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34X/2023-141515 成文日期: 2023-09-0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文件编号: 衢卫函〔2023〕85号 发布机构: 市卫健委

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4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9-01 11:0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卫健委 字体:[ ]
分享:

陈成水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探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的建议》的建议(第140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探索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完善城区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市卫健委早在2019年12月就印发《衢州市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衢卫发〔2019〕48号),推动按照地理相近、业务相关、优势互补原则,组建两个城市医联体。一个是衢州市人民医院医联体,牵头单位为衢州市人民医院,成员单位包括柯城区人民医院、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及两家区级医院的医共体分院。另一个是衢州市中医医院医联体,牵头单位为衢州市中医医院,成员单位包括柯城区中医医院和、衢江区中医院及两家区级中医院的医共体分院。两个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所有制性质、人事管理、人员隶属、资产归属和投入渠道等保持不变,主要以业务帮扶协作为主要形式开展合作。按照功能定位,医联体各成员按照机构职能定位完善服务功能,牵头医院和区级成员医院主要承担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诊治工作,提供日间病房等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基层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转诊至基层成员单位继续治疗和康复。牵头医院重点发挥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成员单位的业务技术指导,通过专科共建、教育培训协同合作、科研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重点帮扶提升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二、工作进展

(一)探索建立工作机制。两家医联体按照试点工作部署,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以业务协同为主要形式,推动建立健全同质化管理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衢州市中医医院医联体建立专门医联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修改和完善合作内容和方式。建立下沉人员考核激励措施,每月收集下派人员的考勤记录并进行工作量统计,保障专家下沉有序开展。衢州市人民医院医联体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定期交流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通过实地抽查、电话督查、走访调研等多种形式,推动帮扶支援任务的完成。

(二)突出强化业务帮扶。两家医联体牵头医院结合自身学科优势,选派技术水平高,思想作风好,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到成员医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下沉及指导帮扶工作,如门诊诊疗、临床查房、操作演示、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业务讲座,以及会诊、义诊等。培养适宜医疗技术项目骨干人才,接收成员医院住院规培人员,免费接收进修培训人员,持续提升医务人员医疗能力和水平。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强化医院同质化、规范化管理,如进行核心制度培训、医疗三基考核、急救技能竞赛等,促进成员医院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

(三)集中提升学科建设。两家城市医联体牵头医院针对下级医院学科建设短板,重点推进学科帮扶建设,助力提升学科能力。如衢州市中医医院向柯城区中医医院派出管理骨干,直接参与医院的运营管理,推进中医中药相关学科在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推动在柯城区中医医院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继洲针灸”传承人金瑛工作室,先后下沉帮扶医师共900余人次,指导操作手术50余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项,开展相关学术讲座20余次,培养进修人才20余名。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管理体制需改革突破。目前市、区两级公立医疗机构按照行政隶属分别由市、区两级政府举办,由辖区卫健等部门按属地原则实施分级管理。城市医联体内部如推行集团化管理架构,落实对所有成员单位的一体化管理,需在外部打破行政隶属关系,打通现行市、区两级分级负责的人事任命、人员编制、财政保障等办医模式,统筹好资产债务处置、人员岗位设置、医保报销政策等关键政策,在推进过程中,因各方利益诉求不一致,存在一定阻力和困难。

(二)运行机制需深化探索。城市医联体作为一项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的新生事物,在运行机制上还有许多环节需进一步探索确立。如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如何实施对医联体的宏观管理,投入保障责任如何界定,医联体作为整体医院等级如何确定,医联体内部绩效评价体系如何建立,薪酬体系如何有效衔接,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如何有机融合等,目前尚无明确的政策和有效的做法经验可参考,需谋定而后动,保障改革行稳致远有效推进。

(三)工作内涵需丰富拓展。目前我市城市医联体试点仍处于以业务协同、专家派驻为主,相对松散的初级阶段,工作内涵相对传统单一,特别是以利益机制为纽带的物资同采、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学科共建等尚未有效破题,需结合试点工作循序渐进推进,寻找医联体架构下各方利益结合点,拓展切实可行的业务模式,进一步丰富工作内涵。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市卫健委将积极吸收借鉴你关于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相关意见建议,结合现有基础和条件,重点从机构、学科、专科三个方面,推进市域医疗资源的整合提升。

(一)机构一体规划。以组织实施市区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为抓手,全面梳理市区各级各类存量医疗资源,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综合预测未来人口数量和医疗卫生需求,市区一体科学规划确定未来15年内医疗资源设施设置总体安排,尽可能避免重复投入、无序竞争、低效配置等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学科错位发展。推动市、区两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明晰发展目标和定位,突出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品牌特色学科,培育与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学科人才队伍。结合现有基础,重点支持衢州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完成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现有血管外科、重症医学科纳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基础上,到2026年,争取肿瘤科、心内科等不少于6个学科纳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支持衢州市中医医院重点发展针灸推拿科等中医专科,衢州市妇保院提升建设产科、儿科等专科,衢州市第三医院集中发展精神科,浙医健衢州医院提升发展烧伤、职业中毒诊治等特色专科,柯城区人民医院重点发展肾病等相关学科,衢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加强眼科等学科,柯城区和衢江区中医院重点发展慢性病诊疗相关的中医学科,柯城区和衢江区重点做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公共卫生科室。

(三)专病整合提升。积极借鉴2021年以来推进的衢州市病理诊断中心、衢州市第三医院托管衢州市人民医院精神科、衢州市中医院与衢州市妇保院中医科协作等专科协作成功经验,重点推动衢州市人民医院、衢州市妇保院、衢州市第三医院与柯城区、衢江区区级医院在气道急症诊治、卒中胸痛创伤三类急诊疾病防治、VTE防治、ECOMO技术应用等薄弱专病领域,通过专科联盟等形式开展专病协作,建立业务协作和双向转诊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