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234X/2023-141698 | 成文日期: | 2023-09-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文件编号: | 衢卫函〔2023〕69号 | 发布机构: | 市卫健委 |
陈德轮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提升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发展助推共富的建议》的提案(第304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衢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高度重视并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自觉对标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以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为牵引,不断提升中医药医疗能力和健康服务水平,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一、坚持统筹规划,确保中医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一是加强规划推动。2021年,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衢州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对衢州今后五年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良种繁育、规范化种植、转型升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提出了明确要求,积极推动黄精、白及、陈皮、衢枳壳等“衢六味”中药材产业发展。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2022年衢州市获批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印发《衢州市建设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衢州市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和衢州市生命健康产业专班,形成中医药工作联动机制。
三是出台产业政策。围绕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经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并安排了专项财政资金,用于支持中药材领域的重点项目和企业,将生命健康产业确定为我市未来重点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中药材产业发展作为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2022年,衢州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2022年衢州市本级“3+X”特色产业扶持资金竞争性分配工作方案》,安排“大三农”专项资金推动打造中药材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
二、坚持内外兼修,确保中医药服务能力更加优质。
一是培养中医药人才梯队。以人才引进、学术传承、临床实践和综合能力培养为重点,打造中医人才队伍,落实《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学科集聚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引才育才新机制。全市拥有“国”字号中医药人才4名,省级各类中医药人才22名。
二是打造中医药服务体系。衢州市中医医院与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建立全方位合作,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128名,较2020年跨越式上升78个名次,目前已完成三甲等级中医医院创建的现场评审。不断推进县级强院建设,柯城中医医院完成大楼新建和二级乙等医院评审,开化县中医院成为我市第一家三级乙等的县级中医院,2021年度国考排名开化县中医院第30名,龙游县中医院第38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筑密服务架构,强化学科发展。推动打造全国中医优势专科。实施“百科帮扶”项目,全市所有公立中医医院均与三级医院建立学科帮扶协作。全市现拥有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5个,中医(中西医结合)市级重点学科4个。
三、坚持融合创新,确保中医药产业发展更有特色
一是围绕“衢六味”做文章。全力打造衢系中药材区域公共品牌,将衢枳壳、白及、陈皮、猴头菇、白花蛇舌草、黄精确定为“衢六味”品种,将蜂蜜、白芍、覆盆子、三叶青、莲子、葛根作为重点培育品种。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标准制定、产地加工、产品开发、品牌创建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关于“衢六味”公用商标申请管理办法》,对全市29家符合要求的生产主体进行授权。成立中药材研究所,致力于我市以“衢六味”为主导的道地地产中药材的种质资源保护、开发等方面研究。
二是围绕“种植+加工”做文章。已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产、一县一优势的区域特色布局,如龙游的黄精和莲子,衢江的三叶青与铁皮石斛、柯城的陈皮及青皮、常山的衢枳壳和红豆杉、开化的白花蛇舌草与贡菊、江山的覆盆子和葛根等。2022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有30多万亩,年产量2万多吨,年产值7亿多元。全市有中药材种植经营主体130余家,其中规范化生产基地80余个。
三是围绕“药膳+康养”做文章。将大力发展药食同源产业列入中药材十四五发展规划,成立衢州市药膳协会,组织“衢州市十大药膳”评选活动。全市现有中药饮片、中药汤料、药膳、药酒、药茶等中医药健康饮食产品近千种、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产品300余种、中医药药膳餐饮企业100余家。衢江区投资1.9亿元、总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的中医药康养综合体项目,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中医药产业政策,借助杨继洲针灸、“衢六味”等优势品牌,打造中医药发展高地,为共同富裕贡献中医药力量。一是围绕服务提升,在中医药服务方面争取新突破。深化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按照“直属同质化管理附属医院”建设衢州市中医医院。打造科研平台,依托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科创中国”创新基地和中国针灸学会衢州科技创新服务站,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基层机构能级,全面落实县级中医医院统筹管理辖区所有医共体分院中医药工作。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和“浙江中药在线”服务,持续推动中医服务同质化、规范化。二是围绕学科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争取新突破。引育领军型人才,重点支持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岐黄学者、全国名中医等人才,推进实施医疗卫生“258 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工程”;依托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加大推动中医适宜技术队伍培养,不断提高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的人员数量和技能水平;继续做好定向培养和“西学中”等工作,鼓励医学院校中医学、针灸推拿等专业毕业的人员积极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鼓励非医学专业毕业的人员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符合条件的可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也可以参加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三是围绕特色发展,在中医药产业方面争取新突破。做强“杨继洲针灸”,加强针灸服务供给,重点建设包括针灸科在内的中医药特色专科,做大“衢六味”,推动出台促进本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开展中药材品质提升行动,推进中药材生产基地信息体系建设,创建一批高质量的“道地药园”和中药材GAP种植基地;推动“中药+”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中药材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