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1032/2022-137102 | 成文日期: | 2022-09-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民政局 | ||
毛卓战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擦亮“浙里长寿”金名片 打造四省边际幸福颐养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第163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你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你对我市打造四省边际幸福颐养示范区的背景和优势进行了非常透彻的分析,所提的建设四大“示范区”建议很有远见,切合衢州实际,与目前市委、市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充分采纳。
“浙里康养”是今年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打造的十大标志性成果之一。省委书记袁家军提出“三个有”的总体目标,即“让每位浙江老年人都能享受有保障有质量有活力的福寿康宁生活”。今年以来,为高质量推进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我市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发改、人社、民政和卫健等1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浙里康养”工作专班,编制“浙里康养”系统架构图1.0版,印发《衢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从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老龄产业发展、老年友好环境形成“3+1+1”突破性抓手41项,力争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5个老有”19项标志性成果。我市“浙里康养”工作在各部门协同推动下,取得初步成效。
一、养老服务供给持续优化。着眼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让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共享。一是建立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体系。今年6月份以来,开展全市62万名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目前已完成近5万老年人专业评估。新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266张,为有需求的认知障碍患者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柯城区入选省级养老服务“爱心卡”试点,探索通过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的模式加强资金保障,以数字化为手段、以“爱心卡”为载体,为60岁以上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及80岁以上高龄老人提供“六助”服务。二是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我市已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网络。全市建成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39个,建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2个,通过第三方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为老年人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中短期托养、心理慰藉等服务,满足老年人“离家不离社区”的养老需求。如衢江区太真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月450元-1000元托养价格深受山区空巢老人欢迎。全市在运行养老机构共116家,其中公办52家,民办64家(公建民营14家),总床位数12944张,在院老人近5000人。加快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向上争取专项资金7834万元,对全市10家乡镇敬老院实施改造提升。累计建成老年食堂290个,助餐点287个,服务覆盖面超过70%。三是建设适老化、无障碍环境。实施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制订个性化改造方案,重点改造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用电安全等内容,至今累计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惠及3762户老年人家庭。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已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2个,完工8个,融合未来社区建设理念,加大适老化、适儿化内容改造,提升老年宜居环境。同时,2022年前,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增加32台,2022年截至目前完成8台。根据《衢州市城市环境无障碍设计导则》、《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等标准,目前完成3处公共场所、5条主要城区道路、20处重要公共建筑(衢州市儿童福利院、衢江康仁护理院等)的无障碍改造。
二、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我市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实现养老服务优质共享。一是推进数智赋能养老服务。完成101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无感服务终端配备,老年人在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刷脸即可就餐支付、活动签到。全市建成7家智慧养老院,构建智慧服务、智慧照护、智慧交流、智慧管理、智慧安防等“五位一体”应用场景,实施一图服务和综合监管。推进数字健康从“162”体系向“141”体系融会贯通,建成4家未来社区(乡村)智慧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将预约诊疗、在线问诊、处方配送、自助健康监测等应用贯通到社区、乡村和居民家门口。全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浙里办开放率达到60%以上,档案质量稳步提升。全省率先打造市域一体化急救云平台,重点推进上车即入院、警医联动及人人救志愿者服务三个子场景建设,城区25个急救站点全面部署急救预到达通知应用,形成“现场-车辆-医院”即时连线、多方协作的闭环,初步打造“上车即入院”。二是医养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全市养老机构中实现医养结合的116家,其中内设医疗机构的20家,签订医养合作协议的96家。其中市天颐老人之家《以互联网为手段创建智慧医养模式》获选全国200例医养结合典型经验之一。全市累计建成不同层级的康养联合体15家,为失能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和生活照护等服务。三是品牌运营凝聚合力。制定《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建立品牌机构进入我市养老市场指引,完善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助、床位运营补贴等补助政策。引进杭州绿城、巾帼西丽、康久、钱江养老等一批品牌第三方运营方,承接运营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我市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现已有14家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9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行社会化运营,加强养老资源流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促进养老区域融合上的积极作用,实现养老机构品牌化、规模化、连锁化运营。四是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2021年全市培训养老护理员和家庭照护者共计2200余人,组织参加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省级选拔赛并取得团体进步奖、个人两名三等奖的成绩。今年率先全省完成省民生实事项目——258名养老护理员培训任务,6月份开设市首期认知障碍照护专区从业人员培训班,培训认知障碍照护人员49人。按规定落实养老护理员岗位奖补、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奖补等政策,截至目前,已有7人享受奖补资金合计20万元。
三、打造特色养老品牌。一是实施“山区助老”行动。各县(市、区)结合实际,补短板强弱项,初步形成“一县一品牌”。其中,我市报送的《建设“孝老之城” 打造幸福颐养高地》入选省“浙里康养”首批6个“一地创新、全省推广”优秀案例之一,并在全省老龄工作暨“浙里康养”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变“老人跑”为“服务跑” 衢州市优质养老服务移动入户》得到省民政厅沈铭权厅长批示肯定。龙游县“以地养老”升级版养老模式在光明日报刊登。开化县“百医进百村”模式得到王文序副省长肯定。二是打响“世界长寿之都”城市品牌。市卫健委举办“世界长寿之都——衢州”最佳代言人、首届“健康达人”评选活动,经宣传发动、推荐申报、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程序,全市选出最佳代言人3名,“健康达人”8名。聘请羽毛球世界冠军、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黄雅琼担任健康衢州行动形象大使。6月17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世界长寿之都--衢州”最佳代言人暨首届“健康达人”揭晓仪式,市政府李宁副市长致辞并为代言人颁发证书,充分展示长寿老人风采,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三是打造特色康养基地。近年来,我市积极建设一批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森林旅游项目,促进文—旅—康—体—养融合发展,努力将衢州市打造成为四省边际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老年人康养目的地。目前,柯城区中大朗园养老社区、江山市乐享玖龄养生养老社区、常山县不老泉休闲养生养老度假村已投入运行,衢州市逸和源健康养生养老项目正在建设中。柯城灵鹫山森林康养基地入围国家森林康养基地,江山江郎山、衢江区紫薇星谷、常山县不老泉、开化县根宫佛国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四、区域协同借势借力。一是深化山海协作。我市积极以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为依托,强化毗邻区域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深入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强化项目、人才、资金引进,加快推进杭衢一体化。如龙游县社阳乡大公村由宁波市镇海区慈善总会提供援建资金50万元,建起了全市第一家山海协作幸福食堂,并全力推进该项目落地。二是实现区域间数据共享。我市已完成的全市62万名老年人自理能力评估,形成老年人综合数据库,实现照护需求评估结果互认共享,为区域间养老服务合作共享夯实数据基础。在医保异地结算方面,目前已实现长三角门诊、住院、部分规定病种的联网结算,国家局已将基本医疗三大目录编码进行标准化,目前在全国贯彻标准化编码,为老年人异地就医解决“后顾之忧”。三是推动省际合作。推进四省边际“联盟花园”建设,打造全长1995公里长的“95联盟大道”,串联起9个5A景区、众多4A景区以及古镇、村落。规划配建驿站、自驾露营地、民宿集聚区等,衢州段近400公里道路标线标牌和16座联盟驿站基本成型。整合打通衢黄南饶四市旅游的“一码游”数据平台,集展示、宣传、服务、销售等功能于一体,一码预定、一码导览、一码购物目前已上线运行。
打造四省边际幸福颐养示范区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你建议中提到的打造四大“示范区”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深化推进,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充分吸收你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积极采取措施,擦亮“浙里康养”金名片。一是打造家门口幸福智慧养老模式。加快推进14家康养联合体建设,稳步推进10家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用好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新建2000张家庭养老床位,为5000名以上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合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慧养老,重点打造以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为枢纽,县级公办养老机构为龙头,数字化为支撑,医、康、养、护无缝衔接的“居家+乡镇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家门口幸福智慧养老新模式。二是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深入推进“五社助共富”,鼓励发展养老照护、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健全优化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将更多适合市场化供给的养老服务事项交给社会组织承担,同时宣传引导社会组织更多参与为老服务。支持持证社会工作者开展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老年人专业服务,到2022年底,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三是推动养老服务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深化与物产中大合作,加快推进柯城区石梁镇“智多张西”、九华乡茶铺村,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等康养旅居项目落地。同时,利用衢州生态资源优势,推动养老服务与中医药、文化旅游等多业态融合。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民政局
2022年9月27日
(联系人:林丽芬,联系电话:307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