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34X/2023-141724 成文日期: 2023-09-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文件编号: 衢卫函〔2023〕106号 发布机构: 市卫健委

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12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9-05 17:0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卫健委 字体:[ ]
分享:

陈玮等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进一步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心理服务平台的建议》的提案(第129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市县两级均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每年均有专项资金保障,各乡镇(街道)均建立由政法、卫健、公安、民政、司法、残联等部门机构组成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和关爱帮扶小组。全市设有精神专科医院7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已经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建有市县乡村四级精防业务网络。

二、主要开展的工作

(一)加强管理。

1.定期督导。除常态化开展工作例会、联席会外,每年定期开展全市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联合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整改。

2.加强摸排。每年均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摸排工作,如今年上半年以平安护航亚运会为主题主线,部署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摸排管控工作,现已摸排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82名,其中确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5人,均已纳管。

3.做好救助。做好贫困患者的社会救助服务工作。对弱监护人群,通过购买服务、监护补助等形式落实监护措施。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使用第二代长效针剂免费治疗工作,完成首批60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选,并完成3剂次药物注射。同时,开展专项联合督导,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二)平台建设。

1.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台。以市、县、校三级心理辅导中心建设为基础,整合各级各类信息资源,多渠道开发建设包括文本、课件、图像、音像等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全市中小学及家长等提供一个资源丰富、高效便捷的资源学习平台。

2.构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2018年以来,我市相继印发《关于印发衢州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规范的通知》《关于印发衢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全面部署和推进各项工作,指导各县(市、区)依托基层综治中心和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同时将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与服务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目前,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心理服务平台建成率100%。

(三)队伍建设。

1.组建“心理人才库”。2022年,组建了衢州市“心理人才库”,由心理健康服务专家组成员31名、心理健康服务团队成员247名组成。

2.建立应急救援队伍。2020年,在市第三医院建立衢州市心理应急救援基地,制定下发《衢州市心理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方案》,成立市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专家组、心理救援医疗队和心理援助热线队伍。

3.组建基层服务队伍。各县(市、区)、乡镇(街道)心理服务平台均配备兼职心理辅导人员和志愿者,逐步完善由精神专科医护、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及志愿者等组成的服务团队。

4.定期开展精神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如今年上半年开展了儿童和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干预识别等全市性业务培训3场。

(四)服务方式。

1.畅通咨询渠道。积极推广“96525”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全天候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今年以来,已接听来电329人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4起,成功率100%。同时,设置衢州市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为青少年提供个体心理咨询服务。

2.拓展服务渠道。一是借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心理团辅、心理沙龙、线上课堂、网络电话诊疗等多维度心理服务活动。如在南孔书屋开展心理沙龙7场,服务184人次;开展心理团辅4场,服务约180人次。二是充分利用妇儿驿站、儿童之家、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创新“党建+共享”服务模式,采取“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内涵,打造以家庭教育为主题的共享课堂、共享书屋、志愿服务共享阵地,涌现出许多家长认可的宣讲品牌。比如“幸福爷爷快乐奶奶”祖辈家庭教育主题讲座已在常山各乡镇巡回开展202场。

3.丰富科普方式。发挥市心理健康科普讲师团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心理健康科普公益讲座,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综合素养。紧紧围绕“青春期常见情绪问题与对策”“阳光心理健康人生”“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的应对”等主题,面向教师、学生和家长、公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全社会提高心理健康的意识和关注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2022年,开展心理科普63场,受益听众合计29679人次,其中校园讲座50场,受益听众合计28179人次。2023年以来,已开展心理科普 27场,其中校园讲座16场,受益听众合计38629人次。

4.加强医校协作。一是讲座“点单式”。根据学校和家长需求,开展亲子沟通、青少年心理问题、青春期情绪问题与管理、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儿童性教育启蒙、沉迷游戏应对等讲座。2022年开展相关讲座37场,惠及54432余人。二是专家“入校式”。在3所学校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向73所中小学派驻了精神卫生专家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对心理健康预警的学生做专业评估和心理疏导,协助处理各类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面向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提供个体心理咨询服务。三是筛查“前移式”。为早期识别青少年心理问题,尽早实施干预,2022年在柯城、衢江两区选取了8所学校(含1所高等院校、1所职业学校)开展青少年抑郁专项筛查,完成26406人筛查及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调查,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5.丰富家教服务。立足衢州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讲述家庭故事,弘扬最美家风,传播家教理念,展示新时代衢州家庭之美,浓厚“衢州有礼”家风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依托妇儿驿站、社区家长学校、乡村振兴讲堂、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站等基层阵地资源,组织开展百场家庭教育专家进社区进学校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鲜活具体的案例,宣传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回应家长育儿困惑和问题。同时,聚焦隔代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亲子阅读沙龙、专家面对面咨询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各类讲座、宣讲40余场次,受益家长3000余人次。

(五)创新工作。

1.探索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监测工作。一是通过课题研究、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监测工作。二是依托“走心驿站”平台赋分、测评和评估等环节,对不同“心灵彩虹码”的学生进行分级预警、分层干预、咨询预约、跟踪建档,寻找源头,实现心理健康异常群体管理六级闭环。三是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关爱、帮扶、救助等工作。同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配置各种现代化的心理辅导专业设备、电子心理档案管理软件和心理测评软件等。

2.探索全生长周期家庭教育服务体系。聚焦“孕产期、婴幼期、幼儿期、学龄期、青春期”和“特殊类型儿童”,探索构建老百姓推门可见、服务可感、有呼必应的全生长周期家庭教育服务体系。目前,已确定全市33个社区(村)作为试点单元,逐步形成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衢州经验”。如常山县谋划家庭教育1245工作体系;柯城区新新街道彩虹社区创新开办智慧家长训练营,通过家校社共育、专题讲座、家长沙龙、“一对一”私人定制等形式,已为2000多名家长开启“智慧家长”思维模式。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你们所提建议针对性强,特别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队伍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很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下一步,市卫健委将借鉴你们的建议,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同,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共同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相关工作:一是以儿童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为重点,开展专项筛查,其中,今年下半年50%以上的县(市、区)要开展抑郁症、老年痴呆筛查。二是以教育部门开展的“南孔润心”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加强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学校主导、家校共育、部门协同、专业支持、社会参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体系,创建一批以心理健康服务为特色亮点的试点学校。三是县乡两级社会心理服务站点全面推广适用“浙里心晴”数字应用。四是继续强化心理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与技能提升,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特别是对家长的科普,推动心理健康科普知识进“家长会”。五是加强青少年心理问题早期干预、早期识别,做好双向转诊和随访管理。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