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234X/2023-141703 | 成文日期: | 2023-09-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文件编号: | 衢卫函〔2023〕77号 | 发布机构: | 市卫健委 |
汪少勇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体卫融合,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的建议》的提案(第036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体卫融合是健康治理的中国策略,是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全民健康的技术关键。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深化体卫融合”工作,为全民健康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我市主动谋划,积极探索,推动市民观念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营造“人人主动锻炼”的社会氛围。
一、已开展的工作
多年来,我市持续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加快构建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让“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理念走进百姓生活。2022年,我市建成1家“八有”体卫融合服务机构,新增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项目82个,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到94%以上。
(一)多方联动,组建“专业化”队伍
强化部门、院校、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整合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中科院、市卫健委等13支科研单位资源,成立运动促进健康专家库,并邀请合肥、上海、杭州等地的25位专家为市民提供专业运动指导,进行报告解读、开展功能性动作筛查、提供康复治疗及健身指导等专业服务。2022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基层体育骨干1196人次,为推广体育健身项目、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培养本土化体卫融合人才,组织开展衢州市运动促进健康“体卫融合”培训班,为医护人员讲授应急救护与运动损伤处理、体卫融合设备使用方法,不断推进“体卫融合”专业队伍建设。
(二)以民为本,开展“利民式”服务
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多措并举开展惠民、利民服务,送体育项目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每年免费为基层群众开展项目展演、科学健身指导、健康大讲堂讲座30场以上,普及亚健康、慢病防治相关知识,帮助市民转变对国民体质监测的固有印象。借助衢州马拉松赛等群众参与率高的大型赛事活动开展全面宣传,拍摄宣传视频、发放宣传册、做好赛后保障,宣传影响超2万人。常态化面向全体市民开展“体质监测促健康,科学健身强体魄”活动,无偿提供体质监测、运动咨询和健身指导服务。目前已为1500余位市民提供健康指导服务,并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上百人在接受服务后身体状况有所好转。
(三)借势借力,整合运维力量
系统推进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平台建设,一方面,引进在健康管理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日常运维,借助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提供体质监测与慢病监测日常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推动县(市、区)体育、卫生健康部门探索体卫融合举措,联合辖区医疗单位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服务,共同推进体卫融合,在全市营造浓厚的运动促进健康氛围。
(四)技术赋能,搭建“智能化”服务平台
引入中科院团队研发的测评与干预系统和精细化数据处理系统,打造城市级健康数据平台,建立衢州市民体质健康数据档案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运动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市民参与积极性。在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中心服务点通过“筛查-评估-干预-管理-优化”一体化服务流程,实现精准干预、精准治疗。同时,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对慢病、亚健康人群的运动数据采集和评估,可以直观地展现运动促进健康的积极作用,并将相关数据应用于科学研究。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我们将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努力整合体育和卫生健康资源,探索体卫融合发展新实践。一是完善体卫融合服务体系,提高市民参与度。推进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中心和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运动健身与健康促进”科学健身指导和健康咨询技术服务。拓展非医疗手段慢病防控和运动健康促进指导服务,鼓励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指导站”,提供运动损伤康复治疗、科学健身指导。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各类体育赛事等活动,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市民提供监测、个性化健身指导、运动损伤防护等志愿服务,引导市民主动参与科学健身,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营造“人人主动锻炼”的社会氛围。坚持“筛查-评估-干预-管理-优化”一体化服务流程,以实现对慢病、亚健康人群的健康识别、健身指导和运动干预,达到精准干预、精准治疗。二是补充体卫融合专业设备,改善服务能力。增添专业运动健康设备、慢病监测设施,开展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体质测定,全面系统精准的评估出人体体质状况,将体测结果及运动建议纳入健康体检报告,帮助市民及早发现亚健康和慢性疾病问题,制定科学、精准的个性化运动处方,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根据不同区域、年龄、人群特点,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体卫融合设施设备布局,推动体卫融合工作走深走实。三是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扩大服务指导广度。建立健全体卫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计划,推进健康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强化部门协同,整合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育场馆、科研单位、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人才资源组建运动促进健康团队,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为市民提供专业指导。积极畅通社会力量参与体卫融合的渠道路径,推动开展体卫融合公益活动和服务。聘用运动健康方面的专业人员,培养运动处方师,增设运动康复科室,开设运动医学门诊。发挥社区医生、家庭医生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为群众传授运动技能,提供运动健身指导。四是优化智能化服务平台,提升市民知晓率。通过试点工作示范引领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平台建设,搭建体卫融合健康理论和学术交流平台,运用好衢州市民体质健康数据档案库,推动体卫融合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让运动促进健康理念惠及更多人群,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进一步利用数字化应用系统,分健身场地、赛事活动、健身指导、体质测试等应用事项,实现对慢病、亚健康人群的运动数据采集和评估,筛选部分具有代表性慢病亚健康人群进行集中干预,并将相关数据应用于科学研究,促进运动健康事业和产业有序发展。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