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197P/2023-140409 | 成文日期: | 2023-07-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商务局 | ||
蒋文标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多元化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城市烟火气》的提案(第229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夜间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不断提高、生活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夜间经济需求和发展潜力持续增强,各级、各地高度重视夜间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城市能级提升,夜间经济作为其中的一项关键抓手、有力举措,更是摆上了突出位置。
一、我市夜间经济发展情况
(一)业态规模不断壮大。在吃、住、娱、游、购等夜间经济的核心业态方面,企业(商家)数量和质量都一定程度壮大。吃的方面,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有8403 户餐饮业经营主体(其中个体工商户7856户,占比达 93.49%),个体工商户中小型餐饮6489户,占比达 82.6%;中型餐饮1271户,占比16.18%;大型餐饮96户,占比 1.23%。近三年来,餐饮收入占社零比重均呈上升趋势。住的方面,全市有星级饭店30余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家、四星级以上13家;高等级民宿40家。娱购方面,目前市区就有大型商超13家,影院8家,同时发展形成一批KTV、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
(二)集聚形成核心商圈。形成以水亭门、北门街、信安湖为主轴、城水一体的历史文化街区;以上下街为中轴线、南北延伸的“十里长街”商业经济带;以南湖东方、吾悦广场、万达广场、衢江东方广场、国金中心、时代广场、新宏东方等商业综合体为代表的品质商圈。特别是水亭门,通过结合南孔儒学文化,以“古城双修”项目改造提升为契机,建设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环古城水系业态景观、东门遗址公园、儒学文化区、古城停车场、信安湖城市会客厅-光影秀、水亭门街区二期、游客中心等工程,已经成为全市夜间经济地标。
(三)发展氛围更加浓厚。通过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和城市能级提升,城市夜间氛围更加浓厚。比如,通过北门街、坊门街、鹿鸣山文化院街、专业市场城、衢时代创新大厦、258创新创业园等特色街区、特色市场以及创业平台的打造,进一步为夜间经济发展聚集了人气、吸引了人流;全民健身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体育中心、科技馆、青少年宫等相继落地或谋划建设,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打开了空间。
(四)扶持政策陆续实施。在促培育层面,2020年我市大商贸政策首次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列入财政支持项目,2022年将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列入市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编制中。2020年常山县被列入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2021年柯城区被评为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在促消费层面,2022年,通过积极搭建夜间经济平台,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发放购物、餐饮、汽车、文旅、体育消费券1.94亿元,实际核销1.64亿元,核销率达到84.54%,拉动直接消费23.81亿元,通过举办四省边际汽车嘉年华、家电惠民消费月、餐饮惠民消费月等活动,开展重点商贸企业举办各类让利促销活动,促进夜间经济发展。
二、规范化发展地摊经济
2023年4月市城管办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 激发城市活力的指导意见》(衢城管办发〔2023〕2号),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原则,推动外摆、设摊经营活动规范管理,满足市民对多元化、亲民化、烟火气生活的需求。截至5月,全市已累计完成外摆点位审批55处,入驻摊点1047个,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实施“轻微免罚”柔性执法2.6万余次,有效助力“地摊经济”蓬勃发展。
(一)“疏堵结合”引摊入点,协助流动摊贩“安家”
为本地农副产品季节性销售提供便利、为流动摊贩“安家”,市执法局利用闲置场地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疏导点并引摊入点。如衢州市四省边际中心医院周边摊贩引导入鹿鸣山餐饮规范疏导点,27 间店铺已全部开始经营,直接增加从业人员60 余人,店铺租金累计100 余万,全部纳入村集体营收资金。继续做好“枇杷一条街”指导服务品牌工作,协助果农在信安街道浮石路、紫荆西路沿线按规范设摊100余处,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同时促销富农。实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便民增收“三丰收”。
(二)“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以服务基本民生为主设置便民点,引导城区修鞋、补衣、配钥匙、换拉链等小修小补点合理布局,提升城市公众服务能力。如在市区中河沿、上街、东迹二巷、振兴中路、环翠路和商锦设置集中便民修理点近30家,其中补衣9家、修表3家、修鞋3家、修手机3家,配钥匙6家、开锁5家,极大满足群众各类生活小需求。同时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和群众需求,将规范洗车点位的设置纳入2023年城市精细管理专项行动,计划引导市区洗车店相对聚集于东迹大道、百汇路、仙岩路、梅林路等区域,推进洗车行业规范管理。
(三)“烟火文化”品牌提升,打造夜市文化氛围
江山市提升“衢系菜”烟火品牌影响力,举办“烟火江山”夜市美食大比拼等文化活动,打造解放路夜市文化网红街,塑造浸入式文化体验空间,带动或建成一批文化沙龙、电影院、文创集市、24小时阅读空间,激活夜间文化艺术消费,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夜市氛围。央视《新闻联播》,学习强国争向宣传报道。据统计,江山解放路文化品牌夜市共入驻摊位50家,日均人流量1万人以上,日均收益约4万余元。
(四)“唤闲赋能”数字应用,打造夜市城郊活力
龙游县利用闲置场地,辅助本地经济发展。探索兰亭路停车场夜市模式,满足周边城郊结合部人口集聚、消费需求。推广“摊有序”场景应用,利用数字赋能提升疏导点管理。通过“闲时停车场、忙时疏导点”的方式设立“后备箱集市”,明确经营时间、限定经营区域、落实专人管理,与入驻疏导点的摊贩签订管理承诺书。据统计,龙游县兰亭路停车场夜市入驻摊位共25家,日均人流量1000以上,日均收益约1.5万元。
(五)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力提升服务效能
今年以来,全市文化和旅游部门结合行政审批工作实际,着眼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先后为薛之谦“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衢州站、2023衢州鹿鸣音乐节-暨文旅嘉年华、“别来无恙”全明星演唱会-衢州站等演出活动,积极对接省文化和旅游厅,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和审批业务指导。带动了游客市民消费,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烟火气,助推城市经济全面复苏。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优化行政许可。对符合办理许可证条件(含备案登记)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做好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规范从业人员操作和管理,提升餐饮行业整体形象。
(二)维护市场秩序。做好方案制定、地段选择等工作,根据不同的经营业态做好引导工作,及时处置投诉举报事项,加大对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强化部门协作。加强部门之间协作,保持信息互通,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建立和完善发展夜间经济的配套措施和管理体制。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商务局
2023年7月19日
(联系人:虞菲,联系电话:15924069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