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2330800471863021J/2022-136926 | 成文日期: | 2022-08-2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衢州市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协作中心 | ||
姚门英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市“飞地经济”的建议》的提案(第0126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飞地经济”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发挥山海协作结对优势,以拓宽税源增收渠道、增强内生动力为目标,写好借力借势文章,以打造山海协作“飞地”为抓手,助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科创飞地”建设情况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打造衢州市创新发展新高地,2014年开始,我市另辟蹊径、借地发展,相继在杭州等地建设“科创飞地”,走出了一条“创新孵化在异地,产业转化在衢州”的引资引智新模式。其中,衢州海创园是我市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科创飞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核心区域,总建筑面积13.09万平方米,是杭州未来科技城创新生态圈和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方阵。目前的功能定位是产业导流、税源招引、服务企业,着力打通杭衢合作通道,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方面实现无障碍流动,打造招商大平台、产业孵化器、税源增长点。截至2022年7月,衢州海创园入驻项目89个,入驻项目中上市公司1家,瞪羚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1家,国家高新企业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
(二)“产业飞地”建设情况
2021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山海协作“飞地”高质量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了山海协作的“产业飞地”建设。我市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市县联动强力推进,在全省实现了“四个率先”,即:率先实现首个“产业飞地”签约、率先实现首个入园项目签约、率先实现6个县(市、区)“产业飞地”签约全覆盖、率先实现首批项目落地开工。6个“产业飞地”,分别分布在杭州、绍兴、宁波等下辖区县的高能级平台,即:柯城-临平、衢江-鄞州、龙游-钱塘、江山-柯桥、常山-慈溪、开化-绍兴滨海新区,每个“产业飞地”规划面积约1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入园项目23个,协议投资145.6亿元,其中11个项目已落地开工。
(三)“消薄飞地”建设情况
2020年,我市6个县(市、区)分别与结对县开展山海协作“消薄飞地”共建,分别是柯城-余杭、衢江-鄞州、龙游-镇海、江山-柯桥、常山-慈溪、开化-桐乡,总面积13.3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5.8亿元(其中薄弱村投资3.56亿元),共带动薄弱村491个,受益人口55.6万人,2020年、2021年共实现返利8503.2万元。
二、下步工作思路
该提案围绕“飞地”经济建设,从向上争取、项目招引、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下一步,将从制度建设、项目引育等方面着手,充分提升平台运营绩效。同时建议进一步强化科学管理和政策助力,着手提升“飞地”的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功能,充分发挥“飞地”为我市展示风采、彰显实力的作用。
(一)切实发挥衢州海创园引领作用。严格按照“产业导流、税源招引、企业服务”的定位,建立和完善项目入园初审机制、项目全方位服务机制、项目履约考评机制,打造招商大平台、产业孵化器、税源增长点。借力启迪科创等高端主体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力争引进一批高科技创新型项目;加强对麦乐克、斯潘威、西安中科光电等主体的跟进服务,确保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落地;深度对接海螺水泥华东总部等项目,招引一批税源项目。
(二)推进“产业飞地”实质性运作。加快推动全市6个“产业飞地”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共建双方共同完善空间布局、明确功能定位,组建运营主体,进一步健全平台共建、干部选派、协同招商等工作机制,与飞入地共商共建,紧密结合所属平台的空间布局和产业规划,着力推进平台开发与项目引进,力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
(三)加大“科创飞地”政策帮扶力度。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推出服务业招商引资政策,充分考虑“飞地”的特殊属性,突出对金融产业、总部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商贸物流业、数字经济产业的政策支持,更好的吸引人才和项目入驻。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建议从省级层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奖励、补助等方式,鼓励发达地区将符合飞出地产业导向的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团队导入“科创飞地”;充分结合“科创飞地”的建设规模、功能定位和运营特点,对在飞出地和飞入地双注册的高端人才类项目,予以母公司、子公司相关资质、材料合并认定,破解申报科技类政策难题。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招商投资促进中心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