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一则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衢州市“企呼我应”平台启动,16家媒体聚焦了这一创新举措。
什么是“企呼我应”平台?它既是云上社区系统的更新迭代,也是一项系统化集成的改革创新。
先来看一组数据,来自衢州市营商办的统计:2023年,全市收集涉企问题5287个(其中县级问题2700个),目前已解决5245个,解决率99.21%。
5000余个问题的收集,千头万绪、工程浩大,来自多个载体平台,包括“亲清半月谈”“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平台等。据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亲清半月谈”“亲清圆桌会”“亲清直通车”等“亲清”系列政企沟通机制,举办市县政企对话活动42场,直接服务企业家497人,交办问题建议1120个。
“企呼我应”平台的实质就是企业出题、政府答题,顶层设计、系统集成。
“三个一”的探索实践
让社会各界最为关注的是,我市“企呼我应”平台是“三个一”的探索实践。“三个一”即一套机制、一个平台和一部法规。
“一套机制”,即围绕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探索建立的“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依托这一机制,可以有效推进涉企问题分类分层分级交办落实,破解问题收集碎片化、涉企信息不对称、解决流程不闭环等难题,确保企业问题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一个平台”,是指12月6日由市委书记高屹宣布正式启动的“企呼我应”涉企服务平台,企业群众可以通过浙里办或支付宝的衢州政企通等多种渠道找到服务入口,亲身感受体验。
“一部法规”,是今年11月24日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并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衢州市优化涉企服务若干规定》,标志着我市在涉企服务的探索实践上升到了法治固化和保障。
这三者在制度、法律和实践操作层面上共同构成了“企呼我应”体系,旨在让企业安心发展,并为其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坚持问题导向做好顶层设计
据市营商办负责人介绍,在构建“企呼我应”工作机制方面,我市突出了问题导向、上下贯通、常态长效。
问题导向,就是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企业服务提质增效的重点,主动查找发现难点堵点问题,着力破解企业、产业发展的瓶颈障碍。
上下贯通,就是依托市、县(区块)、乡(企业社区)三级增值服务体系,推动问题处置跨层级联动、跨部门协同、跨事权集成,并和省级有效衔接。
常态长效,就是把解决眼前问题与长远建章立制相结合,推动问题处置的经验做法转化为制度成果,通过解决一个诉求带动破解一类问题、优化一类服务。
针对基层反映的“各类系统较多”“操作比较复杂”“实际成效难评价”等问题,在打造“企呼我应”线上平台方面,我市着力打造平台“多入口、易互动、全闭环、广评价”等特色。
多入口,指企业可通过浙里办或支付宝的“衢州政企通”、市营商办微信公众号、企业码微信小程序、三衢客户端等找到“企呼我应”服务入口,此外,12345-8营商环境热线、各级企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通道也依然为企业开放。
易互动,指“企呼我应”界面简洁明了、易操作,企业点击“我有建议”,即可直接留言反映营商环境建设的意见建议;点击“我有诉求”,用“浙里办”法人账号或者“企业码”扫码登录后,可提交问题诉求,并随时查看办理进度。
全闭环,指企业问题通过各渠道进入系统,按照规范化流程“交办、督办、反馈”闭环管理,有专人跟踪,全过程公开、透明、可预期。
广评价,指引入“好差评”体系,问题处置结束后企业可自主评价满意度,被评为“差评”的部门要限期整改。基于评价,还建立了全市企业服务指数,结合正反面服务典型,定期向社会公开晾晒,倒逼各地各部门提升企业服务质量。
服务民营企业提速提能级
“企呼我应”平台归根结底是,建立问题高效闭环处置机制,具体包括二个机制,即省委深改办提出的“建立企业诉求分级闭环解决机制”和市委提出的“建立民营企业诉求办理闭环落实机制”。
政府侧、社会侧、企业侧,今年以来共同关注的一大热点就是民营企业如何加速高质量发展。2023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民营经济31条”;8月,省委、省政府发布“民营经济32条”,明确指出要“建立企业发展、民间投资问题收集和推动解决机制”等。这些政策为如何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服务指明了方向。
自今年以来,围绕政企沟通信息不畅、助企纾困系统化规范化不够等问题,市委统战部等相关部门推动率先出台了《关于深化完善民营企业诉求直达快办机制的实施意见》,迭代构建了“亲清”系列政企沟通交流平台,完善构建了企业诉求直达快办机制。
系统集成是大势所趋,时不我待。近两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势头越来越好,去年12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进入全省前四,今年前三季度11项进入全省前五;累计招引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亿元项目11个、新增上市公司11家;今年1月至11月,全市新市场经营主体增4.4万户、同比增长11.9%,增速全省排名第3。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主动选择衢州、落户衢州,也对为企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营商环境好不好,说到底是企业说了算。助力企业解难纾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投资创业影响最直接、也最直观。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经济回升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企业对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对解决困难和纾困的需求也更为突出。可以说,抓好“企呼我应”工作,对于现阶段构建“亲清”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更具现实意义。
法治为平台发力提供更好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企业的法治需求就是衢州努力的方向。我市制定了地方性法规《衢州市优化涉企服务若干规定》,将政府合同履约监管、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化管理、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等写入法规;出台了《衢州市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例如,已经清理了2015年以前的353件涉及营商环境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并计划废止或修改一批。
市司法局的负责人表示,“我们欢迎广大企业利用‘企呼我应’平台提出对制度和法规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依法及时动态地完善相关法规和制度建设。”
我市同时出台《涉企有礼执法工作指引》,梳理包容审慎监管事项清单和行政裁量权基准清单,从轻、减轻、不予处罚事项493个,让执法监管有力度又有温度。建立联合执法、拼单式联动执法、非现场执法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推进“综合查一次”,减少扰企执法。依托司法部试点项目,创新12345热线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提升执法监督质效。
为“工业强市”提供更好平台
一个平台、一个系统的最终看成效如何。作为新生事物,“企呼我应”更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已累计为企业减负69.9亿元,兑现大科创政策资金4.35亿元,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达到了80.7%,必须进一步发挥好新平台的作用。
总体来看,“企呼我应”平台,是我市服务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继承并发展了“组团联企”“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营商环境‘清障’行动”“亲清半月谈”等政企互动经验,聚焦了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服务,将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作为营商环境工作核心,健全企业诉求问题主动发现、高效处置、举一反三等机制,形成工作闭环、责任闭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广阔舞台,也为持续擦亮衢州营商环境金名片找到了新的赛道。
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暨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要求,锚定“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战略,高效承接国家、省委省政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措施,结合衢州市民营经济42条贯彻,认真总结评估今年大科创政策绩效,在此基础上,迭代优化大科创专项政策,滚动编制“任务、政策、资金、绩效”四张清单。完善平台系统,推动大科创专项,实现“一网通办、一键直达、应上尽上”。坚持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先拨后结等工作机制,持续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用好“企呼我应”平台,坚持“企业社区化网格化服务”机制,聚焦企业需求,着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进一步推动服务闭环,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开展一批“十链百场万企”产业链合作活动,全力打好“工业提质、贸易提档”等稳增长组合拳,打通供应链产业链循环,促进产供销一体融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体策略,构建惠企政策“多一点”、各项成本“降一点”、企业服务“细一点”的“三个一点”助企惠企模式,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加速发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为我市建设具有强大“四力”的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供坚强的工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