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330800/2023-144289 | 成文日期: | 2023-10-2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专项规划 |
发布机构: | 市政府办公室 |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农村供水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衢州市农村供水安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2023—2025年)
为持续巩固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成果,全面增强农村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结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3〕51号)精神,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城乡同质饮水,下大力气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管理水平和供水水质,将衢州水质优良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宜居优势,全面助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基本原则。
统筹发展,城乡融合。统筹安排城乡供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结合地形地貌和供水条件,充分挖掘规模化集中供水潜力,新建一批水源和水厂工程,进一步提升城乡规模化供水覆盖率,构建长期稳定安全的城乡同质饮水格局。
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投诉热点和社会关注焦点,通过改扩建稳定水源工程、改造提升单村水站、延伸城镇水厂管网、更新老旧管网、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等措施,全面提升城乡供水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齐抓共管,强化保障。深化县(市、区)政府主体责任和县级统管机构运行管理责任,压实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强化部门行业监管。各地要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护等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持续加大对农村供水领域用地、用电等要素的保障。
(三)总体目标。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供水整体布局得到系统重塑,单村水站撤并187座,单村供水人口减少8.27万人,全市城乡规模化供水工程人口覆盖率超过93%,城镇周边管网延伸工程末端“水压不够和水量不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单村水站全部完成升级改造,县级统管水平显著提升。
二、工作重点
(一)实施水源保障能力提升。加快“一县一库”重大水源工程项目推进,加强区域水资源统筹调配,着力形成农村供水工程“大水源+多水源联网联调”、多源互济的保障格局。新建衢江区太真乡银坑山塘等4座规模化水源地、柯城区七里水厂等3座规模化水厂。提升改造160处供水水源。新建水井、蓄水池等应急水源140处,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供水应急水源保障率达到100%。
(二)实施单村水站改造提升。“一县一方案”编制农村供水水站提升改造方案,对存在薄弱环节的472座单村水站实施提升改造,并入城镇或联村水厂187座,提标改造285处,其中净化消毒设备242套,新建改建溪沟堰坝水源35处,信息化建设151座,加大单村水站水量水质在线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农村供水“四预”能力。
(三)实施管网末端水量提升。根据城市、乡镇水厂、水源保障及制水能力,按照能延则延、能扩则扩的原则,新建航埠、石梁加压泵站等一批加压泵站,更新改造城镇管网延伸927.6公里,进一步扩大规模化水厂供水范围和服务能力。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解决全市24个乡镇、59个村、2.3万人因管网末端水压不足带来的农村供水问题。
(四)实施村内管网更新提升。对当前全市存在漏水、破损、堵塞等问题的755公里供水主管网和3521公里村内供水管网启动更新改造,逐步解决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损老化和水质污染问题。
(五)实施统管运维机制提升。全面夯实农村供水县级统管机制,统一管理标准,增强管护力量,加强履职考评,实现县级统管从“有名”向“有实”“有效”转变。配齐以水站为单元的镇村协管员,建立全市农村饮用水问题处置应急联动机制,完善农村供水应急预案,切实推动农村饮用水问题高效处置解决。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市农村供水安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农村供水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各县(市、区)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供水工作负总责,将农村供水安全提升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各县级统管机构要认真落实农村供水运行管理主体责任,会同属地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健全农村供水巡查检查、问题发现和报告机制,推进供水问题群防群治工作常态化、体系化。
(二)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水利部门负责农村供水工作的统筹协调、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住建部门负责城市管网延伸工程建设、管护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信访部门负责牵头建立农村饮用水问题处置应急联动机制。发改、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卫健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供水相关工作。
(三)加强要素保障,严格质量管控。各地要主动向上争取扶持政策,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运维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积极拓宽市场化筹资渠道,争取地方专项债、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和金融机构贷款支持。持续提高水费收缴率,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长效管护资金足额保障到位。要落实工程质量终生责任制,加强对建设主体和县级统管人员的培训指导,提高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长效管护水平。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积极创新,探索建立梯度用水机制,充分利用新闻、报刊和新媒体等渠道,引导和鼓励农村群众使用净化消毒的自来水并自觉缴纳水费。要畅通农村供水问题举报渠道,建立对用水户来电来信来访的限时办理和反馈机制,及时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努力营造农村供水“属地政府、县级统管机构、用水户”三大主体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良好工作氛围。
附件:各县(市、区)农村供水安全提升三年行动重点项目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