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768656330Q/2023-140748 | 成文日期: | 2023-07-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人大代表建议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 ||
徐娟芳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的建议》的建议(第311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自去年启动改革以来,我市聚焦省委省政府“六大任务”,按照启动最早、行动最快、融合最紧、效果最好、局面最稳“五最目标”,加快打造“事权下放、力量下沉、执法综合、监管融合、管得到向管得好转变、不会执法向善于执法转变”的“两下两合两转”基层行政执法新格局,有力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现代化。
一、聚焦队伍优化,夯实基层执法力量
一是优化组织架构,建强镇街执法队伍。在35个中心镇(街道)建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与县级综合执法局派驻中队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明确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由乡镇(街道)副书记分管,队长由乡镇(街道)1名行政班子副职兼任,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中队的中队长任常务副队长,其他派驻站所负责人任副队长。探索“党建+执法”新模式,坚持“支部建在队上”,35支综合行政执法队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目前已成功创建4支省级“枫桥式”中队。
二是优化力量配置,规范派驻人员管理。研究制定“派驻+联系”分类下沉方案,推动全市1602名行政执法人员下沉乡镇街,全员纳入“一支队伍”。提出“推动派驻干部清单履职、规范派驻干部选派和调整、完善派驻干部条块管理制度”等十条管理办法。明确派驻干部日常管理以乡镇(街道)为主,实行岗位管理;原则上派驻干部在同一乡镇(街道)的工作时间不少于两年,派驻期内一般不得调整或借调。确因工作需要调整或借调的,应征得乡镇(街道)党(工)委书面同意,并报县(市、区)委组织部备案,实现派驻干部“县属乡用”。
三是优化考核激励,提振干事创业热情。加大执法人员“岗位赋分”分值,其中执法岗位赋分不低于60%,激励执法队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执法办案及辐射乡镇中去。提高执法人员待遇20%。2022年度,全市派驻下沉执法人员待遇上浮20%已全部落实到位。打通“职务职级晋升、岗位交流机制”路径,下沉人员在派出部门和所在乡镇(街道)均可担任中层职务,派驻经历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因素,确保在编在岗率90%。二季度柯城区又有一名下沉执法人员被提拔为乡镇党委领导。研究制定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提升想干事、敢干事的热情,相关意见建议已与省级反映对接,目前已列入全省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任务清单。
二、聚焦基层赋能,破解难点堵点问题
一是法制赋能,破解力量不强难题。在市县两级综合执法局机关内设案审中心,整合业务部门专业法制力量,组建“3”个人员库(一支法制审核人员库、一个法律顾问团、一个专家库),实现力量整合、资源共享;乡镇层面,融合推进乡镇法治化综合改革、司法所改革,成立乡镇合规性审查中心,并整合平安法治办、综合执法队、法律顾问等力量,承担审核任务,实现分层分类覆盖。如,衢江区成立1个区级合法性审查中心,9个赋权乡镇(街道)设立分中心,搭建乡镇初审、部门协助、中心兜底的审核模式。江山市探索设立专职执法岗招录乡镇(街道)专职执法队员。
二是实训赋能,破解能力不够难题。成立市县两级培训中心,建立市县乡三级培训体系,市级层面制定《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统筹全市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县级层面创新培训载体、强化外部合作,精准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法制培训,实现执法业务领域、人员覆盖率100%。去年以来,全市对新划转人员、新划转事项开展42次业务培训、军事化训练,听课人数800余人次。今年6至7月,市委组织部会同市综合执法指导办分三批开展全市行政执法专题培训,覆盖了市县乡20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
三是数字赋能,破解手段不足难题。全面实现6个县(市、区)和103个乡镇(街道)基层智治综合应用与“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贯通,形成发现上报、研判流转、接收交办、受理处置以及结果反馈评价的线上处置流程,有效解决了执法线索割裂、多头导录、利用率不高以及基层治理力量分散、案源转化环节薄弱等问题。创新“综合飞一次”,组建全市域无人机巡检网,形成全市域“巡检一张网”,为执法检查提级赋能。开发AI执法助手,集成全国1800余部行政法规、全省500多万个处罚案例的法律知识库,为一线执法人员承接海量划转事项提供智能工具和能力集。
三、聚焦实战高效,推动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全面综合评估,优化赋权事项。制定《衢州市行政执法监管事项管理机制(试行)》,开展全市35个乡镇(街道)赋权事项精准度、处罚办案、乡镇(街道)统筹监管执法机制建设运行、法制审核等履行情况综合评估,结合评估结果,指导各县(市、区)科学精准调整“基础库+自选库”赋权事项清单,继续下放可承接事项,及时收回无法承接事项,今年下半年将全面公告调整到位,确保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今年以来,全市赋权乡镇已办理执法案件1000多件,同比增长245.05%,覆盖53.83%执法领域。
二是健全协作配合,提升执法效能。构建涵盖执法工作全生命周期的“1+1+7+32”制度体系(1张思维导图、1本口袋手册、7个指导意见、32个专项制度),明确监管执法边界、跨层级跨领域边界,建立执法监管协同配合机制、执法争议解决模式,增强执法协同、执法效能。推广做实“1+X”片区执法模式,“1”为驻地中心乡镇(街道)、“X”为周边乡镇,通过执法平台统一协调指挥,推动部门派驻机构力量集中使用、执法资源优化配置,定期开展“定点+跨区”巡查、“常态+紧急”执法,35支队伍覆盖103个乡镇(街道)执法。
三是配强执法装备,保障实战运行。出台《乡镇(街道)执法队规范化建设标准》,制定《装备配备指导意见》,明确场地建设和装备配备标准,执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35个乡镇(街道)执法队按照标准改造提升办公场地,落实执法装备库、罚没物品库、办案询问室等业务技术用房和办公用房,实现内部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满足日常执法需要,每支执法队平均配置执法机动车1辆以上,执法记录仪人均配比0.39台。去年以来,市财政在改革工作预算的基础上先后追加了2000多万元,用于保障数字化平台建设、执法队员服装采购、执法装备配备等。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
2023年7月20日
(联系人:徐雷雷,联系电话:0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