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032/2022-137086 成文日期: 2022-09-2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
发布机构: 衢州市民政局

衢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第83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7-12 16:43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办公室(法规与审批服务处) 字体:[ ]
分享:

夏菊清代表:

你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推动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建议(第83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诚如你所言,我市60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占比达到25.44%,人口老龄化程度全省排名第一。应对老龄化,相对衢州来说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任务更艰巨。如何采取有效的政策举措、创新养老服务机制,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业,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已是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工作。你所提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市委、市政府对此一直高度重视,并致力于采取系统性的措施着力补齐有关短板,解决相关问题。

一、养老服务政策保障逐步完善。先后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医养结合、老年人照顾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民办养老机构方面,明确了土地、床位建设和运营补助、融资信贷、税费等一系列政策。如对2020年12月31日前立项建设,符合条件的自建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给予不低于8000元补助,护理型的每张床位给予不低于11000元补助;租赁的每张床位给予4500元(分3年补助),护理型的每张床位给予6400元补助(分3年补助);按照老年人自理、半失能、失能三种情况给予每月每张床位40元、80元、160元的运营补贴等。此外,我们也积极向上对接,为民营养老机构争取国家部委扶持政策,如2020年为衢州逸和源健康养生养老项目(二期)争取到中央补助1700万元。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县(市、区)先后出台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行补助办法,根据每年的等级评定结果给予6-18万元/年的运营补助经费。老年人福利方面,低保政策:低保家庭中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按照低保标准全额发放(现行910元/月),目前全市共有低保家庭中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3675人。特困供养: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按照不低于上年当地城镇人均消费支出的50%确定(柯城1208元/月,其他县市区1183元/月),照料护理费用根据自理能力评估结果分档保障,目前全市共有特困人员3725人。养老服务补贴:低保家庭中60 周岁以上的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根据能力评估结果分类给予每月500元、250元、125元的养老服务补贴,用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据统计,2021年我市享受养老服务补贴人数19871人(含配送餐),发放金额826.4875万元。高龄津贴:在发放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的基础上,衢江、龙游、江山、常山对年满90周岁的增发了高龄津贴(衢江、龙游、常山100元/月,江山60-150元/月),全市域提高百岁老人长寿保健金,其中江山1200元/月,其他县市区1000元/月(国家标准300元/月)。

二、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良性发展。一是加快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目前,全市现有民办养老机构65家(含公建民营14家),占比达到56%;养老机构床位12944张,其中民办养老机构床位7644张, 占比达到59%。我市于2013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现已有龙游县广和长青养老服务中心、市逸和源·恰东篱堂等14家“公建民营”机构。二是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运营。先后引进上海海阳、杭州巾帼西丽等省内外知名养老服务品牌,培育了衢州天颐、柯城朗馨、龙游幸福堂、开化泰寿等本土服务机构承接运营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市102家已有93家实行社会化运营。三是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柯城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先后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引进衢州逸和源、杭州钱江、杭州巾帼西丽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上门为养老服务补贴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慰藉等服务。四是积极与养老产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市政府于6月30日与物产中大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健康养老领域为五大合作领域之一。6个县(市、区)分别与物产中大旗下金石集团签署了共富养老协议,目前正在洽谈的康养旅居方面有柯城区石梁镇“智多张西”、九华乡茶铺村,开化县音坑乡下淤村等项目。

三、养老服务设施供给逐步增强。一是强化养老机构建设。截止8月底,全市共有116家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床位数共12944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57%,入住率约40%。目前在建的项目有市逸和源医养中心(含养老床位850张,医疗康复床位500张)、柯城区社会福利中心(床位500张)、龙游县纽莱福医养中心(床位500张)、10家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等。二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建成102个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功能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与已建有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功能错位,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中短期托养、家庭支持等服务。三是推进社区共享食堂建设。为丰富老年人的就餐选择,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进一步推进社区共享食堂、助餐配送餐工作,全市现建有老年食堂(含中心食堂、社区共享食堂、幸福食堂)290个,助餐点287个。

四、养老服务质量有效提升。一是医养护能力不断加强。116家养老机构全部实现医养结合,其中内设医疗机构的20家,签订医养合作协议的96家。同时,为有效缓解老年人的康复护理需求,着手推进康养联合体试点建设,目前全市已建15个。二是养老护理服务队伍不断强化。相继出台了入职奖补、技能补贴、免费培训、加大竞赛奖励等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同时不断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及等级认定工作,2021 年以来免费培训养老护理员1265人,其中新增持证护理员832人,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从2020年底的14.13人提高至现在的22.22人,全市共有7位养老护理员享受了入职奖补共20万元。三是居家养老服务逐步优化。以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原点,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中短期托养服务、居家上门服务,打造“离家不离社区”的小微机构,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一站式”的养老服务。如,柯城区衢化、信安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入住近40位老人;衢江区太真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受到山区空巢老人的欢迎,已有13位老人入住。

五、特殊群体关爱服务逐步加强。一是开展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为充分了解全市老年人自理能力情况,摸清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自7月15日起对全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开展自理能力筛查。目前已完成62.04万人自理能力初步筛查和4.95万人的专业评估。二是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失能、高龄、空巢、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全市共计签约85.47万人,其中十类重点人群签约69.36万人。三是提高失智老人照护能力。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建设”列入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全市现共建有认知障碍照护专区14个,建成认知障碍床位266张,另有在建的衢江区失能照护中心(床位200张)、龙游县失能照护中心(床位296张)。同时,在开化开展实施“失智老人”关爱行动等五大行动试点,其中开展老年痴呆预防干预和心理关爱150人以上。四是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通过在社区(村)设置老年心理关爱点,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以集中或入户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实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全市现建有6个老年心理关爱点。

六、智慧养老服务加快推进。一是建立全市老年人需求数据库。在开展全市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的基础上,同步摸清老年人居住情况、养老服务需求,数据归集到“浙里康养”应用,实现对重点对象的精准识别、及时发现,通过“数据跑腿”,逐步实现从“人找服务”转变为“政策找人”“服务到家”。二是建成7家智慧养老院。根据全省统一的建设模式,按照“智慧终端+应用场景+数据展示”的方式,构建智慧服务、智慧照护、智慧交流、智慧管理、智慧安防等“五位一体”应用场景,实施一图服务和综合监管,促进养老院可持续发展。三是推进居家安全“智守护”。利用智能水表、智能门磁、烟感报警器、智能手环等物联网、智能设备实时感知老人居家动态,遇突发预警情况,能即时联系相关人员,实现联动响应,守护老人安全。如柯城区七里乡为35名孤寡、独居、高龄、失独老人安装智能设备105件,衢江区莲花乡村国际未来社区为独居、残疾老人安装智慧电表开化县为1200户独居老人安装智慧烟感与红外监测,切实为独居老人的安全保驾护航。四是探索“数智便老”行动。完成101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智能无感服务终端配备,实现刷脸就餐支付、活动签到等。此外,柯城区依托“老来伴”智慧养老应用,将智能订餐嵌入线下居家养老服务点位,实现移动端预约点餐、线下刷脸就餐功能,做到“选、点、送、用、评”全闭环服务,“云点餐”模式得到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江山市“好管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获评省民政厅数字化改革优秀案例。衢州市天颐老人之家研发了智能床垫,为在院老人提供“夜间生命监护”服务。

人口老龄化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渐进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物质文化、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在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下步,我们将充分吸收你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研究完善相关措施,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擦亮“浙里康养”金名片。对标“浙里康养”,聚焦“五个老有”,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三大体系,推动老龄产业发展,建设老年友好环境,打造衢江“幸福大院”、龙游“老年公寓+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常山“孝老之城”等“山区助老”模式,让优质养老服务真正触手可及。二是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落地见效,在本市探索建设不少于20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为5000余名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推进养老机构结构性调整,聚焦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推动更多医疗康复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提升护理型床位占比,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8%,每万老年人口配有20 张认知障碍床位,培育康养联合体不少于50个。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六大功能,大力发展助餐配送餐服务,有老年人有助餐配送餐需求的社区做到服务全覆盖。三是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提升。进一步鼓励更多院校开设老年康复护理专业,扩大招生规模,做强一批老年康复护理学科与专业。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康复、急救等技能,使养老护理员具备基本的康复和急救知识。同时,继续对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提供免费或低偿的喘息服务,对家庭照护者(配偶、子女、亲属、邻里、保姆等)开展免费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家庭照护能力。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民政局

2022年9月22日

(联系人:林丽芬,联系电话:3077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