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904J/2023-138060 成文日期: 2023-04-17
发布机构: 市经信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部门公告公示

中共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发布日期:2023-04-17 11:52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经信局 字体:[ ]
分享: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22年6月27日至8月19日,市委第一巡察组对市经信局党组进行了巡察。2022年9月22日,市委巡察组向市经信局党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市经信局党组把巡察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深刻认识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正视问题,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改正问题,切实做好整改工作。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把握整改要求。巡察反馈会后,先后6次召开局党组会研究巡察整改工作,坚持把巡察整改工作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一抓到底,持续以高度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巡察整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整改任务。巡察反馈会后,第一时间成立市经信局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杨思骏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处,负责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坚持上下联动,狠抓督导落实。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做到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带头整改自身和班子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各责任处室和下属企事业单位,按照责任分工、目标任务、时限要求,列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时间清单,细化整改措施,实行销号式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整改具体到事、责任落实到人。

在巡察整改工作中,对违规违纪的,批评教育10人,制定完善制度6项。

一、关于“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衢州提出的“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嘱托有差距,推动衢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短板方面”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打好“工业强市”组合拳。一是打造工业强市2.0版。持续推进工业强市十大专项行动,制定出台并实施《关于推进“五链融合”深化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意见》。二是抓实机制落地。坚持并优化完善专班化例会制、清单化销号制、重点工作和短板指标工作提醒函、十大专项亮晒比、“1+5”关联性指标预警监测等工作机制。三是稳进提质持续攻坚。持续开展畅循环稳工业、稳企业强主体两大攻坚行动,制定两大攻坚行动攻坚点,明确责任、细化分解。制定出台并实施《衢州市推动工业稳增长降成本三条政策意见》,加大政策助企力度,鼓励企业排产扩产,全力稳住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取得了近十年最好成绩。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排名全省第3;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6.3%,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0.3%,均排名全省第1,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1%,排名全省第3;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1%,排名全省第2。

(二)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推进高耗低效整治提升,制订并实施《衢州市2022年高耗低效企业整治工作方案》,加快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二是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完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方案,落实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2022年,全市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和亩均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5.8%、17.4%,增速分别排名全省第三和第一。三是制定出台《衢州市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2022年,新增省级认定小微企业园3个,获评浙江省四星级小微企业园1个,实现零的突破,新认定省专精特新企业110家。

(三)推进六大产业链“延补强”。一是制定出台并实施《产业链链长工作制方案》,深入实施六大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每月开展六大产业链实绩亮晒比。二是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推动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及应用。三是全力推进一批重大制造业项目投产,2022年,全市六大产业链规上产值达到17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四)加强“培大育强”力度。一是扎实开展培大育强专项行动。按照“一名领导、一个部门、一个方案、一个专班”的“四个一”服务机制,压茬推进培大育强工作。二是建立培大育强企业投资项目库。协同培大育强企业谋划一批技改项目,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链项目,加快推进浙江时代锂电、吉利三电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深入推进衢州巨化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巨化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促成项目早建成早投产。2022年,巨化系、华友系产值双双突破300亿元。

(五)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一是大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编制《衢州市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谋划筹备召开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二是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2022年,全市氟硅与电子化学产业大脑建成应用场景6个,集成开发工业APP27个,接入企业72家,形成能力组件50个,上架省产业大脑能力中心组件38个。

(六)提高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统筹能力。一是加快标志性成果打造。积极向上对接,已争取省政府在江山召开全省现场会,推广我市木门行业轻量化智改经验,相关做法得到国务院、省政府相关领导批示肯定;工业强市在线、智享生态牧场、气象指数保险智能速办获评2022年度全省数字经济系统最佳应用,数字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排名进入全省第二梯队。二是工业强市在线取得实效,应用的数据在线归集率已达到80%以上。完善总驾驶舱、培大育强等5个专项场景和企业全景等3个特色场景内容,深化“亩均论英雄”特色应用。

(七)统筹推进市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一是认真落实《衢州市工业市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推动产业项目向县(市、区)流转,对于同时符合市县要求的产业项目,优先引导向县(市、区)布局。二是加大对县(市、区)的指导、服务力度。每季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加强经济预警分析,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对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列入培大育强企业库。   

二、关于“在管党治党工作抓而不实,内部管理较宽松方面”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每季度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听取班子成员在各自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认真分析研判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促进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二是针对下属事业单位和国企的个性化特点,修改2022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相关内容,各分管领导与下属单位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和工业资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新签订2022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二)提升惠企政策兑现效率。一是认真落实《关于高标准推进惠企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按照“能快尽快、能早尽早”原则,全面推进大科创政策直达快享。二是调整申报流程、缩短兑现时间、创新拨付流程。采用“承诺+预拨+决算”的方式,对部分补助项目实行预拨制管理,兑现大科创政策4.9亿元。

(三)增强干部保密意识。一是局机关办公室对计算机等办公设备使用情况开展全面检查。二是对保密工作各项制度,开展梳理与完善,组织全体干部开展保密制度学习,每位干部签订保密承诺书。三是严格执行各项保密制度,定期开展保密检查,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

(四)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一是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登记入库、出库领用等管理要求,确保资产信息及时更新,物、账、人相符。二是建立局机关资产盘点小组,制订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对固定资产实行一年一盘点,做到账目清晰。三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项目和差旅费审批手续。组织全体干部学习社会服务采购和差旅费报销制度,进一步规范采购和报销程序。四是对办公室主任、时任办公室副主任、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及财务人员进行问责。

三、关于“在党建统领作用不够明显,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方面”问题的整改情况

(一)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将局党组每年至少2次听取机关党建工作纳入“党组工作规则”内容并加以落实。二是优化机关基层组织设置,按程序撤销市经信委行业支部。三是对支部进行人员调整补充,按程序组织换届,配强支部班子。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局机关党委《党费收缴使用管理制度》。五是对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和市工业资产公司执行董事进行问责。

(二)规范干部人事工作。一是组织人事干部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和干部人事档案的相关规定,组织全体干部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二是建立长效机制,修订完善《市经信局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和《市经信局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制度》。三是对时任分管领导、人事处处长、时任人事处副处长进行问责。

下一步,市经信局党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的要求,持续抓好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果,以巡察整改成效促进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抓好作风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学深悟透、真信笃行。二是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紧制度笼子。不断健全与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认真履行党组党风廉政主体责任,不折不扣落实好“五张责任清单”,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落细落实。打造“六治六提”作风建设行动2.0版,实施干部职工“积分制”考评,开展经信系统“十大争先”行动,提升干部服务企业能力。三是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抓好成果转化。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牵引,以工业强市十大专项为抓手,以“6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为载体,加快推动“五链”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四省边际现代产业桥头堡,确保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在全省“保二拼第一”,为打造高质量发展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最大增量。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电话:0570—8761717;邮政信箱:浙江省衢州市三江东路53号,324000;电子邮箱:251842363@qq.com。

                                                                                                                                                                                                                  


                                                                                                                                                                                                                                         中共衢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

                                                                                                                                                                                                                                               2023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