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2XL/2023-140940 成文日期: 2023-08-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00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8-10 11:3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字体:[ ]
分享:

衢市人社函〔2023〕91号

徐俊华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培育新时代衢州工匠工作的建议》的提案(第009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工匠培养工作,以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为抓手,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不断提高全市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今年,我市紧紧围绕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之一“浙派工匠”项目,大力开展各类技能人才培训。截至6月底,全市共开展培训7.9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98万人,各项任务均已提前超额完成。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强化政策保障。一是制定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省委人才办、省人力社保厅、省财政厅关于高水平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竞赛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过技能人才培训、评价、竞赛、激励制度完善,进一步健全工匠培育体系建设。二是优化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出台《衢州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办法》,扩大职业培训补贴享受范围,拓宽职业培训类型,提高职业培训补贴标准,进一步降低企业和个人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培训积极性。

(二)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一是按照“浙派工匠”民生实事核心指标任务要求,每年年初制订全市全年培训计划,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聚焦我市六大主导产业、数字经济、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截至6月底,今年全市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9万人次,完成全年任务141%。二是精心组织市级技能大赛。每年选择6-8个与我市主导产业相关、通用性广的职业工种,组织举办全市职业技能大赛,2013年以来,我市已举办10届全市职业技能竞赛,对竞赛获奖人员核发相应职业工种的技师、高级工证书,最高给予2万元的奖励以及“衢州市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通过技能竞赛方式,带动全市劳动者学技能、练技能,促进一大批行业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营造争优创先氛围。三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大赛,今年我市组织衢州代表团参加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目前已有2名选手获得二等奖,1名选手获得三等奖。

(三)探索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是全面推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将技能人才评价放权给企业和社会评价组织,由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巨化集团、红五环集团、开山集团等290家技能等级评价备案企业和13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涵盖63个职业工种,基本涵盖我市产业发展社会急需紧缺工种。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开展“新八级”制度试点工作,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设置,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健全从学徒到大师阶梯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目前我省已确定巨化集团和元立集团为“新八级”试点企业。三是贯通技能人才和技术人才成长通道,出台《关于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以工程系列为重点,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等多个职称系列,拓宽了技能技术人才发展通道,促进两类人才融合发展。

(四)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建立新时代浙江工匠(原为高技能领军人才)评选培育制度。每年评选一批“浙江大工匠”“浙江杰出工匠”、“浙江工匠”、“浙江青年工匠”,并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3万元、2万元培育资金。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39人列入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二是继续落实技师(高级技师)人才津贴制度。对在紧缺目录内企事业一线岗位工作的技师和高级技师,每人每年分别给予5000元和1万元的人才津贴。自人才津贴制度实施以来,全市共有1.53万人享受人才津贴7500余万元。三是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鼓励校企合作,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对培养职工学徒和学生学徒的,分别按每人每年最高8000元、3000元的标准补贴给予新型学徒补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4025人。

(五)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一是深化合作办学。支持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技师学院等逐年增加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加强毕业生留衢率考核。支持与市外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推行“2+1”“2.5+0.5”等学习模式。加大市域招生统筹力度,实现技工院校与中职学校统筹招生。二是加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企业等平台建设力度,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有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0家、公共实训基地18家,培训示范企业18家。三是推动产教融合。支持职技院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打造职业(技工)院校品牌专业建设。加大“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企校共同培养力度,支持企业与院校设立“冠名班”“订单班”“学徒制试点班”等。

(六)加大新时代工匠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劳模、工匠精神风貌和先进典型事迹,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报刊杂志、电视、户外大屏等投放劳模工匠事迹、宣传片、宣传标语,通过劳模工匠、8090宣讲和“守好红色根脉班前十分钟活动”等特色载体,面向广大劳动者和市民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2022年开展各式活动4000余场次,参与职工达47.89万人次,引领广大职工向劳模工匠学习,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三、下步重点工作

下步,我们将充分吸收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深入推进高水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起草新时代衢州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新时代衢州工匠培育体系,着力破解我市高技能人才短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内生动力不足、劳动者价值无法体现等突出问题。同时,继续贯彻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求,从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建功立业、权益维护、地位提高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衢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工匠大军。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7月14日

(联系人:马兆柱,联系电话:13362006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