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1032/2022-137097 | 成文日期: | 2022-09-23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民政局 | ||
崔巍青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第107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非常感谢你对我市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我市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57.9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44%,老龄化率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已处于深度老龄化社会(比例在20%—3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高龄、失能半失能、失智、空巢老年人不断增加,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诚如你所言,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把养老服务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至今已连续十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成立衢州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压实责任,统筹部署养老服务工作,全市养老服务业有序发展,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初见成效。
一、逐步完善养老政策体系。我市继杭州、宁波之后,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衢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编制《衢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衢州市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明确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目标及方向,为实现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夯实基础。另外,市卫健委正牵头制定的《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打造“世界长寿之都”金名片的实施方案》,就我市全面建设老年友好环境明确提出了更为切实可行的工作任务。
二、持续改善设施适老化环境。持续推进无障碍和友好环境建设,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一是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制订个性化改造方案,重点改造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用电安全等内容,至今累计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惠及3762户老年人家庭。二是实施老旧社区服务设施改造。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已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2个,完工8个,融合未来社区建设理念,加大适老化、适儿化内容改造,提升老年宜居环境。同时,2022年前,全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增加32台,2022年截至目前完成8台。三是推进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根据《衢州市城市环境无障碍设计导则》、《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等标准,目前已完成3处公共场所、5条主要城区道路、20处重要公共建筑(衢州市儿童福利院、衢江康仁护理院等)的无障碍改造。
三、加快推进数智赋能养老服务。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打造涵盖养老机构、居养中心、养老服务组织等信息的养老“一张图”,进一步健全市、县、镇(街)、村(社)四级服务网络,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一是建立全市老年人需求数据库。今年6月以来,根据《全省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实施方案》,开展全市62万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目前基本完成近5万老年人专业评估。在筛查阶段,同步摸清老年人居住情况、养老服务需求,数据归集到“浙里康养”应用,实现对重点对象的精准识别、及时发现,通过“数据跑腿”,实现从“人找服务”转变为“政策找人”“服务到家”。同时,评估结果作为老年人领取相关补贴、享受相关服务的依据。二是建成7家智慧养老院。根据全省统一的建设模式,按照“智慧终端+应用场景+数据展示”的方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智慧服务、智慧照护、智慧交流、智慧管理、智慧安防等“五位一体”应用场景,实施一图服务和综合监管,促进养老院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居家安全“智守护”。利用智能水表、智能门磁、烟感报警器、智能手环等物联网、智能设备对老人的作息情况、身体状况、生活习惯等指标进行分析,实时感知老人居家动态,遇突发预警情况,能即时联系亲属、监护人、社工、网格员,实现网格、村、乡5分钟三级联动响应,实时守护老人安全,让老人安心、家人放心、村社省心。目前,柯城区七里乡为35名孤寡、独居、高龄、失独老人安装智能设备105件,3月来已及时监测预防安全事故6起,为山区老人筑起24小时不间断的无感守护屏障。衢江区莲花乡村国际未来社区为独居、残疾老人安装智慧电表受到央视关注。开化县为1200户独居老人安装智慧烟感与红外监测,切实为独居老人的安全保驾护航。四是探索“数智便老”行动。今年已完成101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无感服务终端配备,老年人在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刷脸即可就餐支付、活动签到。此外,柯城区依托“老来伴”智慧养老应用,将智能订餐嵌入实体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点位,实现移动端预约点餐、线下刷脸就餐功能,做到“选、点、送、用、评”全闭环服务,“云点餐”模式得到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江山市“好管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获评省民政厅数字化改革优秀案例。
四、深入发展老年教育。老年教育是老龄事业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统筹教育资源,合力推进老年教育。一是构建“四位一体”老年教育体系。近年来,市教育局在原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开展老年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与老年开放大学合作,构建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的老年教育体系。2020年,借力省、市两级民生实事项目,新建老年大学(学堂)7所。2021年,在原有开设的艺术欣赏、休闲娱乐、养生保健、代际沟通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重点聚焦“跨越数字鸿沟,助力老年智慧生活”开展智能技术培训。全年共组织智能技术培训1685场,为147132名老年人提供服务,累计投入经费166.88万元。2所老年学堂获评省优质(示范)老年学堂。二是组建老年教育联盟。印发《中共衢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组建衢州老年教育联盟的通知》(衢委教〔2022〕3号),我市率先推进市县两级全域建立老年教育联盟得到省里充分肯定。三是建设老年特色课程。省委老干部局牵头建设“云上老年大学”,构建老年人线上学习应用,跨部门集成健康管理、学习娱乐、防诈骗等线上资源,方便老年人线上学习,实现“老有所学”。我市向浙江云上老年大学课程库报送视频课程17门,数量居全省第一,得到省委老干部局通报表扬。编写教材45本,录制视频资源360个。四是实现县级老年大学全覆盖。柯城区老年(老干部)大学、衢州老年大学斗潭分校正式挂牌运行,龙游县老年大学15个乡镇(街道)分校全部授牌,柯城区各乡镇(街道)全部成立老年学校校委会,柯城区信安街道斗潭社区“老年教育融入未来社区”做法在全省老年教育资源整合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五、营造浓厚敬老氛围。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市一直将传承良好家风,营造敬老孝老社会氛围作为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的着力点。结合敬老月,全市域为百岁老年人赠送“福寿康宁”牌匾,开展老年健康知识、老年维权、及“敬老文明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省敬老养老助老模范人物”等敬老助老典型的主题宣传活动,推进“孝文化进校园”,全市尊老孝老氛围日渐浓厚。同时,倡导积极养老理念,激发老年人潜能,提升个人价值,市委老干部局印发《关于推荐“银尚达人”“银尚之家”的通知》,在全市开展“银尚达人”“银尚之家”推荐活动,截至当前,全市共推荐“银尚达人”311人,“银尚之家”77个,充分展现老同志“学乐为”精神风貌。常山县在全国首设“5•20常山敬老日”,首创“一套孝老赡养标准”,办好“十件实事”,推行“百村孝榜”,落实“党员千人结对”,倡导“万众尊老”,全面推进“孝老之城”建设。6月17日,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世界长寿之都--衢州”最佳代言人暨首届“健康达人”揭晓仪式,充分挖掘我市长寿文化,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人口老龄化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是一个渐进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特别是你所提到的尊老敬老社会环境尚未形成和老年教育覆盖面小、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等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破题。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养老服务工作的目标要求,充分采纳你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扎实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一是全市域打造“孝老之城”。常山县《建设“孝老之城” 打造幸福颐养高地》入选省“浙里康养”首批6个“一地创新、全省推广”优秀案例之一,并在全省老龄工作暨“浙里康养”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下一步将全市域推广常山“孝老之城”优秀经验做法,让所有老人成为“幸福爷爷·快乐奶奶”。二是开发一批老年教育精品课程。加强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重点开发能体现衢州传统文化的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推出不少于10门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地方特色的老年教育课程。升级“第三年龄学堂”线上学习平台,建立支撑老年教育发展的学习资源库。根据2022年度浙江云上老年大学课程开发计划,完成《余东农民画》《南孔文化》《心目中的谢高华》《华岗与共产党宣言译本》等4门课程的录制制作。三是实现老年学校全覆盖。今年年底,乡镇(街道)老年学校覆盖率达80%,2023年,实现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全覆盖。四是推进养教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机构老年教育教育体系,全面推进老年教育进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全市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开办老年学堂或设置老年远程教育站点,推动养教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民政局
2022年9月23日
(联系人:林丽芬,联系电话:307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