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015K/2024-150044 成文日期: 2024-10-11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组配分类: 市府办文件
文件编号: 衢政办发〔2024〕32号 统一编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打造四省边际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10-14 11:2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打造四省边际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0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衢州市打造四省边际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

为加快推进衢州教育现代化,根据《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一)主要目标。

到2027年,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相匹配,35%的学校建成省现代化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达成度78以上,所有县(市、区)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评估,5个县(市、区)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

到2030年,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省级评估全覆盖,40%的学校建成省现代化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达成度80以上,走在四省九地市前列,与全省同步实现现代化,成功打造四省边际教育现代化先行区。

(二)标志性成果。

——打造四省边际基础教育先行区。建强“八校联盟”,重点打造1—2所在全省领先、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特色高中。衢州二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打造四省边际职业教育先行区。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县域产业学院,加速形成四省边际职业教育联盟主中心。

——打造四省边际高等教育先行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推动在衢高校扩容升格。

——打造四省边际教育人才先行区。领军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引育成果显著,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打造四省边际育人实践先行区。“大思政”育人体系不断完善,打响南孔学子“三礼”品牌,为浙江学子“成长礼”提供范式。

——打造四省边际教育智治先行区。推进教育行业云融合建设与应用,打造一批“5G+智慧校园”试点校。

二、实施路径

(一)聚力教育改革先行赋能,实施教育资源科学配置专项行动。

1.优化区域教育资源科学配置。建立健全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动态调整和风险预警机制,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

2.开展高铁新城教育现代化综合改革。在高铁新城高标准配置教育资源,扩大本地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深化与北京市十一学校合作办学。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人才一体化贯通培养机制,打造全市基础教育高地和四省边际基础教育首选地。(责任单位:市教育局、智慧新城管委会)

3.推进乡镇(村)学校资源优化提升。推进全市现有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优化提升,改善城镇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学生就学保障。到2027年,2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控制在30所以内。(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二)聚力教育质量强基培优,实施教育品质全力提升专项行动。

4.推进学前教育高标准优质普惠。建立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服务区制度,推进柯城区、江山市浙江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和常山县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建设。到2027年,普惠性幼儿园比例保持在9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85%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

5.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深化城乡教共体集团化办学,推进柯城区、常山县全域教共体(集团化)办学试点区建设,提升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效应。到2027年,各县(市、区)初中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小于0.35。(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6.推进普高教育高质量夯基强优。强化普通高中分类特色发展。扎实推进“县中崛起”,推动建立省市县三级普高交流合作机制。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进一步提升市域龙头高中办学质量。(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7.推进特殊教育全覆盖融合发展。加快提升全市特殊教育发展水平,建设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到2027年,实现乡镇(街道)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全覆盖,省特殊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8.推进终身教育社区化灵活开放。建立健全县域学习型社会组织领导机构,借助县域社区学习中心举办老年学校、家长学校,推动老年教育服务向“家门口”延伸。到2027年,全市现代化社区学校达到20所,村(社)老年学校覆盖率达到50%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聚力五链融合赋能产业,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专项行动。

9.深化职业教育市域统筹新布局。探索举办中高职五年一贯制职业院校,开展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重点支持建设20个省级及以上高水平专业(群)。支持中职学校申报实施省中职“双优计划”,各县(市、区)建设1所以上的优质中职学校,各中职学校建设2个以上的省高水平专业。(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衢职院,各县〔市、区〕政府)

10.探索产教人才定制新模式。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应用型高校建立人才联合培养机制,深化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到2027年,中职就业学生留衢率达到50%以上,高职毕业生留衢率达到35%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衢州学院、衢职院,各县〔市、区〕政府)

11.强化育训并举服务新体系。建立健全职业培训体系,每年开展职业教育培训3.5万人次以上,完成成人初高、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人员1.2万人以上。统筹升级“新农人”培训,到2027年,每年培训新增农村实用技术技能人才1000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衢职院,各县〔市、区〕政府)

(四)聚力高等教育跨越发展,实施高校扩容升格提升专项行动。

12.全面扩展高校办学空间。推进衢职院新校区建设,加快衢州学院校舍改造,提升办学条件。到2030年,衢职院在校生规模达到12000人左右;衢州学院硕士学位点增至10个,在校生规模达到12000人,跻身全国高水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达到升格为衢州大学的基本条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资源规划局、衢州学院、衢职院)

13.全面做强做优特色学科。实施学科“造峰填谷”计划,建设一批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加大与在衢科研院所合作,畅通市域强优专业专、本、研一体化培养通道。(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衢州学院、浙大衢州“两院”、电子科大长三角研究院)

14.加强高校对外开放合作。推动在衢高校深度参与校院(实验室)合作、校企合作、校村(社)合作。支持衢州学院、衢职院办好“丝路学院”,与海外知名院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衢州学院、衢职院)

(五)聚力人才科创争先创新,实施教育人才招引培育专项行动。

15.加强教育系统“三支队伍”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学历攀登”和教师梯队培养,力争到2030年,中小学高层次人才占比达到30%以上。加大高素质干部储备力度,推进“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加强高素养劳动者培养,到2027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各县〔市、区〕政府)

16.优化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机制。完善教育高层次紧缺人才灵活招引机制,可在全年计划内一事一议随时招录。加大硕博招引力度,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任教或建立专家工作站,提供相关待遇保障。(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各县〔市、区〕政府)

17.深化教育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应保尽保学科教师延续培养所需编制。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局管校聘”)改革,深化自主评聘和岗位竞聘改革,完善教师聘用制管理,探索教师退出机制,推动实现教师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各县〔市、区〕政府)

(六)聚力党建引领培根铸魂,实施立德树人培育润心专项行动。

18.强化“党建引领”全覆盖。深化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落实学校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培育,全面打响“南孔学地 教育有礼”党建品牌。(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19.创新拓宽立德树人实践路径。推进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建强四省边际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育联盟和全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深入开展南孔学子“三礼”系列活动,推动南孔学子“三礼”在全省推广。(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20.培养五育并举时代新人。建立健全具有衢州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改革,深化校园足球改革试点。深入开展“一文一武”专项行动,推动新时代南孔学子人人会围棋、善思维,人人懂生存、强体魄。(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体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七)聚力教育生态系统优化,实施教育治理综合改革专项行动。

21.探索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变革。建立覆盖全市域的教育大数据仓,探索从小学至高中贯通的人工智能学生培养模式。到2027年,30%的学校开展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建成50个基于技术的教与学方式变革试点。(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22.完善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新机制。健全完善现代学校制度,依法保障学校人、财、物自主权。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一体化的区域教育督导体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23.完善教育评价改革新标准。改革各阶段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学校发展性评估标准,形成“诊断—反馈—改进”良性循环的教育质量监控机制。(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24.强化校园安全协同共治体系建设。压实校园安全属地、行业和主体责任,加强学校校内阵地联防、校园周边联治、网络空间联控、社会面联管。高标准实施专门教育。(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市、区〕政府)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定期研究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工作。

(二)强化上下协同。推动《关于支持衢州打造四省边际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备忘》落地落实,争取省教育厅加大对我市打造四省边际教育现代化先行区的支持。

(三)增加教育投入。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精准投放。

(四)凝聚社会共识。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准确解读方案,及时宣传实施过程中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主动参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浓厚氛围。

附件:衢州市教育现代化建设重点指标体系

衢政办发〔2024〕32号关于印发衢州市打造四省边际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