限公司101批次、均瑶食品(衢州)有限公司40批次、浙江常山恒寿堂柚果股份有限公司33批次。我市地产食品在外省被各地监管部门高频次抽检的情况下仍保持100%合格率,说明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在省外市场销售覆盖面和影响力有所上升,也体现衢州地产食品的质量稳步上升。

二是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稳步推进。今年1月1日起,贯彻落实《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消费者通过微信小程序扫描“浙食链”二维码,即可查询产品来源、监管检验等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加大对农批市场、大型商超、连锁超市等重点主体“浙食链”系统的应用推广和业务指导力度,引导主体履行法定追溯义务,目前全市7311家重点主体纳入“浙食链”管理,诸如豇豆、芹菜、香蕉、芒果、猪肉、牛肉、巴士杀菌乳、预包装食用植物调和油、预包装豆腐、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上链覆盖率达95.67%。

三是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初见成效。以市本级和常山县为试点,探索构建全市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和指挥体系。分层分级设立风险预警指挥中心和监测哨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研判、预警、处置等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科学监管。目前,市级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指挥中心和6个县(市、区)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已实体化运行,共建成监测哨点262家,上报各类风险隐患信息492条,全市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走深走实。建立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自检、第三方快检机构委托检测、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快检三位一体的守护菜篮子食品快检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升级快检设备、规范快检流程、引入第三方快检机构等,提升主体快检能力。同时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启动监管快检,突出重点品种和必检项目,依法使用国家规定的食品快检方法开展检测,为守护群众“菜篮子”安全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全市系统共开展监管快检3819批次,阳性检出率1.34%,不合格食品均已闭环处置到位。

五是全力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2024年度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涉及到市场监管部门的有2个,都在食品安全领域。一个是计划建成48家“硬件示范、色标示范、卡位示范、合同示范”的中小学“示范食堂”,目前已通过线上验收;另一个是计划建设290家“示范性食品作坊”,在硬件改造的基础上导入5S管理体系,提升小作坊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目前整体进度已超90%。

六是各类专项整治有序开展。联合公安、农业农村、综合执法等部门,开展肉类产品综合治理行动,深挖肉类产品违法源头线索,累计立案14起,罚没金额11.64万元。配合教育部门开展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共出动检查人员2162人次,立案29起,罚没款6.3万元。开展“特供酒”清源打链专项行动,目前全市共计监督检查食品生产主体357家、食品经营主体1409家,立案3起。

七是深化“百姓点检”惠民服务。统筹推进以“你点我检”“你送我检”“你扫我检”“你拍我检”“你查我检”为主要内容的“百姓点检”惠民服务。指导县(市、区)在农贸市场、检测机构等地设立便民服务点31个,群众可就近选择服务点免费检测果蔬等食品。同时根据节令特点、群众关注热点,定期组织开展专场活动,如5月柯城区、衢江区在枇杷上市季开展“百姓点检”专场助农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枇杷快检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共为群众提供免费食品快检服务4290批次。

八是助推餐饮街区建设点燃城市“烟火气”。会同柯城区打造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碳水天堂”松园美食街、长三角第一辣街、马站底美食街等4个特色餐饮街区,通过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街区法治、优化主体自律推动街区自治、优化多方合力推动街区共治的“三优三治 融合监管”模式,点燃城市“烟火气”。十一假期将近,南湖恒太城、鹿鸣岛银泰inPARK等衢州新地标商业综合体将陆续开业,我们也将持续加强网红街区、热门点位的食品安全服务、指导和监管,全力守护“衢州味道”的美好“食”光。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浙江日报记者提问:您好,刚刚主发布人提到“示范性食品作坊”纳入今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请问“示范性食品作坊”与以前“条件简陋、环境一般”的小作坊有什么不同?谢谢。

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徐丽涵回答:

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

衢州是美食之乡,特色地产食品丰富多样,“三头一掌”、龙游发糕、常山贡面等等不胜枚举,食品小作坊遍布街头巷尾、村头乡间。目前我市共有登记有效食品小作坊主体1630家。面对量大面广、种类繁多、基础薄弱的食品小作坊,衢州市市场监管部门一直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提升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分类实施,多措并举,既确保了地产食品安全,又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

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聚焦企业所需、群众所盼,着力办好“助企惠民”民生实事,将“开展阳光食品作坊建设行动,建成在全省有示范性的食品作坊2000家以上”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其中,衢州市共承担建设任务290家,截至目前,总体建设进度已超过90%。

示范性食品作坊围绕“标准化建设、体系化导入、阳光化共治、增值化服务”等建设要求,培育一批基础条件较好、责任意识较强、投入力度较大、配合程度较高的主体,充分发挥“头雁”示范效应,大力营造“先进带后进、互助增后劲”的良好氛围,逐步提升我市食品小作坊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具体来说,体现在“七个化”:一是资质透明化,即主体合法、证照公示;二是场所规范化,即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三是操作阳光化,即实时监控、在线展示;四是追溯数字化,即来源可查、去向可溯;五是管理目视化,即精准卡位、亮标管控;六是经营合规化,即坚守诚信、安全至上;七是服务增值化,即多元融合、“加成”出新。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还积极探索“作坊+”高质量发展模式,也涌现出一批精品示范性作坊。“作坊+文旅”方面,如江山市尚书食品小作坊立足地处清漾旅游景区优势,将文旅与传统美食“江山米糕”相结合,打造进士礼盒、状元文创等产品,摸索出“生产工坊+销售店铺+文化体验+研学活动”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作坊+非遗”方面,如衢江区谢继糕点坊,坐落于美丽的云水古镇——杜泽老街,是一家加工销售当地传统美食“桂花空心饼”的“老字号”作坊。该糕饼坊传承百年非遗制作工艺,深挖杜泽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增加非遗文化要素,实地打造古法制作桂花饼“研学基地”,成为“网红打卡地”。“作坊+直播”方面,如龙游尝千味食品小作坊坚持每天使用新鲜食材、按照传统手工制作,每天直播加工过程,发布家乡美食视频,将葱花馒头、芋头粽等当地传统小吃发往全国各地,每天平均销售超200单,年销售额达300多万元。“作坊+共富”方面,如衢州市柯城德门龙小作坊依托非遗沟溪手工面制作技艺,历经四代传承,以“游南孔阙里,品孔府老面”为底蕴,带动了周边30多家村民参与面条加工、销售,促进农户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浙江之声记者提问:您好,大家对校园食品安全关注度很高,能否介绍一下我市有关情况?市场监管部门在保障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方面有哪些举措?谢谢。

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处长谢瑾回答:

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会同教育部门,聚焦学校食品安全,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对全市587家学校食堂及校外供餐单位全覆盖检查,检查情况良好;对标“硬件示范、色标示范、卡位示范、合同示范”四个示范建设标准,全市48所中小学“示范食堂”省级民生实事项目通过线上验收,全市学校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制定《指引》推进主体责任落实。在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基础上,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联合制定《衢州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操作标准指引(试行)》。《指引》对学校主体责任、食堂各环节场地标准、操作规范作了明确,要求学校严控食材采购、规范食品加工制作、严格食品留样制度;集中约谈学校食堂承包经营企业和校外供餐单位,签订《校园食品安全承诺书》,明确主体责任、规范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

二是督促建设规范学校食堂管理。全市共有330所学校利用暑假共投入3500余万元改造学校食堂流程布局、提升硬件基础、完善“三防”及消毒设施,并将病媒生物防制作为从业人员培训、“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重要内容;143所学校对食堂劳务承包重新招标、签订规范合同;实行教师陪餐“同菜同价”机制,线上公示菜谱、陪餐记录,形成家长实时监督、提出建议、促进提升的良好局面;开展学校食材集中配送企业食品安全规范提升行动,保障学校食材质量安全。建设后,全市学校食堂流程进一步合理、硬件水平得到提升、食材质量得到保障。

三是规范消毒保障师生用餐安全。加强对学校食堂复用餐饮具消毒检查力度,督促学校食堂配备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大容器消毒设置专用热风消毒房或物理消毒设施,容量和数量满足加工制作和供餐需要。今年以来,检查共发现餐具消毒、色标管理等问题532个,已闭环处置;有序开展学校食堂复用餐饮具抽检297批,对餐饮具抽检不合格的一律立案查处;督促学校完善消毒设施配备、加强清洗消毒管理,累计完成4个大型复用餐饮具消毒房建设,有效保障在校师生用餐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教育部门继续加大对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清洗消毒、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保障学校食品安全。

衢州日报记者提问:您好,我了解到,今年全省启动“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项目,请为我们介绍一下衢州有哪些举措?谢谢。

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叶丹璐回答:

感谢媒体记者的提问。

“小菜篮”装着“大民生”。今年全省启动 “菜篮子安全守护微改革”,是从食品快检这个小切口切入,从压实市场主办方快检责任、实施监管快检、强化闭环处置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精准、靶向的食品快检体系,从农批市场、农贸市场等源头预防不合格的食品流向百姓“餐桌”。

食品快速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与食品安全定量检测相比,食品快检具有耗时短、操作简单快捷、设备仪器便于携带等特点,特别是针对快消的食用农产品,食品快检可以最大化实现实时检测。今年5月以来,我市统筹辖区各类快检力量,健全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自检、第三方快检机构委托检测、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快检三位一体的食品快检工作体系,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以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大中型商超、生鲜门店等为重点主体,以节令水果蔬菜中农药残留、水产品中抗生素、腌类制品中亚硝酸盐等为重点检测项目,以胶体金法为重点推广的检测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农产品快检靶向性和准确率,目前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已累计开展快检3819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51批次,问题发现率为1.34%。

二是提升能力。结合农批市场食品安全体系合规指导,引导农批市场主办方根据市场实际,升级现有的快检设备,并逐步提升胶体金快速检测法使用占比。同时市级组织开展了全市快检人员“理论+实操”培训,来自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学校食材配送商等单位97名快检员参加,市县先后举办了快检技能实操比武3场,确保基层快检人员熟练掌握检测技能,进一步提升快检业务水平。

三是强化处置。对于快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监管部门、农批市场开办者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或者无害化处理,如实记录不合格食品数量、产地、销售者、销毁方式等内容,留存销毁影像信息,其中由市场开办者进行处置的,及时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目前,全市监管快检发现的51批次不合格食品,已全部闭环处置到位。

四是数据共享。压实市场开办者食品入场销售查验责任,对无法提供承诺达标合格证或质量合格证明的食用农产品,我们要求市场开办者对其进行快检,并且通过“快检一件事”监管平台,推动快检信息和“浙食链”溯源信息集成,实现“溯源追溯+检测结果”一码追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进食品快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持续提升快检效能,确保百姓“菜篮子”拎得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