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2330800471863021J/2023-140683 成文日期: 2023-08-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衢州市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中心

衢州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8-03 17:5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招商中心 字体:[ ]
分享:

张敬军等13位代表:

你们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做深做实“龙头企业+小农户”联结富民机制的议案》的建议(第46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你们在建议中分析了龙游伊利乳业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事例,倡导做深做实“龙头企业+小农户”联结富民机制,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认为你们的建议质量很高,是推动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总目标,聚焦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大行动,助力农业三产融合,促进工业反哺农业,推动工农互补发展。

一、我市农业的发展现状

(一)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2022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468元,同比增长7.5%,增速列全省第2位;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3:1;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402元,同比增长14.9%,增速列全省第3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02亿元、同比增长3.8%、增幅列全省第6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5.70亿元、同比增长3.7%、增幅列全省第5位。

(二)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34.88万亩、产量11.12亿斤,其中早稻种植面积30.2万亩、总产量12.03万吨,分别跃居全省第2、3位。油菜播种面积43.47万亩,种植面积居全省第1位,占全省播种总面积的1/4。龙游、衢江、江山获全国产粮大县称号,龙游、开化获全国产油大县称号。全市能繁母猪存栏8.78万头,生猪出栏124.02万头、同比增长2.96%;蔬菜种植面积59.6万亩、产量110.5万吨,分别同比增长2.9%、3.2%;水产品产量7.73万吨,同比增长3.42%。

(三)农业项目相继落地

大力推进农业招商工作,2022年全市新签约重大农业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70.78亿元,达成合作意向的重大项目共16个,计划总投资32.64亿元。2023年谋划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117个,全年计划投资37.8亿元,预计带动农民增收24.7亿元。大力推进两批次11个未来农业园区建设,其中,龙游花菇、江山君缘生物、常山农光未蓝共富产业园等首批项目建成投产,今年新评选未来农业园区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9.6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0.6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的45%。

(四)企业平台持续做大

全市新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累计认定50家,推动华欣湖羊、汇农蛋鸡、君缘食用菌等一批产能位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的“链主型”企业落地建设;完成省级农业重大项目50个、完成投资24.43亿元、完成率100%;新培育农创客1831人,浙江宗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首批省农创客示范基地目录;浙江明辉蔬果配送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获评市“十佳共富龙头企业”,浙江静禾农业吴慧等10位获评市“十佳农创客”。

(五)农业链条继续做强

围绕“3+X”特色主导产业,各县(市、区)分别明确了2条3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对象,编制完成全产业链情况表、实施方案和图谱,目前已初步建成柯城柑橘和蔬菜、衢江生猪和蔬菜、龙游畜牧、江山蜂和猕猴桃、常山胡柚和油茶、开化茶产业等10条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链,其中胡柚产业产值实现翻番、突破35亿元,双柚汁单品年销售额达5亿元,胡柚统货收购均价由去年3.2元/公斤涨至4元/公斤。

(六)强村富民改革不断深化

制定完成《全面深化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施方案》,衢江区、常山县入选全省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实践试点,“两山银行”等4个案例入选全省典型案例。打造共富综合体6个,新培育片区化强村公司34家,做大做强6个山海协作“消薄飞地”项目,引导村集体抱团发展。全市集体经济总收入18.97亿元,村均127.99万元,同比增16.57%;经营性收入9.09亿元,村均61.34万元,同比增36.54%;总收入2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总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村1474个、占比99.5%;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村770个、占比51.96%,同比增255%。CAE指数85.74,全省第3。

(七)共富基础不断夯实

制定《关于聚焦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的若干意见》,把农民增收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大力推动企业、项目吸纳农民就业,全市规上企业为本地农民新增就业岗位11423个,全市49个工程项目中本地农民工占总用工数比例达70%。多渠道推进农民就近灵活就业,全市共建立来料加工共富基地100个,固定从业人员8.3万人,发放来料加工费16.16亿元;共开发公益性岗位5585个、较去年增加2757个,完成工资发放2733.7万元。创新农民培训载体,整合18个部门资源,成立“四省边际(衢州)共富学院”,开展新蓝领、新农人、新工匠培养及等级评定,全市共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训435期,培训农民20841人次,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的273.9%、市考核年度任务的208.4%,共有68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入选省级研修班,认定乡村工匠623名。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农业全产业链规模较小

我市重点培育的柑橘、禽畜、蜂业等10条特色产业链条的产值普遍较小,大部分都小于20亿元,与30亿元培育目标差距较大。其中作为重点培育的三大百亿产业,目前双柚产业产值为35亿元,茶叶产业产值29.3亿元,油茶产业产值22.6亿元。其中奶牛养殖产业在我市总体规模较小,仅为10条农业特色产业链中禽畜产业的一个分支。目前全市只有两个奶牛场,共存栏奶牛1809头,分别是衢江区荷鹭乳业,养殖区约200亩,现有存栏奶牛715头;常山县常盛农业养殖区150亩,现有存栏奶牛1094头。牛奶产量也不高,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全市牛奶产量8917吨,下降7.7%。

(二)农业要素保障不够到位

因我市奶牛养殖产业规模较小,禽畜产业链条发展方向主要以生猪、鸡蛋等为主,市资规部门并未就奶牛养殖开展相关的土地规划与储备。而奶牛养殖产业对土地面积要求较高,每1万头奶牛至少需1500亩饲养用地,同时还需配套约15000亩饲料种植用地。从摸排情况来看,目前我市连片园地中超过1500亩的只有开化县,但开化县的园地坡度很大,以山地为主,难以平整,不适合做饲养用地。土地要素已成为制约奶牛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从资规部门的规划来看,我市的农业用地资源更多的倾向于重点培育的双柚、茶叶、油茶三大百亿产业。从全市其他农业项目用地情况来看,土地供给紧张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全市46个农业产业项目,设施农业用地需求为6365亩、已落实4783.5亩(用地需求总量的75%),建设用地需求为1270亩、仅落实了478.5亩(用地需求总量的37.7%),缺口较大。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园区难度较大

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对于工业企业普遍投资小、税收少,我市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的标准执行,根据工业企业综合效益评价相关的核算,农产品加工类龙头企业在税收等指标效益综合评价处于劣势。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三大百亿”产业相关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其中进入园区的企业只有19家。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招引一批农业项目

重点围绕10条特色产业链及双柚、茶叶、油茶三大百亿产业,招引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及我市现有链主企业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助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同时各区块开展重大农业项目谋划、招引比拼,目前已谋划项目12个,总投资近200亿元,力争2-3年内在每个区块落地1个15亿元以上农业项目。

(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开展做大做强农业主体政策研究,修订完善《衢州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办法》。通过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使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5%以上;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机械化程度高、产业带动力强、具有联农共富实效的农业龙头企业。精准培育本土链主企业,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6家、市级30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20家,协助推动浙江明辉蔬果配送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北交所上市,柚香谷公司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开化易晓、宝纳,龙游茗皇等3家茶产业龙头,每家年产值增加1000万元以上。

(三)推动一批项目建设

确保17个农业“双强”新建项目完成总投资的75%以上,依托湖羊产业集群、优质鸡产业集群等项目平台,全力推进江山华欣湖羊、衢江跑步鸡、铭泽肉牛,柯城文金湖羊,龙游麻鸡扩建,江山惠农蛋鸡等畜牧产业项目建设,构建江山蜂产业联合体、开化中蜂、龙游士元模式、江山惠农蛋鸡等一批“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兴共富模式,通过“政府搭建平台,企业出资建设,农户积极参与”,全方位实现政府、企业、农户三者共赢,带动周边小农户增收致富。

(四)打造三个百亿产业

推动双柚、油茶、茶叶三大产业进军百亿级,全年落实香柚种植面积1.05万亩,改造低效茶园,推广建设良种茶园2000亩以上,新建高产油茶林6.7万亩,完成油茶林抚育改造3万亩,力争2023年全市“双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5亿元、油茶30亿元、茶叶40亿元。其中,双柚产业以柚香谷为核心,力争柚香谷年产值45亿元灌装生产线项目11月份投入试生产,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茶产业聚焦开化易晓、宝纳,龙游茗皇等3家龙头,推动每家主体年产值增加1000万元以上,跟进浙江森伴园茶叶精深加工招商项目,确保今年能够落地;油茶产业将继续壮大常发、刘家香等龙头,争取培育1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油茶生产企业。

(五)深化强村富民改革

聚焦诗画风光带,深入推进一县一乡(镇)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加快建成“一县一示范段”,推动强村富民改革试点、重大项目招引等工作在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进102个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98.99亿元,迭代建设第三批24个省级未来乡村试点,确保通过省级验收20个以上。加快推进第二批共富综合体项目建设,持续抓好“两山合作社”盘活资源增收法等村集体村占比达到50%以上。

(六)做实产业联农带经济“造血”十法,确保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富

大力推进共富工坊、共富合伙人计划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制定合伙标准,推动村集体和农户将闲置农房、山地、园地、承包地等,直接或间接入股共富合伙人项目,实现村村有收益、增收有渠道。今年推出共富合伙人项目200个以上,带动2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实现村域共富工坊全覆盖,加快推动“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让老百姓得实惠。如开化县90后归侨蒋清全成立“家思牧场”工坊品牌,开发梅花鹿产品深加工业务,带动合伙人共同发展养殖和相关贸易,打造线下线上产品销售体系。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

2023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