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234X/2023-141692 | 成文日期: | 2023-09-05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文件编号: | 衢卫函〔2023〕60号 | 发布机构: | 市卫健委 |
蓝建芳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进社区的建议》的提案(第336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衢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促进中医药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服务基础明显夯实、服务阵地不断筑牢,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得到明显增强。
一是改善服务条件,加强中医药服务内涵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全市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有中医馆,在此基础上,开展服务内涵建设,重点加强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条件,探索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中医阁”,打造区域相对独立、中医服务更加丰富的中医药服务场所,全市4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有9家建有中医阁。全面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定期派中医专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
二是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升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依托各县(市、区)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建设,面向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2022年全市累计举办培训班22场,培训人次达1000余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50余项。截至目前,全市可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可提供4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达到100%。
三是扩大人才供给,推进基层中医药人才建设。采取规范化培训、订单培养、定向招录、返聘、中医药人员引进、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等措施,为基层培养一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开展西学中培训,鼓励西学中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对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技能和服务能力。全市6个县(市、区)共培养县乡村中医临床技术骨干231名,定向培养中医专业学生163人。2018 年以来,18 人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11 人取得传统医学出师证。
四是推动健康知识普及,深化基层中医药健康宣教和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及中医药“四进”服务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开展义诊及讲座,充分发挥“8090宣讲团”作用,为社区群众普及健康知识,推广中医药疗法,传播“治未病”理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通过电子屏、海报、宣传栏等经常性展示科普内容。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宣讲团,开展杨继洲针灸文化进社区宣讲10余场。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四省边际中医药发展高地”,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能力。一是深入推进中医药数字化。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开展“中药服务在线”建设,探索开展中医智能云诊室、中医共享云药房、中医线上云处方、中医追溯云药码等跨场景应用建设,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资源。二是切实推进基层中医化。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推动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面向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全面落实县级中医医院统筹管理辖区所有医共体分院中医药工作,加快“杨继洲针灸”传承创新发展,推动在设置中医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针灸诊疗服务。三是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的培训和指导,围绕儿童、老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稳步提高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