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3330800147730331Y/2023-140285 | 成文日期: | 2023-07-2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供销社 | ||
一、2022年重点工作成效及特色亮点工作
2022年,市供销社锚定“保五争三拼第一”的目标,严格按照市委“四定”工作法的要求,做到工作定目标任务、定责任单位、定具体措施、定完成时限,当好为农服务排头兵。市供销社工作实现三个历史性突破:一是考核排名实现历史性突破。市供销社在经济总量仅占全省2.3%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2022年度全省系统综合业绩考评位列二类地市第1、全省第4,为2010年省社开展综合业绩考评以来最好成绩。被评为全国总社监事会社情民意信息先进联系点(全国仅14个,全省唯一);信息宣传工作位列系统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全年获厅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31则。全省系统唯一的现场会——支持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现场会暨“供富大篷车”发车仪式11月在衢召开。二是项目争取实现历史性突破。推动全省“十四五”期间最大、浙农集团成立以来最大的新型肥料生产基地项目——投资10亿元的浙农集团多功能综合性为农服务项目落地衢州;创新推出全省首个以农合联为主导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融资项目——“衢州椪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贷款,商标品牌价值20亿元,质押授信10亿元;获2023年数字化融合“三位一体”深化改革实施县试点。三是品牌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全年“三衢味”授权企业产品年销售额近90亿元,三衢味品牌公司销售额达9507万元;“三衢味”成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官方供应商中唯一入选的区域公用品牌;“三衢味 共富味”案例入选2022年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消费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一)以“三衢味”为依托,带动衢州优质农产品销售跑出“新速度”。一是高层次宣传推广。在杭州奥体中心成功举办亚运官方供应商发布会系列活动;组织“三衢味”亮相西洽会、省农博会等各类展销活动87场。“三衢味 共富味”案例入选衢州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一批最佳实践。二是标准化品控管理。委托中检浙江开展“三衢味”农产品检验检测及编制“三衢味”综合报告(白皮书)工作。强化标准引领,完成5个品类团体标准制定及发布。2022年新增授权产品153个,新建或改造提升示范营销网点38家。三是多渠道拓宽市场。线上入驻天猫旗舰店、政采云扶贫馆等;线下推进“三衢味·共富供销汇”项目,进军社区新零售。2022年,3家经营主体销售额破亿元;两中心“三衢味”馆正式开业;举办“三衢味”年货节等各类促销售活动,销售额达1600万元。
(二)以“三位一体”改革为抓手,带动供销社为农服务迈向“新高度”。一是开展“三位一体”共富示范带建设。以党建为牵引,以乡村产业为纽带,引导村集体、基层供销社、金融机构、农业龙头企业等抱团发展,构建以农合联党建联盟为基础的联农带农共富体系。与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联发建设指导意见。目前,全市启动6条“三位一体”共富示范带建设。二是推广龙头富民“四定”共富法。打造形成6大产业“四定”共富共同体,“四定”共富法工作被列入2022年市人大3号重点议案,得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的批示肯定。三是打造“供富大篷车”2.0版。探索具备自我造血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形成“1+N”“供富大篷车”多元化发展模式。共开通大篷车34辆,覆盖行政村664个,服务群众29.8万人次,收购山区群众农产品4106万元。四是实施金融版“共富供销”。与多家金融机构达成“供富贷”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十四五”期间将为农合联会员等主体提供超过350亿元的意向性投融资支持。“三衢共富贷”已为“三衢味”授权企业提供2.8亿元低息贷款。“衢州椪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贷款已授信贷款1.03亿元。五是推动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上台阶。共建成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合联6家;认定3星级产业农合联24家、4星级产业农合联12家。建成农事服务中心6家,浙农江山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被评为首批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三)以“共富供销汇”为平台,带动农村农民增收致富拓展“新维度”。一是“共同奔富供销汇”项目创新模式。成立全省首家未来社区基层供销社——白云社区供销社,线上打造“邻礼通+邻礼团”,线下依托“邻礼柜+邻礼节(周六共富市集)”,构建山区农户可持续增收、城镇居民可持续受益的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二是数字化改革项目突破争先。在农合联(浙农服)平台建设惠农供富、蔬菜示范基地等5个特色应用场景,相关指标排名全省第一。其中,“惠农供富”实现537种农产品可追溯,被列为省供销社浙农服特色子场景省级试点。三是“十四五”重大项目落地实施。积极主动与省供销社、省兴合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对接,成功推动浙农集团为农服务项目落地衢州,并纳入省政府文件,该项目年产销各类化肥40万吨左右,产值10亿元左右。
(四)以“疫情防控”为责任,带动物资保障供应彰显“新温度”。一是加强物资供应保障。在衢州 “3.6”“3.13 ” 疫情和支援上海抗疫中,全力筑牢物资保供屏障。全市供销系统11家省级春耕保供重点农资企业农资保供储备2.01万吨,市、县两级供销社共同送肥37万余元。组织向“三区”居民和抗疫一线赠送近100万元防疫物资、3200份爱心蔬菜,配送隔离餐2万份。累计为上海提供物资保供包11.7万份,价值300万元;大米保供包9万包,总数量140吨。二是服务企业纾困解难。全面部署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做好社有资产出租房屋租金减免工作,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三是参与“包区清楼”活动。全体党员干部全情投入“包区清楼”“包乡清村”志愿服务,1名党员获市疫情防控先进个人表彰通报。市社党员干部服务斗潭社区,协助完成4轮全员核酸检测共10096人次,入户调查1600多人次。
(五)以“六治六提”为契机,带动干部队伍变革重塑使出“新力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供销社工作。按照衢州市委部署,扎实开展“六治六提”作风建设行动,每月进行各县(市、区)社和市社机关作风指数评价、“比学赶超”活动等,实现全市系统干部队伍建设变革重塑。全市系统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提升,由原来的各县(市、区)社“单一作战”向“市县一体”融合推进转变,系统干部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工作方式由原来的“粗线条”向“精细化”转变。全面破除“传统思维定势”,打造了一支“人人奋勇争先、人人加速跃进”的先锋队伍,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得到了激发。多名干部被评为“月度之星”“招商之星”“两专先锋”;开化、江山获评省社年度考评优秀县级社;龙游、江山、常山获省社年度单项奖。
二、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全市供销社系统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努力创造新业绩。实现社有(全资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达到1300万元以上,“三衢味”产品年销售额突破90亿元,完成1个县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任务,建成3个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合联、3个农事服务中心。具体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迭代升级“三衢味”打造“衢州味道”全省品牌共富标杆。一是“三衢味”实现迭代升级。实施好《“三衢味”区域公用品牌高质量发展硬核10条》。抓住“三衢味”成为杭州亚运会契机,实现亚运赋能。继续组织“三衢味”产品亮相各类展销活动,积极向上海进博会、互联网大会等输送优质农产品。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拓宽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全力实施“三衢味”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二是“衢州味道”迈出坚实步伐。按照“六个一”工作思路推动“衢州味道”工作:成立“衢州味道”餐饮区域公用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委托专业团队制定品牌运营方案;组建衢州味道产业农合联,申报注册“衢州味道”集体商标;打造一家旗舰店,成立品牌运营公司;举办一系列宣传活动;制定一套衢菜标准。
(二)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完善改革机制。深入推进我市首个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的改革实施,完成实施县的改革任务,为我市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工作提供样板。二是加强平台建设。加强农合联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新建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合联和农事服务中心,基本覆盖全市“3+X”农业产业。
(三)“共同奔富供销汇”提质扩面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一是加强“三衢味·共同奔富供销汇——衢州市数字供销两中心体验馆”运营。强化市政务中心展馆的运营与监管,进一步提升市政务中心展馆运营效能,拓展杭州等地经验丰富的营运供应商。二是办好首家未来社区基层供销社白云社区供销社。办好周六共富集市(邻礼节)。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街道、社区联系,拓展社区垃圾分类等社会化服务业务。三是加速运营模式推广。通过社区服务点、食堂、政务中心三个示范点成功运营经验,加速裂变拓展市场。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向一线、二线城市拓展。
(四)多跨协同推动社有经济发展壮大。一是完善社有资产(企业)管理的体制机制。健全企业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制度。在人、财、事方面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让企业真正成为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主体。二是加强系统内外联合合作。加强与省供销社及所属企业、兄弟供销社及所属企业等的对接联系,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浙农集团新型肥料多功能综合性为农服务项目、江山农事服务中心项目、供富冷链项目等一批项目落地投产。三是强化社有资产管理。规范招拍租、资金竞争性存放等程序,开源节流,提升企业效益。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不良资产,降低损失,盘活社有资产。
(五)党建统领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推进党建统领“三位一体”共富示范带建设。重点是建立开放式农合联党建联建,发挥农合联的龙头作用,推动农业企业、村集体、基层供销社、农业服务组织等抱团,把红色根脉优势转换成农合联党建引领共富“新优势”。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供销社“三会”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治理体系。三是加强干部锤炼。加快人才队伍变革重塑,继续开展“六治六提”作风建设行动,对每位干部的“六治六提”作风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