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015K/2024-141055 成文日期: 2024-01-19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组配分类: 市府办文件
文件编号: 衢政办发〔2024〕6号 统一编号: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保险业助力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2024-01-23 09:1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字体:[ ]
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加快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衢州实践,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促进经济提质、维护社会稳定、改善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省“3+10”重大工作和市“10+2”重点工作决策部署,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为出发点,改革创新、健全市场、优化环境、完善政策,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为加快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衢州实践提供全方位、深层次、强有力的保险支撑。

(二)工作目标。力争到2026年,基本构建机制健全、动能强劲、保障全面的保险业创新发展体系,保险业支持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能级水平实现明显提升。保费规模突破100亿元,提供风险保障超20万亿元,累计运用保险资金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保险深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保险密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7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促进保险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产业链供应链保险体系,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和特种纸六大标志性产业链的保险支持力度。促进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强首店经济、假日经济、夜间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保险保障,激活高品质和高体验消费。完善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基础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推动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入、保生产环节向保全产业链升级。到2026年,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种类突破20个,重点作物保险覆盖面达到75%以上,农业保险深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下同。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深化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助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科技小巨人”培育和科技领军企业培育三大计划,显著提升知识产权保险供给水平,推动保险产品覆盖知识产权专利、商标等主要门类。支持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加快推广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保险。推广人才创业险,为创新创业活动及关键研发人员提供人身意外、研发责任等风险保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金融监管局)

(三)支持保险助推数字经济跨越发展。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将保险机制嵌入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应用、共享全过程,力争数字经济规上企业保险服务覆盖面达到80%以上。引导网络安全保险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企业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理。支持保险机构为城市大脑建设分散化解技术风险,鼓励有关组件质量、算力效力、用户责任等保险产品创新。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保险新格局,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经营提升保险服务质效,推动行业平均业务线上化率稳步提升。(责任单位:市营商办、市大数据局、市金融办、市经信局、市金融监管局)

(四)推动保险护航外贸提档升级。加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针对性降低投保成本,优化理赔追偿服务。全力保障跨境电商、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发展,为企业订单履约、在途资金、产品质量、商业侵权等提供综合保障。支持产业链上下游畅通运转,重点为大型骨干外贸企业、高科技企业、重点加工贸易企业、海运物流企业等提供多元化保险保障。发挥好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保障作用,积极支持一批“小而美”、惠民生项目。强化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险的协同支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境外投资保险,鼓励保险机构为跨境投资项目提供风险管理和产品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金融监管局)

(五)完善交通物流保险保障体系。支持保险机构为“125”高铁交通圈、甬金衢上和杭淳开高速公路、浙赣运河、浙西航空物流枢纽等重大交通工程项目提供风险保障,鼓励提供安全巡检、风控咨询等服务推动风险减量。优化保险资金运用环境,积极引进保险资金参与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等民生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水陆空铁物流保险,赋能国家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深化“警保联动”,推动保险参与交通安全治理。(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资源规划局、市金融办、市金融监管局)

(六)丰富全域旅游保险产品服务。加大对A级旅游景区的保险保障力度,分散旅游各环节中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违约责任等风险,力争3年内3A级以上旅游景区保险覆盖率达到35%以上。积极发展新兴旅游保险产品,推动保险嵌入研学游、自驾游、探险游、民宿游等旅游新业态发展脉络。助力打造文旅金名片,创新开发全流程定制化文化旅游综合保险。分散文旅市场主体经营风险,提高营业中断险、财产损失险、雇主责任险、员工失业险等在文旅企业的覆盖面。鼓励保险机构参与针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民政局、市金融监管局)

(七)积极培育文化保险市场。探索将保险机制融入文物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开发文物损失保险、考古人员人身意外险。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险体系,加强对名录项目、传承基地、传承人的保险保障力度。试点演艺活动取消保险、文化活动公共安全综合保险、展览会综合责任保险等,有力支持文化交流艺术活动。加强对儒学文化等重点扶持产业的保险支持,加大对文创人才、文旅志愿者、文艺组织团体的保险保障力度。(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民政局、市金融监管局)

(八)全面构筑保险民生保障网。健全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增强保险在养老服务供给、养老产业、康养融合等方面的服务能力,满足老年群体个性化的保险需求。经国家或省批准同意后,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制度参保全覆盖。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鼓励发展面向县域居民的健康险业务,扩大县域地区覆盖范围。到2026年,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投保率达到70%以上。丰富儿童保险供给,提供有特色的儿童教育年金保险、残障儿童保险、儿童特定疾病保险等产品。满足新市民安居乐业的刚性需求,灵活提供住房、创业就业等方面保险产品和服务。(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医保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

(九)运用保险机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促进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在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意外、司法保障、公共安全、住房安全等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领域开展保险创新。发挥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功能作用,到2026年,责任保险保费增速达到25%以上。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包括灾前防灾预测、灾中救援减损、灾后补偿重建的综合性多层次风险管理体系。在重特大灾害事故中,引导保险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做好理赔服务。(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市金融监管局)

(十)激活绿色保险创新动能。围绕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治理、绿色产业运行、绿色生活消费等领域,加快丰富多场景的绿色保险产品服务。深化碳账户在保险领域应用,重点推动绿色低碳建筑性能保险、生态农业保险等产品提质扩面。到2026年,财险行业绿色保险保费占比达到20%以上。建立绿色保险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等保障机制,鼓励设立绿色保险专业部门、特色分支机构、创新实验室等专门机构,提升绿色保险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市金融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金融办、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

三、保障措施

(一)优化统筹协调。建立市县一体、政保企协同的常态化联动机制,加强沟通会商。各相关部门、县(市、区)要按照各自职能落实责任,细化具体措施,积极推进政保合作;保险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加强引导,充分调动保险行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政策保障。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强化保险政策与财政政策、民生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联动。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重点对具有衢州标识度、公益性较强等项目给予财政支持。把保险业助力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建设纳入相关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注重氛围营造。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培育和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打造保险宣传教育阵地,加快提升全社会风险意识,全面营造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浓厚氛围。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