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1700/2023-136005 | 成文日期: | 2023-02-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市水利局 | ||
2022年以来,市水利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保五争三拼第一”总目标,坚持“大干项目,大干民生”,以重大水利项目为支撑,扎实推进美丽河湖建设、水利数字化改革等各项重点工作,超额完成水利民生实事任务,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持续领跑全省。市水利局在2022年度全省水利工作综合绩效考评中获得优秀,位居全省第二。市水利局荣获水利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度省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双优秀”,其中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获得全省第二。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项目为王,水利投资创新高。2022年,衢州水利建设完成投资58.8亿元,以不到全省3%的GDP总量,完成了全省9%的水利投资额,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争取到位省级以上补助资金23.2亿元,约占全省补助资金总额的五分之一,创历史新高。全力推进开化水库、寺桥水库等15项重大水利项目建设,完成重大水利项目投资30.8亿元,完成率126.6%。加快“一县一水库”和水网连通工程前期工作,重点推进湖南镇水库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江山张村水库等16项前期项目,培育投资新动能、新增长点。
(二)聚焦美丽河湖,强化融合促共富。高标准建设“百江千河万溪”水美工程。实施龙游县灵山港全国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柯城区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等重点项目,完成10条美丽河湖、11个水美乡镇建设,努力展示衢州最美水景。推动河湖生态资源与产业发展相融合。通过柯城石梁溪、开化马金溪等全域美丽河湖创建,做活“水旅融合”文章,构建助力共同富裕的幸福河湖圈,带动沿岸居民经济收入,实现生态富民。
(三)聚焦数字赋能,整体智治促转型。铜山源水库灌区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试点。“九龙联动治水”应用衢州节点入选第二批省级水利数字化改革试点,新建衢州“节水管家”、“智慧灌区”、“安心水保姆”等特色应用,用数字赋能水利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河长在线”在衢首站试点推广,实施数据治理“一数一源”、“一长一码”,构建一站式履职巡查平台,涉水问题处置效率明显提高。推进水域监管“一件事”改革,推进基层履职效能最大化,负担最小化。
(四)聚焦节水优先,保障供水助发展。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做好优质水资源保障。打造衢州“水银行”,助企扶困稳大盘,全省首批“节水贷”项目在衢落地,向三家节水型企业发放“节水贷”5.69亿元。实施用水需求分析与监测调度,完成乌溪江下游区域(核心片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取用水情况动态分析项目专项试点,为智造新城涉水企业排忧解难。推行灌区“渠长制”,优化管理机制,提升灌区供水服务水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衢州市首创“渠长制”,服务灌区“最后一公里”》入选2022年全省地方水利改革十大典型案例。铜山源水库灌区、乌引灌区(衢州片)入选国家级节水型灌区。
(五)聚焦民生实事,除险保安惠民生。大力实施民生“夯基工程”,铺设农村供水管网405.37公里,提升农饮水供水服务水平。改造提升泵站机埠、堰坝水闸85座,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综合治理中小河流94.99公里,加固病险水库26座、病险山塘17座。全面完成龙游县庙下溪和三源岭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国家级试点建设。成功防御了衢江“6·20”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流量洪水,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科学应对历史罕见高温旱情。
(六)重塑机制体制,构建河湖长制新格局。全面落实河湖长党政领导负责制,市级河湖长带头履职,深入一线巡河,现场督办涉河湖突出问题整改,先后发布衢州市2022 年第1号、第2号总河长令,不断将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合力治水管水护水的新格局。全面推行浙闽赣皖四省边际河长制跨省联防联控机制,实现治水边界区域“信息互通、机制联通、文化融通、产业串通”。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2023年,市水利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为指导,勇扛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展现水利担当,彰显水利作为,为我市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水利力量。
1.实现一个目标:即创建全域幸福河湖。紧抓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有利契机,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全力争取幸福河湖试点,构建安全、健康、宜居、智慧、富民的全域幸福河湖。
2.擘画一张水网:即创建水网先导区。以规划为龙头,在全省大水网建设中布局市域水网,以大中型水库、骨干河流为基本脉络,构建市域内一级水网;通过骨干水网与各区域中小型水库连通搭建二级水网;再通过二级水网与区域小水系、灌区连通搭建末端水网,形成全域可调、县域可控的水资源调度保障布局。
3.盯牢一条主线:即坚持“项目为王”。结合衢州水利实际,强化底本支撑,紧跟政策风口,做好项目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建设三篇文章,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为衢州“两个先行”提供水安全保障。
(二)具体举措
坚持目标牵引、实干为先、注重过程、强化结果四大原则,聚焦六大重点:
1.在深化建设“一县一水库”上聚焦聚力。一是在建项目高速高效。加强业务指导,加快在建项目建设,推进开化水库、柯城寺桥水库主体工程建设,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二是前期项目谋深谋细。抓好衢江罗樟源水库规模论证和立项审批,推进龙游佛乡水库、江山张村水库、常山龙潭水库可研前期工作,力争常山龙潭水库、江山张村水库节点工程开工。三是存量项目提升提质。加快推进衢州湖南镇水库、衢州铜山源水库、衢江黄坛口水库、龙游沐尘水库、龙游洪畈水库、江山白水坑-峡口水库、常山狮子口水库、开化齐溪水库等水库扩容和功能调整前期论证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2.在谋划布局“一县一水网”上聚焦聚力。围绕供水、灌溉、防洪、生态四大功能,用网的理念和手段统筹解决水安全问题,强化水网建设。一是深化水库连通工程研究。开展浙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研究,推进浙中城市群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加快衢南水网(一期)建设,实施乌引干渠改造工程。深化衢南水网(二期)研究,统筹做好江山白水坑—峡口,湖南镇—黄坛口等大中型水库的连通工作研究。加快衢北水网专题研究,谋划衢江四级提水至铜山源灌区干渠项目,论证开化齐溪、常山芙蓉、柯城寺桥、铜山源等水库连通工程可行性。通过项目实施,满足浙中城市群生产生活水资源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加快骨干河湖建设。以县域母亲河为主脉络,谋划和建设一批项目,推进江山港综合治理等在建工程建设,力争开工钱塘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市本级信安湖段、衢江段。以水美乡村为节点,做好“美丽河湖+”的文章,启动钱塘江生态保护治理工程(衢州段)前期工作,深化衢江空港新城水网前期研究,以“美丽+绿色产业”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三是全力推进灌区建设。全力推进乌引灌区、铜山源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及乌溪江西干渠灌区引调水工程建设。抓好灌区规划编制工作,谋划推进寺桥水库灌区、开化水库灌区等新型灌区建设,全力打造智慧节水灌区。
3.在服务推动“一县一重点”上聚焦聚力。充分发挥水资源配置功能,全力服务涉水产业、涉水项目等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一是服务主导产业配套项目。围绕“工业强市、产业兴市”要求,以优质水资源聚焦服务六大产业链项目,谋划和推进水资源配置通道建设,推进乌引西干渠引水、西片区水系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二是服务抽蓄电站项目。全力支持衢江蛟垄、柯城抽蓄、江山抽蓄等项目可研阶段前期工作。协助谋划好龙游抽蓄、常山县东案乡抽蓄等拟在中期推进的抽蓄项目,向上做好对接,服务项目尽早入选抽蓄电站项目发展规划。三是服务重大涉水项目。以航电、交通、旅游等重大项目为重点,服务推进常山港航运项目建设,抓好涉水工程质量监督。积极做好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参谋,提供水利技术保障,及时推进杭衢高铁、衢丽铁路等重大项目涉水审批工作。跟踪服务龙之梦等旅游开发项目,推进项目配套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4.在全力争取“一县一试点”上聚焦聚力。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抢抓上级政策风口,以市、县为单位积极争试点育亮点,为水利发展赢来空间、资源和机遇。一要争试点。千方百计争取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县、省幸福河湖建设示范县等一批试点,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深化衢州九龙试点(衢水智治)应用、水域监管“一件事”数字化改革试点建设工作。二要育亮点。以数字化改革、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利基础设施确权、水利投融资改革、水价改革等为重点,结合区块特色,积极推进地方水利改革创新工作,打造水利工作“衢州样板”,形成一批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全力争取国务院、省政府督查激励。
5.在着力改善“一县一民生”上聚焦聚力。以问题为导向,以民意为根本,切实抓好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一要聚焦点,补短板。大力实施民生“夯基工程”,着力消除农村饮用水薄弱点;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机埠堰坝;打造城乡15分钟亲水圈,促进百姓增产增收。二要聚重点,做样板。实施病险水库、病险山塘除险加固工程,深化小流域山洪灾害防治和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作,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聚力优化政务服务“一件事”改革,力争尽早实现涉水审批服务跨省通办、一窗联办,不断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6.在深入谋划“一县一课题”上聚焦聚力。围绕“五个维度”高站位“领题”、高效率“解题”、高质量“破题”,在水利项目谋划上下功夫。
一是项目维度。牢牢抓住“项目为王”主线,围绕规划谋项目。以水网规划、城市规划、工业产业规划等为引领,开展专题研究,谋划项目。围绕政策风口谋项目。强化政策敏感度,吃透研究好上级政策,谋划好与上级思路相匹配的重大项目。围绕民生需求谋项目。聚焦老百姓的痛点、焦点、难点问题,补短板、拉长板谋划项目。围绕发展趋势谋项目。注重趋势研判,把握资源要素的底本,谋划好储备项目。
二是要素维度。着力解决“水从哪里来,水往哪里去,如何用好水”系列课题研究。保障工业用水。科学研究工业用水保障问题,加快节水技术推广,降低万元GDP水耗指标。保障城市用水。围绕“大三城”“小三城”建设目标,强化城市供水保障。保障农业用水。围绕“最后一公里”问题和部分造地复垦项目的“缺水”问题,谋划系列项目。保障生态用水。强化水资源供给、洪水泄放等统筹调度,确保入城生态用水量丰质优,维护好大花园核心景区靓丽底本。
三是产业维度。要推动水资源市场化。围绕全省水资源配置战略,研究区域水量交易可行性,探索建立水资源市场化交易配套的制度体系,提升水资源价值空间,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益、高效率方向转移。要推动水资源产业化。围绕市政府涉水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深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统筹优质水资源保护和开发,积极谋划和建设水资源配置通道,打造衢州引进特色饮品、生物医药、高新科技等涉水主导产业重要平台。要推动水资源融合化。加强水资源与水域经济发展融合,强化水域规划,加大水域与土地资源整合,探索水域产权化和经营权开发,聚力招商引资,做好“水利+”文章,进一步提升水域经济价值。
四是文化维度。做好“堰”字、“源”字、“红”字三篇文章,提升水文化内涵,铸就水利引领精神。做好“堰”字文章,以姜席堰、石室堰为载体,挖掘水文化DNA,打响文化品牌。做好“源”字文章,以江山张村古涵洞、开化何田、龙游泽随古村落为载体,讲好衢州钱江源“源头文化”。做好“红”字文章,以乌引、铜山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信安湖国家水利风景区为阵地,进一步弘扬水利红色精神。
五是改革维度。探索管理机制改革。保障水利投入、建设、管理、运行良性发展。“两手”发力,通过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推进水资源高效配置和节水型社会建设。探索水利市场融资改革。聚焦融资改革,强化水利基础设施确权工作,拓宽资金市场化准入渠道,解决地方财政资金不足问题,扩大项目建设投资规模。推动水利数字化改革,推动水网智慧化研究,深化数字化改革试点建设,为决策精准化提供保障。深化水土保持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实现流域焕新,土地生金,真正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