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330800147730331Y/2022-136975 成文日期: 2022-06-3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衢州市供销社

衢州市供销社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2-10 11:51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供销社 字体:[ ]
分享: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市第八次党代会、市“两会”多次提及“供销元素”。其中,“三衢味”品牌培育、“三位一体”改革、推广“龙头富民联合体”新模式,做实“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富链等内容被写入党代会、市“两会”报告,成为了做活乡村振兴大文章的有力抓手。全市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供销社的各项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六治六提”作风建设行动,围绕“共同富裕”,持续放大“供销元素”,以“三衢味”区域公用品牌深化提升为总抓手,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做大做强社有经济,以实干争先的赶考姿态,扎实推动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谋划创新促进农民增收的“衢州模式”,打造山区26县共富样本,为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供销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亚运会为契机,“三衢味”品牌培育再突破。以“三衢味”品牌为抓手,以“鲜辣衢州”为主题,坚持在品牌打造上一体化推进、在品牌管控上标准化引领、在品牌宣传上全方位发力、在品牌营销上多渠道融合,为优质农产品打开销路,实现农业增值增收。4月14日,衢州三衢味品牌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为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官方山珍供应商,“三衢味”是本届亚运会官方供应商中唯一与“共同富裕”相融合的项目,也是唯一的区域公用品牌。今年1-6月份,衢州三衢味公司实现销售额4358.24万元,“三衢味”授权企业实现销售额35亿元。一是发挥亚运红利开新局。“三衢味”走进亚运会,为授权企业发展提供国际平台。5月7日-11日,以各县(市、区)授权企业为单位,轮流开展亚运专题培训,推动企业严格质量品控,升级提档产品包装,以亚运为跳板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已有103家授权企业推出“三衢味”系列包装;积极筹备官方发布会、迷你马拉松、鲜辣美食周、助企纾困促消费等系列活动,最大化享受赛事红利,开创品牌培育新局面。二是抓好宣传推广占先机。在杭州东站、衢州客运枢纽、机场、高速出口等人流量较大场所持续投放品牌宣传广告。与FM104.5旅游之声合作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的味道——三衢味”主题宣传。春节期间优选柯城麻饼、衢江柑桔、龙游发糕、江山蜂蜜、常山胡柚、开化冻米糖参加浙报集团融媒共享联盟“新春走基层·26县山货闹新春”活动,累计浏览量超200万人次。2家授权企业入选“品字标浙江农产”;13款“三衢味”产品入围衢州特色产品伴手礼。5月份,《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形象馆》上线全球发布,“三衢味”成为首批入馆品牌。三是强化产销对接拓销路。组织企业参加五四“青春衢州献礼二十大”网络直播、“‘鲜辣衢州·三衢味’信安头条,今天我主播”、杭州老年生活节、非遗进省广电等系列活动,先后举办“三衢味”走进杭州海关、省委党校、衢州军分区、舟山机关事务中心等展销活动。与四川绵阳、新疆乌什加强对口协作,探索构建三地特色农产“牵手礼”、“共同奔富供销汇”产品销售等项目合作。四是加快线上发力增收益。依托天猫旗舰店、抖音店、微信小程序等自有线上平台,开展直播闹元宵、618限时秒杀等活动,将活动流量变现为销售量。1月份开展“三衢味”年货节促消费活动,线上开设店铺129家,发放消费券165万元,订单量突破10万份,产品销售近500万元。6月初开启“三衢味”直播迎端午,活动期间粽子销售达15.1万元。

(二)以农合联换届为重点,“三位一体”改革再深化。在机制创新、服务协同、政策扶持上持续发力,“三位一体”改革步入新阶段。柯城区农合联列入省级“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创建单位,市本级和其余5个县级农合联创建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全市累计建成产业农合联35个,培育了一批优秀示范典型。衢州市农合联会员单位早田农业公司实施“产前定心、田头定标、产品定质、市场定量”的“四定”共富法,打造共富共同体,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得到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的批示肯定。一是农合联换届走在全省前列。压紧压实属地责任,制定计划、倒排时间,推进县乡农合联换届工作,5月30日,63个乡镇农合联全部按期完成换届,柯城区新建航埠农合联,6月29日,6个县(市、区)农合联全部按期完成换届工作,率先在全省完成县(市、区)农合联换届。同时,积极筹备市农合联换届相关工作。二是“四定”共富法推广初见成效。在全市系统推广“四定”共富法,建设共富共同体,加快推进联农共富,在全市系统学习推广。组织县(市、区)社赴早田农业学习交流。目前,六个县(市、区)都已经形成了龙头富民“四定”共富法的推广应用方案,“四定”共富法的数字化改革场景应用,列入了省社的试点建设内容。柯城区打造柑橘产业为“五带”联农共富体,衢江区打造茭白产业“四定”共富体,龙游县打造花菇产业“四定”共富体,江山市打造蜂产业“四定”共富体,常山县打造胡柚产业“四定”共富体,开化县打造清水鱼“四定”共富体。三是信用服务有效支撑。今年以来,在农村小额普惠贷款实现全覆盖、“政银担”服务为涉农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基础上,市供销社、市农合联执委会与市内多家金融机构开展“供富贷”金融服务战略合作,进一步提升农信金融服务水平,打造金融版“共富供销”。“十四五”期间将为全市供销系统企业、农合联会员、“三衢味”授权企业等涉农主体提供总额超过350亿元的意向性投融资支持。与中国银行衢州市分行合作推出“三衢共富贷”等新金融产品,实现利率更低、条件更优的贷款服务,至今已为三衢味授权企业提供2.6亿元低息贷款。与市中行合作,创新推出全省首个以农合联为主导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融资项目—“衢州椪柑”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质押贷款,为全市柑桔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新的金融“活水”。

(三)以公司运营为抓手,社有经济实力再壮大。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今年年初以来,打破社有企业衢州兴合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未实体化运营的局面,成立全资控股衢州供销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建投、城投等单位成立未来社区运营公司,以“共同奔富供销汇”平台为主抓手,深耕未来乡村和未来社区。今年市本级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3%。一是“共同奔富供销汇”初具雏形。线上打造“邻礼通+邻礼团”。利用“邻礼通”小程序,将山区收购农产品、“三衢味”产品、农合联会员企业产品等转移到网上销售。依托邻里间的“团长”队伍基础,整合体制内外资源,有效打通农产品保供最后一百米。线下重点打造“邻礼柜+邻礼节”。布设“邻礼柜”,开拓N条供应渠道,使生鲜农产品通过短途冷链配送,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当地农户直达“邻礼柜”。开展“邻礼节”活动,把农村的“墟日”搬进社区,以农产品为媒,让社区居民成为赶墟人,目前,供销数字公司已经布局白云、斗潭未来社区和市机关食堂,“共同奔富供销汇”服务站入驻三地;数字公司与未来社区运营公司成功举办共富供销“邻礼节”,被多家省级媒体报道。供销数字公司已受社区共享食堂、学校、医院等多方邀请布设“共同奔富供销汇”生鲜柜,经营局面已经打开,。二是社企分开实现效能提升。为理顺社企关系,推进社企分开,配齐配强社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班子,增加公司管理和经营人员。年初,调整兴合公司班子,专门配备1名市管干部担任公司董事长,招聘公司管理层总经理1名,招聘办公室财务等工作人员3名,组成市供销社理事会—市社资委—社有资本运营主体—出资企业的公司管理架构,明确权责。在社企分开的基础上,强化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按照《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实施兴合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公款竞争性存放管理办法、兴合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规范人员管理和薪酬待遇,规范下属企业公款存放,规范财务管理,减少资金风险,提高资金收益,提升内部管理能力。三是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探索。目前全市系统现有基层社67家、专业合作社175家、村级综合服务社877家。上半年,新建盘活基层社4家,新建村级综合服务社52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基层供销社发展新模式。组织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供销社、市气象局、工商银行衢州分行赴常山县供销社、新昌乡人民政府专题研讨,研究资源整合、联动解难,进一步加强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培育壮大供销社社有经济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招商引资实现突破。经过不懈地对接争取,省浙农集团投资5亿元的多功能综合性为农服务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7月11日在开化正式签约,该项目的发展会给衢州农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红利。各县(市、区)也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为壮大社有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四)以保供稳市为己任,抗击疫情再发力。在衢州 “3.13 ” 疫情中,全市供销社在关键时刻尽锐出动,突出主责主业,发挥职能优势,储备供应不耽搁,春耕备耕不断档,全力筑牢物资保供屏障。全体党员干部全情投入“包区清楼”“包乡清村”志愿服务。市社党员干部服务斗潭社区,24小时坚守“不打烊”,与社区干部并肩战斗,协助完成4轮全员核酸检测共10096人次,入户调查1600多人次。各县(市、区)社也积极服从当地党委、政府要求,全力投入到抗疫一线,逆行出征,谱写供销干部奉献赞歌。督促全市供销系统农产品企业、“三衢味”授权企业加强产销对接,增加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禽蛋等重要生产生活必需品的市场投放和周转库存,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组织向“三区”居民和抗疫一线赠送60余万元防疫物资、1500份爱心蔬菜,配送隔离餐2万余份,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在做好本地保供工作的同时,竭尽所能为其他涉疫地区提供支持,累计为上海提供物资保供包10.5万份、价值300万元,以及大米保供包9万包、总数量140吨。以全市供销系统11家省级春耕保供重点农资企业为重点,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资储备供应。同时,依托“供富大篷车”流通配送体系,采取电话预约、送货到户等方式,将各类农资直接配送到店、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满足春耕生产需求。供销社的抗疫工作得到了各级媒体的关注和各界的肯定。据不完全统计,抗疫期间学习强国、全国总社、中华合作时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各级各类媒体推广、发布全市供销社系统抗疫信息80余篇。

(五)以助企纾困为重点,为农服务再提升。一是惠企政策加快兑现。根据省、市相关工作部署,迅速响应,抓紧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千方百计缓解企业困难,把惠企政策和惠企资金快速、规范、高效地送到企业手上。先后印发《关于衢州三衢味品牌发展有限公司对授权企业的服务办法》、《“三衢味”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大商贸政策奖补资金兑现办法》等文件,尽心服务,精准助企。截至目前,完成惠企政策兑现金额492万元,占全年兑现资金总额比82%。二是为农服务卓有成效。今年1-6月份,全系统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45.89万亩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14场,培训400多人次,经营主体纾困124家,春耕以来让利销售33.7万元。开展春耕送肥活动,为全市所有种植业相关产业农合联、粮油联合社等主体送肥37万元。积极联系大型商超、农产品加工企业,帮助农户解决滞销花菜、雷笋、蚕豆等蔬菜110多吨。供富大篷车送农资、农技、农机具、农贷、日用消费品下乡及农产品进城等服务到田间地头,我市先后开通大篷车34辆,配备服务人员76人,开通线路26条,覆盖310个行政村,累计服务达56.2万公里,助农增收945万余元。

(六)以“六治六提”作风建设为载体,党建工作再夯实。一是开展党建统领“三位一体”共富示范带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以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为总方针,以党建统领为总牵引,发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的支撑作用,聚焦“党建+农合联+经营公司”的合作理念,引导农合联、村集体、基层供销社、农技推广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农业龙头企业等抱团发展,构建以农合联党建联盟为基础的生产、供销和信用“三位一体”联农带农共富体系,努力探索山区县强村富民集成改革新路径,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衢州经验”。重点突出市场化经营方向,坚持“系统集成、特色发展、抱团经营”的基本原则,完善“1+6+X”(成立农合联党建联盟、建设6条“三位一体”党建共富带、培育X个共富共同体。)工作体系。该项目已经纳入2022年度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要点。二是扎实推进“六治六提”作风建设。自市委部署开展“六治六提”作风建设行动和“警示教育月”活动以来,市供销社先后召开了党委会、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全面从严治社部署会,第一时间制定相关实施方案,推出警示教育“六个一”活动,目前已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实地警示教育、廉政法规测试等活动,全社机关干部直面问题,共排查问题15个,制定措施11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考准考实作风指数。结合实际制定了“六治六提”十大机制,设置6个赋分项和5个加扣分项,对每位干部的“六治六提”作风建设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精准描画干部作风画像。1-5月,共评选出机关“两专先锋”10人;对6个县(市、区)社开展月度作风指数考评,排名结果每月张榜公布。5月份,常山县社、龙游县社分列第一、第二位,获月度作风指数流动红旗。通过量化考核,将重实绩与守底线结合起来,实现干部作风可考、可比、可视,推动“庸、懒、散、慢、推、拖”问题无处遁形。三是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两专大讲堂”,每2周组织一次集中学习,邀请外单位专家领导授课。严格“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开展“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活动,提升机关干部能力和水平。每季度组织开展全市供销系统“比晾晒”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市系统比学赶超的紧迫感和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提升干部两勤两专水平,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争先创优。

上半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四定共富法”得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的批示肯定,党建统领“三位一体”共富示范带建设得到省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陈利江肯定和指点,农合联换届工作、“共富供销汇”等工作分别得到市委市政府、省社领导肯定。1-6月全市销售总额等指标在全省排名有提升。但也应该看到,当前全市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社有经济总量偏小,联合合作能力弱,各项经济指标还有待提升;“三位一体”农合联平台作用发挥欠缺,与产业农合联利益联结共享机制缺乏,联农共富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基层组织体系的带动作用和服务功能还不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夯实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破解。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推进举措

下半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将继续锚定“保五拼三争第一”目标,主动融入全市大局,全面紧起来、严起来、实起来,把作风体现到政治忠诚、担当作为、实干为民上,着力推动“三衢味”品牌迭代升级、“三位一体”改革持续深化、社有经济发展壮大、供销社治理水平提升等工作,真抓实干,只争朝夕,塑造变革,以作风大转变推动衢州大发展。

(一)持续推进“三衢味”品牌培育。推动市政府加快出台《“衢州有礼·三衢味”百亿产业集群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对照2022年工作任务书,以“鲜辣衢州”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打造“绿色、健康、放心”的衢州农产品形象,全力实施“衢州有礼·三衢味”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把升级版的“衢州有礼·三衢味”打造成产业赋能新引擎、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和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平台。一是做好“加法”文章。做好“体育+”深度融合文章,适时举办官方发布会、线上马拉松、鲜辣美食周等系列活动,实现亚运赋能。将“衢州有礼·三衢味”基地融入乡村大花园、诗画风光带、未来乡村、联盟花园等建设,推动文旅产业融合。2022年,纳入乡村旅游线路的基地12个以上,培育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基地1-2个。二是健全运营体系。在现有3家“三衢味”品牌经营主体基础上,进一步做强供应链、销售链。2022年,新增授权产品150个,培育示范基地20个,新建市外旗舰店(体验中心)1家以上,新建或改造提升示范营销网点30个以上,衢州三衢味公司年销售额破亿,授权企业产品年销售额突破90亿元。三是打造网红爆品。开发“衢州有礼·三衢味”凉拌粉干等衢州特色预制菜,亚运、衢绵、衢乌等伴手礼、牵手礼,开展“三衢味”促消费活动,打造名品、爆品,提升品牌溢价能力。举办面向主要城市群的推介会、辣味赛及促消费等活动,融入城市品牌各城市推介会,全年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活动20场以上。四是加强品控管理。完善产品质量标准,完成种植、畜禽、水产、加工食品、特色小吃等5大品类评价标准制定。加大抽检频次,实现“衢州有礼·三衢味”产品全品类全覆盖,对山珍(蛋类)等三衢味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官方供应商产品依据亚运标准进行加强检测。加快编制“三衢味”品牌发展报告和“三衢味”综合报告(白皮书),加强品牌字号和商标保护,完善退出机制。

(二)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加强“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创建,抓好《以龙头富民“四定”共富法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坚持把农合联打造成为带动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平台,促进更多服务功能、合作组织聚合到农合联,全方位提升生产、流通、信用、环境等各项服务能力,打造全方位、综合性为农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农合联运管机制。加强农合联执委会建设,完善为农服务资源内聚外联机制;健全监事会工作机构,提升监督能力。扎实做好市本级农合联的换届工作。二是推行龙头富民“四定”共富法。大力推广“四定”共富法,联结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农合联、小型专业合作社和山区农户等涉农主体,构建龙头富民联合体。每个县(市、区)供销社打造1个“四定”联合体,形成一条“四定”产业链。力争通过1年努力,“四定”联合体全市域建成、开展实质性运作、助力可持续增收、实现影响力提升,取得创新成果复制推广的实际成效。三是扎实推进产业农合联建设。进一步整合产业农合联内部专业功能,联结外部服务资源,建立和深化利益联结机制、经营指导机制和二次分配机制,打造全服务链的利益共同体。全年新建产业农合联6家。四是提升信用金融服务能力。联合农信担保公司为农合联会员提供信贷、融资、担保等信用服务,加大会员授信范围,负面清单以外的会员全部纳入小额普惠贷款授信范围,推动金融机构扩大和优化对会员100万元以下免担保贷款服务,联合金融、保险机构新推出“共富贷”等地方特色金融信贷产品和涉农保险产品。2022年,力争农合联会员100万以下免担保贷款额超5亿元。扎实推进基层农担体系建设和政银担试点工作,争取2022年省农信担保额超5亿元。

(三)持续推动联农共富。一是打造“共同奔富供销汇”。运用CSA(社区支持农业)理念,打造“共同奔富供销汇”平台,在线下开设供销综合服务社,在社区、机关食堂等布设智能无人供销柜,实现农产品生鲜直达。在线上,开发“邻礼供销”小程序,销售山区收购农产品、“三衢味”产品、协作帮扶地区农产品等。有效联通乡村、社区两端,拓展山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构建山区农户可持续增收、城镇居民可持续受益的模式,打造农业农村十大标志性工程。二是打造2.0版“供富大篷车”。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在人才、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政策支持,如衢江区、龙游县抓住省商务厅“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开化县抓住“浙江青年志愿者助力‘供富大篷车’专项行动”试点县契机,逐步完善“供富大篷车”工作的运行考核机制,确保工作常态长效、农户增收受益。进一步拓展线路数量,规范运行机制,保障服务质量。积极参与“共同奔赴供销汇”项目,实现供富大篷车与线上“邻礼通+邻礼团”、线下“邻礼柜+邻礼节”的联结。结合数字化改革,打造“网上供富大篷车”,打通山区农产品进城的线上渠道。开展“供富大篷车互查互学互促”交流活动。到2022年底,服务范围覆盖351个行政村,实现居住人口少、留守老人多,消费服务供给不足、农产品流通不畅的偏远山区等重点地域“共富大篷车”服务全覆盖。

(四)持续壮大社有经济。以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为目标,加强社有企业经营能力和经营规模,发展壮大社有经济,推动社有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抓项目建设,发展壮大社有经济。市本级重点打造“共同奔富供销汇”项目,各县(市、区)供销社牵头实施不少于2个项目,重点抓好开化浙农集团多功能综合性为农服务项目、江山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综合体等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打造联农带农共富标志性成果,发展壮大社有经济。二是健全管理体制,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产权、股权、薪酬、人事等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办法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增强社有企业发展活力。指导供销数字科技公司,规范和健全企业经营决策机制。配合兴合资产公司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完善社有资产监管制度,明确社资委和兴合资产公司权责清单、制订社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制度;加强租金和投资分红等收取,做到应收尽收,开源节流,落实资金竞争性存放,提高资产收益。督促指导下级供销社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积极发展社有经济,进行财务管理和筹划,全力提升各项经济指标,争取年末考核争先进位。

(五)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推进“三务”融合,助推联农共富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实教育引导。持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以多种形式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大力开展“六治六提”作风建设行动,向“庸、懒、散、慢、推、拖”等作风突出问题重拳出击,营造“保五争三拼第一”的浓厚氛围。创新学习载体,牢牢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常态化开展“党性党纪一刻钟”警示学习,突出两勤两专,开设“两专讲堂”,开展“供销干部话共富”等系列活动。实施“四定争先”工作法考核,探索推进变革性组织管理模式,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二是强化党建联农。开展党建统领“三位一体”共富示范带建设,落实“1+6+X”工作体系:组建“三位一体”农合联共富党建联盟,在示范带上培育100个党建、产业、服务一体融合的联盟示范村,到2024年底联盟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100万元以上,打造基层党建与“三位一体”改革相融合的标志性成果。以开化县“红色贸易线·党建共富带”为试点率先推进,全市6个县(市、区)各打造一条独具特色的党建统领“三位一体”共富示范带。在示范带上培育X个“点型”“链型”“群型”共富共同体,发挥农民合作基金、供销社合作基金的作用,出资入股强村公司,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一村一品”,通过搭平台、谋项目、建载体,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反哺农村农民,带活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强村集体自主“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