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032/2022-137093 成文日期: 2022-09-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
发布机构: 衢州市民政局

衢州市民政局关于对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第23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12 17:06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法规与审批服务处) 字体:[ ]
分享:

徐海燕委员:

你在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快衢州市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第238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诚如你所言,老年人尤其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老年人数量的快速增加,对养老、医疗、照护以及精神文化、适老环境等需求日益增长,社会保障和老年公共服务供给压力显著增大。特别是我们衢州市,虽然经济水平相对薄弱,但老龄化程度较高,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2020年底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57.9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5.44%,老龄化率位列浙江省第一。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至今已连续十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立足当地实际,不断完善政策,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推动我市养老服务产业加快发展。

一、不断健全养老服务政策保障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医养结合工作、老年人照顾服务工作、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民办养老机构方面,明确了土地、床位建设和运营补助、融资信贷、税费等一系列政策。如对2020年12月31日前立项建设,符合条件的自建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不低于8000元补助,护理型的每张床位给予不低于11000元补助;租赁的每张床位给予4500元(分3年补助),护理型的每张床位给予6400元补助(分3年补助);按照老年人自理、半失能、失能三种情况给予每月每张床位40元、80元、160元的运营补贴等。此外,我们也积极向上对接,为民营养老机构争取国家部委扶持政策,如2020年为衢州逸和源健康养生养老项目(二期)争取到中央补助1700万元。居家养老服务方面,2022年实施的《衢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对政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服务时长等予以明确,各地相应对养老服务补贴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根据老年人的经济、身体状况以及年龄将养老服务补贴对象分为基本保障、适当补助和其他补助对象,其中居家养老的基本保障对象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500元/人/月、基本不能自理250元/人/月、部分不能自理125元/人/月分档补助,居家高龄老年人补贴每人每月125元,补贴以提供服务为主。

二、不断促进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市通过签约、托管、合作共建等形式推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融合,建成了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养结合机构。同时,进一步简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同层级卫健、民政或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联合办理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将事项纳入行政服务中心“无差别受理”窗口受理。目前全市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共有116家,其中内设医疗机构的20家,签订医养合作协议的96家。同时,为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2020年起我市开展康养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养老机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联合或依托医疗机构,探索建设康养联合体模式,有效突破康复护理资源进社区进家庭,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目前,全市已建有康养联合体15个。

三、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供给多元化发展。一是加快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目前,全市在运行的养老机构116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65家(含公建民营14家),占比达到56%;养老机构床位12944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床位7644张, 占比达到59%。我市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此后在全市推广,现已有龙游县社会福利中心(广和长青养老服务中心)、衢州市社会养老服务特护中心(逸和源·恰东篱堂)、常山县社会福利中心(绿城颐养中心)等14家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二是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运营。为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长效运行,提升服务质量,我市先后引进上海海阳、杭州钱江、杭州巾帼西丽等省内外知名养老服务品牌,培育了衢州逸和源、龙游幸福堂、开化泰寿等本土服务机构承接运营。目前,全市102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有93家实行社会化运营,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康复护理、托养、家庭支持、社会工作和心理疏导、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等多样化服务。三是推进社区共享食堂建设。为丰富老年人的就餐选择,以及降低老年食堂的运营成本,2020年我们在城区范围内试点推进社区共享食堂建设,老年食堂在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同时,通过错时、划定就餐专区等措施向社会开放。目前,我市已建成老年食堂(含中心食堂、社区共享食堂、幸福食堂)290个,助餐点287个。四是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柯城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先后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引进衢州逸和源、上海海阳、杭州巾帼西丽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上门为养老服务补贴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慰藉等服务。五是积极与养老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市政府于6月30日与物产中大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健康养老领域为五大合作领域之一。6个县(市、区)分别与物产中大旗下金石集团签署了共富养老协议,目前正在洽谈的康养旅居方面有柯城区石梁镇“智多张西”、九华乡茶铺村,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等项目。

四、不断强化养老护理服务队伍建设。近几年来,我市相继出台了入职奖补、技能补贴、免费培训、加大竞赛奖励等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提高了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一是强化人才队伍培育。我们从2013年起就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和家庭照护人员的免费培训工作。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培训事宜,2020年,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和家庭照护者培训基地申报工作,目前已认定18个培训基地,其中市级培训基地1个,县级培训基地13个,家庭照护者培训基地4个。二是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经人社部门审核评估,衢州市技师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江山高级技工学校被认定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今年我市取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养老护理员487名,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达到22.2人。三是实施入职奖补政策。2013年起,凡是入职衢州市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工作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类专业和方向的高校、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满5年后,按学历给予2.6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补。目前,全市已有7位养老护理员享受入职奖补共20万元。

五、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监管机制。一是开展“双随机检查”工作。民政、住建、消防、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开展对养老机构进行“双随机检查”,按照50%的比例抽取检查对象。如市级相关部门已抽取市社会福利院、逸和源·恰东篱堂作为“双随机检查”机构。二是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为强化养老机构监督管理,健全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我们面向社会招募了15位医疗、养老、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专家组,目前全市已评定三星级养老机构3家,其他机构评定工作陆续开展中。三是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监管。出台《衢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从服务设施、服务供给、保障激励、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予以立法规范。同时,为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后续监管,各县(市、区)先后出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照料中心)运行考核办法,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运行补助,如柯城区制定《柯城区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考核办法》,从基础设施、老年人信息管理、老人关怀、日常活动开展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评结果与运营经费挂钩;江山市上架“好管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和制度重塑,加强对上门服务、机构运营监管、评估机构巡查监管,形成较为完整的资金监管体系。

另外,关于你所提出的“大力推进长期照护保险”的建议,我们与市医保局作了对接,据了解,根据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在2020年9月出台的《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医保发〔2020〕37号)文件规定,未经国家医保局和财政部同意,各地不得自行扩大试点范围。今年我省将深化长护险试点工作列入共同富裕“1+5+n”重大改革事项之一、省政府十项民生实事重要任务、浙里康养”的标志性成果加以推进,列入我省试点的城市是宁波、嘉兴等,衢州市目前还不是长护险的试点地市。下步我市主动探索和研究长护险相关运行管理机制和政策,根据省医保局的统一工作部署,加快建立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人口老龄化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养老服务业发展是一项需要渐进发展、逐步完善的工作,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在发生着变化。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目标要求,结合你所提的建议,认真研究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一是擦亮“浙里康养”金名片。对标“浙里康养”,聚焦“五个老有”,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推动老龄产业发展,建设老年友好环境,打造衢江“幸福大院”、龙游“老年公寓+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常山“孝老之城”等“山区助老”模式,让各类优质养老服务真正触手可及。二是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22年完成市区、江山市(50万人口以上)《养老服务设专项规划(2021—2035)》的编制工作,编制总体思路将按照老年人居住密度配建养老机构,从“老人跟着机构走”转变为“机构跟着老人走”。三是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落地见效,在本市探索建设不少于20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为5000余名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推进养老机构结构性调整,聚焦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推动更多医疗康复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8%,每万老年人口配有 20 张认知障碍床位,培育康养联合体不少于50个。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六大功能,大力发展助餐配送餐服务,有老年人有助餐配送餐需求的社区做到服务全覆盖。四是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升。到2025年,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到25人,并逐步提高高级和技师级护理员占比。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民政局

2022年9月16日

(联系人:林丽芬,联系电话:307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