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2931/2023-140361 成文日期: 2023-07-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24 17:1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生态环境局 字体:[ ]
分享:

方法(等10位)代表:

你们在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提出的《聚力“无废城市”创建 助推打造四省边际绿色生态桥头堡》的建议(第10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1年3月,市政府印发《衢州市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我市启动省级“无废城市”创建;2022年4月,我市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2022年12月,市政府印发《衢州市全域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衢政办发〔2022〕28号),计划2025年12月底,全市所有县(市、区)通过省级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衢州市通过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评估。截至目前,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已通过省级“无废城市”评估并完成公示,有望创成省级“无废城市”。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聚焦系统谋划,搭好“无废城市”建设共建平台。一是绘好画卷。迭代升级“无废城市”建设方案,新方案部署六方面19项工作任务,谋划构建企业集群废物循环新模式、培育废盐全过程利用处置新产业等六大特色工作。二是组好队伍。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领导担任副组长的“无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同时建立联络员工作协调小组。三是建好机制。建立市县两级定期调度商议机制、无废专班和美丽衢州两线共推机制,2022年市无废办下发提醒函5份,重点工作落后部门和区域表态发言3次。

(二)聚焦源头管控,绿色生产生活取得新成效。一是推动绿色制造。严控新项目、淘汰低小散,2022年,否决存在环保问题项目29个,涉及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整治高耗低效企业460家,完成省目标的230%。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引导产业升级,完成4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推动实施固废源头减量重点项目13个,固废减量5万吨。工业固废产生强度连续下降,2022年一般工业固废产生强度0.56吨/万元,比2020年下降31.75%。二是推动绿色生活。机关事业单位推广电子化办公,办公场所停止使用一次性杯具。主城区生活垃圾采取上门收集、集中分类,农村生活垃圾采取二分法、积分兑换等方式,从源头减少焚烧垃圾量。2022年全市生活垃持续实现减量,垃圾增长率-1.3%。禁塑限塑政策全面落实,快递行业全面推广可循环快递箱和快递循环中转袋,快递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97%以上。全市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2022年单位播种面积农药施用强度为0.115千克/亩,比2020年下降3.2%。

(三)聚焦补短板提能力,在全省固废领域展现新优势。2022年建成22个固废利用处置项目,固废利用处置能力大幅提升,五大类固废实现利用处置能力全覆盖,分别形成一般工业固废约1000万吨/年、危险废物68.66万吨/年、生活垃圾焚烧2500吨/日的利用处置能力,形成综合利用、焚烧、填埋、协同处置等多种方式并举的综合处理体系。全市新增两家农药废弃物处置豁免单位,共计2.5万吨/年,有效改善农药废弃物利用处置价格高、运输距离远等问题。建成全市第一家同时具备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综合性单位,打造全省建筑垃圾高效资源化利用样板工程。

(四)聚焦分类收运体系建设,综合利用水平再上新台阶。以再生资源回收设施为依托,推行一般工业固废、再生资源、生活垃圾三网融合,建成一般工业固废分拣中心4个,创新建立全域统筹、设施共享、能力互补的全覆盖联保机制,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继续保持98%以上。建成危险废物小微转运中心4个,累计收集能力3万吨/年,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危废收运难题。建成726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136.37%,废旧农膜回收率达97.28%。在城区范围内布设118个生活垃圾回收站点,建成干垃圾“一站式”兜底收集、集中分类收运机制。在村镇,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38个村开展垃圾分类智能化模式,打造形成垃圾分类“贺田模式”等多个模式。在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动物医疗废物无害化收运体系,医疗废物无害化收集处置率100%、动物医疗废物无害化收集处置率62%以上。

(五)聚焦难点堵点,重点领域资源利用取得新突破。一是化解大宗工业固废老大难问题。以钢渣、钴渣等首要大宗固废全量资源化利用为导向,政企联合、科研院校助力,钢渣产废大户先后新建热闷磁选、钢渣超细粉等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钴渣产废大户通过内消+外引,新建有色金属渣高温焙烧资源化利用生产线,处理后均实现全量化利用,化解钢渣钴渣处置老大难。二是破解重点废物资源化利用难题。围绕飞灰高氯高硫难处置的问题,率先启动飞灰水洗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成功形成水洗+水泥窑协同处置的资源化利用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飞灰零填埋。三是破解低值固废高值化利用问题。引导企业优化现有能力,开展固废高值高效利用技术研发,取得多项科技攻关成果,实现木质边角料、塑料、生活污泥、印染污泥、洗砂污泥、污染土等多类别固废的高值化利用,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相关领域成功应用。

(六)聚焦创新驱动,固废管理水平实现新飞跃。一是固废全过程管理再添新成绩。通过固废监管系统在线申报、转移、接收,实现固废信息化管理全流程覆盖。通过系统数据回流分析,指导工业固废存量清零,开展异常信息研判,发布预警信息2000余条。2022年,通过集中发力,多项工作保持全省领先,其中危险废物交易模块合同网签量、危险废物视频监控联网完成率排名全省前列。二是建立垃圾分类管理新平台。柯城区开发“零废生活”应用场景,以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为小切口,实现可持续垃圾分类管理,探索出一条政企民多元共治的“减污降碳”城乡共富路径,成功列入全省“无废城市在线”数字化应用第二批试点场景和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第二批)名单。三是在全市率先实现建筑垃圾闭环管理。建立全省首个建筑垃圾数字化监管平台,全市582辆渣土运输车纳入平台管理,对建筑垃圾收运、处置、利用实施全过程闭环管理,行业管理水平有效提高。

(七)聚焦联防联控,风险防范能力再现新气象。一是监管制度更完善。全省率先出台《衢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若干规定》,相继发布《衢州市餐厨废弃物相关管理办法》《衢州市非居民易腐垃圾处理收费标准》《衢州市区企事业单位实验室废物统一收运实施方案》《衢州市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性文件,有效完善固废监管机制。二是跨部门协同更有效。生态环境、应急管理部门联合进行废弃危险化学品报备和危险化学品应急环保风险管控,有效降低废弃化学品环境安全风险。生态环境、公安部门联合开展涉危打击专项行动,发改、经信、生态环境等9部门联合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2年,查处涉固案件19件,罚款额200万元,市公安机关侦办涉固案件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三是市际固废监管联防联控更有力。与上饶建立工业固废非法倾倒防控处置机制,通过两市工业固废转运信息互通、预警线索互报、溯源调查互动、处置资源互补,联合打击非法倾倒行为,实现两市工业固废非法倾倒联防联控联处。2022年,固废信访投诉和固废污染案件数量较2021年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26%和63%。

(八)聚焦全民参与,厚植“无废城市”建设新理念。一是持续推进示范创建引领。2022年继续创成各类“无废细胞”143个,完成省级下达任务的119%,累计创成254个。二是持续推进无废成果宣传。在中国环境报和省市各类媒体进行成果宣传,其中中国环境报宣传4篇、省级无废之窗7篇、其他省市媒体相关信息80余篇。开放无废教学研参观路线3条、点位8个,组织无废小记者参观120余人次,发布小记者无废作文50余篇。三是创新建立集中宣传月制度。将11月作为“无废城市”集中宣传月,各无废专班成员单位、“无废细胞”主体通过无废宣传视频、无废海报等多形式多维度集中发力宣传,让无废理念入心入脑。2022年度全省“无废城市”公众满意度调查,衢州市得87.65分,排名全省第一。

三、下一步计划

2025年底前,我市要分别完成省级和国家级“无废城市”申报,时间紧、任务重,你们在提案中提出的工业固废产生量偏大、利用处置水平低等问题也是我们后续需要关注的重点,下一步我们重点抓牢以下四个方面:

(一)增强工作力量。根据工作需要,将机关事务、供销合作社等纳入“无废城市”建设参与单位,积极探索与工商联、团委和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无废”协作,进一步扩大“无废”联合战线。逐级传导“无废城市”创建压力,重点工作纳入美丽衢州进行通报督办,突出问题纳入“七张问题清单”。

(二)攻克短板弱项。聚焦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量等弱项指标,补齐短板,攻坚国家“无废城市”创建目标。在现有“无废细胞”创建基础上,探索建立华友衢州产业园为代表的固废处置设施共建共享、废物交换利用的“无废模式”,有效解决集团内部废物循环利用,从源头降低工业固废产生量。

(三)提升基础水平。引导现有固废利用处置单位改造升级,开展特定行业综合整治,鼓励固废利用处置单位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在政策上向技术更先进、处理成本更低、管理更具优势、安全风险更低的项目倾斜。用好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分级评定结果应用,通过红、黄、绿赋码等措施,逐步淘汰低小散和粗放型企业,培育领跑型固体废物利用处置单位,领跑一批、带动一批、提升一批。

(四)强化无废理念。结合环境日、生态日等环保节日及节能降碳等工作,开展无废系列宣传活动,扩大无废影响力。增加“无废细胞”类别,从企业单位扩展到家庭个人,带动人人参与。提炼无废优秀案例,通过多途径宣传,引导大家自觉形成无废意识。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3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