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306N/2023-143945 | 成文日期: | 2023-12-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市资规局 | ||
民进衢州市委会:
你们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强化规划引领 优化空间布局 以市区一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的提案(第307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近年来,我市加快构建“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努力以高质量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取得阶段成果如下:
一是5个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全部完成。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上位规划传导要求,市、县级总规(1+4)已通过同级人大审议;乡镇级总规形成阶段方案。初步构建了上下有机衔接、层层传导的三级总规体系。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线成果于2022年9月底经自然资源部批准正式启用。
二是32个专项规划编制协同推进。全面落实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要求,全面梳理8大类共32个国土空间专项规划项目清单。与总体规划编制同步开展城市综合交通、历史文化名城、环卫设施、人防、绿地等20余项空间类专项规划编制,积极做好各类城市各类公共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的空间预留。
三是重要片区规划研究有序开展。聚焦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超前开展《科教新城规划研究》《衢州市区详细规划实施评估》《江北片区战略研究》以及烂柯山片区等城市重要片区规划研究,为详细规划修编和重大项目选址奠定研究基础。
当然,受多重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市存在城镇化率偏低,城镇体系不完善,城乡空间碎片化,中心城区结构松散,空间效率低下,城乡空间格局亟待优化等短板。对这些问题,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已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2022年全面部署实施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下一步,将以市委八届二次全会为新起点,重点紧扣打造十个“桥头堡”为主载体,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强化规划引领,持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以市区一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中心城市建设。
一、强化多规合一,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加快构建“总规引领、专规协同、详规管控”的规划传导体系。一方面,发挥总规引领作用,强化部门间协同,加快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建设,做好专项规划协同编制、详细规划实施评估和重点单元规划编制。另一方面,强化“全市一盘棋”思想,做好市、县、乡镇三级规划传导和贯通;力争年内完成市、县级总规报批稿的修改完善,加快乡镇级总规编制工作。
二、强化市区一体,优化市区国土空间格局
目前,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正加快修改完善。本轮国土空间规划,通过积极争取,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衢江区主体功能区定位由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调整为省级城市化地区,形成更利于市区一体发展的功能格局。同时,已经将强化主城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中部生态田园城镇发展同心圈纳入总规。下一步围绕空间布局,将强化三方面工作:
(一)优化“一主、一环、两片”的市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主”指城镇集中发展主核心。强化主城区中心城市功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质、突出城市特色,打造支撑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发展的综合配套主核心。“一环”指中部诗意田园环。依托主城区周边优质田园生态本底,整合主城区周边农业综合体、旅游综合体、未来社区等特色功能组团,结合风景慢行道串联,构建主城区外围集郊野休闲、文化体验、现代农业功能于一体的中部诗意田园环。“二片”指分布在市区南北以生态涵养保护为主的两大片区。北部生态涵养片包括七里省级风景自然公园、千里岗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北部片区以主体生态保护、工矿适度开发、旅游重点提升为方向,引导重点乡镇发展。南部生态涵养片包括紫薇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乌溪江国家级湿地自然公园等,南部片区以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为重心,有序引导人口梯度转移。
(二)优化市区“一主八圈”的城镇空间格局。突出一个主中心。衢州主城区内保障重点平台主体发展,落实完善四省边际中心十个“桥头堡”功能,优化居住环境品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有序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主城区同时兼顾周边邻近乡镇的融合发展,辐射带动邻近乡镇品质提升,包括万田乡、姜家山乡、石室乡。打造市区八个城镇圈。提升以重点镇为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重点镇在片区发展中的服务集聚和功能带动作用。“八圈”分别为莲花城镇圈、廿里城镇圈、航埠城镇圈、石梁城镇圈、大洲城镇圈、杜泽城镇圈、上方城镇圈、湖南城镇圈。
(三)形成“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乡集镇”4级城乡体系。引导资源要素向中心城区集聚,建设衢州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合理配置重点镇资源要素,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控制一般镇发展规模,改善生活环境品质;引导乡集镇减量发展,改善市区城乡碎片化发展问题。
三、强化功能提质,促进中心城区提能升级
(一)优化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空间格局。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三城融合、两江共兴、组团发展、南北画屏”的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空间格局。“三城融合”是大小三城的融合与协同发展。以小三城南孔古城、核心圈层、高铁新城为主引擎,提升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水平,打造最具辨识度的核心板块,进一步形成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以大三城智慧新城、智造新城、空港新城为主平台,加快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持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以生态、功能、交通形态为抓手,协同一体发展,打造衢州中心城区大美格局。“两江共兴”指以衢江和乌溪江城市发展轴为承载,拥江而立、拥江而兴。在两江两岸打造具有衢州辨识度的精华区块,增强四省边际中心市核心功能的辐射带动力,推动十个桥头堡高质量建设。“组团发展”指形成智慧新城、智造新城、老城片区、江北片区和衢江新区五大组团融合发展。“南北画屏”指中心城区诗画风光屏和山林生态屏,以“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为导向,通过对田园空间和农林生态空间的优化布局,打造精致靓丽的诗画风光带,并促进城市形成紧凑集约、高效发展的空间格局。
(二)落实十个桥头堡建设空间保障要求。本轮国土空间规划中,贯彻落实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坚持“保护优先、保障发展、优化格局”工作路径,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实现“两减一增”。统筹预留好涉及交通物流、现代产业、人才科创、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等各类建设用地空间,为打造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十个桥头堡”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资源要素保障和发展空间支撑。
(三)超前谋划未来发展空间规划研究。一是开展重要区片研究。深化老机场片区功能定位研究,同步进行智慧新城姚家片、姜家山片等未来发展空间研究。二是开展重大课题研究。着力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科技创新策源地、转移转化引领地、五链融合示范地和拥江发展标杆地,助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江北片区未来发展。三是开展重大平台研究。围绕智造新城创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这个目标,聚焦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着力解决产业工人居住问题,深化高新片区产业工人居住区布局研究。
四、强化城乡融合,推动乡镇特色跨越发展
(一)以“14930”城镇体系结构引导人口集聚。在城镇发展上落实“做强中心城市、做特县城、做优城镇”的发展策略。全市形成“14930”的城镇体系结构,引导城镇建设拓展空间、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农民搬迁集聚点优先向中心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布局,同步做好“8+36”个(市区“3+16”个)共富集聚点的空间落位安排,引导人口向城市和重点镇集聚。
(二)以集聚共富城镇圈实现公共服务共享。全市域形成“市级主中心—区县级中心—集聚共富城镇圈—社区生活圈”四级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分级设施配置标准,统筹落实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空间。创新提出打造26个集聚共富城镇圈(市区8个),以重点城镇为核心,集中配置辐射周边乡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优质公共服务高效共享,提升重点城镇人口集聚吸引能力。后续可进一步在政策层面,引导推进同一城镇圈内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三)以乡镇规划导引实现规划层级传导落实。市区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空间格局和重大任务等,通过发展指引、指标约束、空间指引、名录管理、控制线指引等方式,传导落实到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及后续详细规划中,实现重要规划内容的上下传导与落位,对不同资源禀赋特点的乡镇进行发展引导,积极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功能,完善服务配套,加快跨越式发展。例如,航埠打造成为工贸、旅游为特色的综合型城镇,石梁打造成为特色旅游为主导的综合型小城镇。
感谢你们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们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