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306N/2023-143936 | 成文日期: | 2023-12-0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市资规局 | ||
胡炳泉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提高亩均效益的建议》的提案(第037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为贯彻落实“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我市自2022年开始,由市资规局牵头,在全市域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把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有力抓手,亩均效益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7.4%(排全省第3,超出全省平均7.9个百分点),“十四五”以来,尤其是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年均增速达到22.1%(排全省第2,超出全省平均9.6个百分点),绝对值从2016年的6.8万元/亩(占全省比重31.3%)提高到2022年的17.6万元/亩(占全省比重50.4%)。2023年,全市完成工业用地全域整治协议签订6080亩,腾空清理2479亩,拆除平整1155亩,做法成效分别2次受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文光和副省长卢山的批示肯定。《中国自然资源报》刊登我市整治文章《打好工业用地有机更新“组合拳”》。2023年3月,省自然资源厅向王广华部长汇报全省节约集约工作时,推荐介绍我市工业用地全域做法。在2022年度“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考核获得第一档450亩指标奖励。
如你提案所言,在整治过程中确实存在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工作机制有待优化、政策制度有待完善、二次利用有待加快等问题。针对这些建议,我局会同市经信局及相关区块开展深入研究,认真吸收应用,部分工作已列入单位重点工作议程,结合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顶格部署,强化市级顶层设计。全市召开工业强市暨工业用地全域整治大会,出台发布了《关于印发衢州市工业用地全域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工业用地全域整治若干举措>的通知》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部署,开展实施“341”工程,计划三年内完成工业用地全域整治4万亩,开发城镇低效用地1万亩。明确了2023年工作任务连片整治8000亩,分解下达至区块,细化考核办法,分别按照协议签订、腾空清理、拆除平整等内容设定考核指标,系统化推进整治工作。
二是数字化应用工业用地调查。依托省厅浙地智用数字化场景,全面开展工业用地调查,绘制低效工业用地数字地图,做到整治区域工业用地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结合实地走访,全面摸排工业园区、工业企业亩均效益及实际经营状况等各项指标,梳理确定辖区内低效企业名单。指导各区块制定“一企一策”处置方案,江山市、智造新城、衢江区均采用领导挂联企业“一企一包干”的责任落实机制开展整治。
三是不断完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根据省亩均办统一政策导向要求,结合本地企业合理建议,每年对评价机制进行迭代优化,为资源要素配置夯实基础。通过调整,评价对象从规上工业企业、占地1亩以上规下企业拓展到工业企业全覆盖;分类等级从ABC三类到ABCD四类;评价指标从亩均税费、单位能耗税费、单位排污税费、税费规模等四项指标调整为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单位能耗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研发经费占营收之比六大基础指标。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在企业培育、科技创新、扩大有效投资、节约能源等方面设置了加分、提降档、过渡期、豁免等调整规则。针对我市企业数总量偏少,分行业评价样本不足的情况,设置分行业亩均税收超额加分事项。
四是持续深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机制。经过探索,在综合评价工作不断夯实基础上,2018年,亩均评价结果开始推广应用,通过叠加运用各类资源要素配置机制,优先支持A类企业,鼓励引导B类企业、帮扶提升C类企业,倒逼整治D类企业。2018年至2022年间,通过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正向激励A、B类企业,累计支持财政奖补资金36.4亿元、减免城镇土地使用税6.8亿、新增供应用地1.56万亩、支持用能指标224万吨标煤,反向倒逼末档企业,累计征收差别化电价5270万元、削减用能指标16万吨标煤。
五是持续推动低效企业整治提升。2018年始,已启动两轮,分阶段分企业施策,扎实开展低效企业改造提升。第一轮主要整治对象是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企业,新一轮(2021年始)主要整治对象,2018年至2020年间,累计完成1216家企业改造提升、盘活用地1.58万亩、腾出用能空间8.32万吨标煤;2021年启动新一轮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行动,制定并实施衢州市高耗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把低效企业指导标准从亩均税收1万元提高到3万元,结合亩均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以各区块为责任主体,因地、因企制宜,合理核定整治对象,在指标标准基础上,移除投资建设期内、培育中新兴产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等情形的企业,动态更新、清单化管控,依法依规分类整治,到2022年底,整治帮扶高耗低效企业1061家,盘活用地近2万亩、用能空间近54万吨标煤。
六是严把新增项目准入关。优化衢州市工业项目决策咨询机制,重点项目均由市级统筹把关,抓好源头质量把控,避免新的高耗低效企业产生,化工项目亩均税收不低于40万元/亩、其他项目要求不低于25万元/亩。项目必须符合“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排放、能耗、水耗等指标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自2021年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来,两年间市级决策咨询否决项目29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49.4亿元,通过项目712个、计划固定资产投资1991.5亿元。
七是积极推进创新性产业用地(M0)和混合产业用地(BM)试点。落实智慧新城开展混合产业用地试点,衢江区开展创新性产业用地试点。建立完善规划指标、产业准入、用地管控等全包含全要素流程的工作体系,积极项目主体招引,在试点过程考虑弹性年期和租让结合等要求纳入出让方案。计划三季度完成实施方案文件出台和首宗M0、BM项目出让落地,为工业用地全域整治布局楼宇工业和都市型工业打好基础。
下一步,衢州将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继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全面、系统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点、面结合实施空间腾换,优化产业发展空间,不断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3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