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8164/2023-143532 成文日期: 2023-07-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住建局

衢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发布日期:2023-11-24 15:5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住建局 字体:[ ]
分享: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总牵引,大力推进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市住建局获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并为我市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一)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以能级提升为目标,构建“全链条系统推进、全领域集中攻坚、全流程高效管理”的城市工作新格局。一是项目推进有力有速。截至目前,城市发展“十大专项”累计开工项目137个,整体开工率达77%,累计完成投资96亿元,投资完成率36%。抢抓汛前“黄金期”,全力以赴赶工期、保节点。高铁新城第一学校、百家坊小学、智慧新城消防救援大队开化路消防站、衢州市高铁新城基础设施配套“四网”建设工程—路网三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百家坊二期、衢州客厅酒店、住宅区块、衢州海易智慧交通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提前冲出“正负零”,进入主体施工;智慧岛景观桥主桥、引桥安装喷漆全部施工完成,双叶线道路改造工程完成总体形象的90%,实现主桥面通车;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项目(产业园区块)、智慧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智慧新城月亮湾公园绿化景观提升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进入攻坚收尾阶段,即将建成投用。二是城市活力不断彰显。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通过国家级验收,正式命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功列入国家第二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全域推进共享公园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园开放共享试点全域覆盖。利用市体育中心、两中心等已建成项目,成功举办一批演出赛事活动。薛之谦演唱会、鹿鸣音乐节吸引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游客1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消费达6.9亿元。衢州有礼·2023“星街战”街球联赛连续两天冲击抖音全国热搜排名第一位,总关注量达1.87亿次。

(二)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强力推进。坚持统筹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未来社区建设、美丽城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城乡风貌整治增速提质。锚定全年力争建成风貌样板区6个以上,其中命名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样板区2个以上目标,全市14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内项目总体全市风貌区项目建设开工率89.8%,完工率43.7%。衢江“云水农家”县域风貌样板区、龙游小南海-詹家“瀫水明珠”县域风貌样板区、江山石门-凤林“凤鸣世遗”县域风貌样板区、开化国家公园城市客厅城市新区风貌样板区4个风貌区通过2023年度首批省级风貌样板区验收命名。龙游小南海-詹家“瀫水明珠”县域风貌样板区、常山县球川-白石“边驿古镇·浙西门户”县域风貌样板区获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风貌样板区。龙游“儒商望郡、仁礼南门”综合品质样板区、江山“玉叶新生”综合品质样板区获评省级试点。二是未来社区建设快速推进。紧盯“全市未来社区开工覆盖率40%,完工覆盖率25%”目标,加快全域未来社区建设。新增申报创建未来社区40个,全市累计申报创建未来社区88个,全市未来社区创建覆盖率66.17%,目前排名全省第一。88个未来社区中,已开工62个,其中已建成13个,12个通过省级验收,开工覆盖率46.62%,完工覆盖率9.8%。柯城书院、江山市心等2个未来社区率先通过2023年第一批省级未来社区验收命名。三是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持续深化。围绕年内打造完成8个省级现代化美丽城镇和16个市级现代化美丽城镇目标,完成五年省级现代化美丽城镇创建计划编制,确定柯城区航埠镇等18个乡镇开展省级现代化美丽城镇创建。全市共谋划美丽城镇建设项目521个,计划投资57.80亿元,项目开工378个,开工率72.55%,完成投资额度17.16亿元,投资完成率29.7%,年内计划完工项目360个,已完工55个,完工率15.28%。全市共9个案例入选全省美丽城镇建设典型案例,数量居全省第二。

(三)城乡人居环境品质稳步提升。以连续三年被住建部列入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为契机,锚定“打造新时代山水花园城市”的目标,全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一是入选全国第三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自2021年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市住建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高屹书记亲自带队赴京担任主陈述、主答辩。经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评审,我市因前期基础扎实、建设成效突出、示范效应显著,成功跻身全国第三批15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也是该批浙江省唯一入选城市,将获中央财政资金补助9亿元。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89个海绵城市相关项目、总投资50余亿元,市区基本建成海绵城市面积32.9平方公里,石梁溪水岸同治项目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典型案例,5个项目入选省级海绵城市示范项目。二是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统筹推进双西港片区、城北片区宫保地块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建设。完善市区房屋征收政策体系,开展市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相关政策修订工作。完成城市有机更新省级试点申报工作,其中申报试点城市4个、试点片区5个、试点项目2个。三是狠抓垃圾分类和渣土处置工作。城区街道“定时定点”收运,取消主干道沿街垃圾桶,保留分类果壳箱,以定时定点上门收集方式实施生活垃圾清运。居民小区“定点减桶”,将原有垃圾桶、投放点进行减并,引导居民定点、精准投放。目前全市235个小区已全面完成“定点减桶”工作。全市建成4个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和3个易腐垃圾处置项目,全市垃圾终端处置能力达2840吨/日(焚烧处置能力2490吨/日,餐厨处置能力35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由焚烧、易腐处置,全面实现资源化利用。同时,纵深推进渣土处置专项治理,完善数字化监管,实现渣土处置备案、运输路线及消纳核准,所有车辆均持证上路,有轨迹可寻。

(四)迎亚运城市品质大提升行动快速推进。根据迎亚运盛会全省“三大提升行动”部署,牵头制定全市城市品质大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系统谋划十大行动,将60项具体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8个市级部门及各县(市、区)。优化考核细则,每周对项目进展、问题交办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做到“每周一查、每月一评”。截至目前,已完成火炬传递线路方案初稿,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城市品质提升十大行动60项重点任务中已完成14个,其余工作正在抓紧推进;已建成5个城乡风貌样板区和28个现代化美丽城镇;城市公园、入城口门户节点、特色艺术景观分别完成总体进度的80%、77%、75%;228处公路三化一平、铁路三化任务,已完成227处,完成率达99.5%;村庄环境整治美丽风景线打造、和美乡村建设、共富示范带培育分别完成总体进度的73%、70.8%、75.6%。同时,注重工作手段创新,力求展现衢州特色亮点。比如,市住建局创建“席地可坐”环卫深度精细化保洁模式,建立“234”工作体系,采取“2种清扫模式+3种清洗方式+4合1人工保洁”,创建“潮汐式+梯度式”保洁模式,形成“定岗、定量、定车、定则”四定式智慧监管体系,目前部分试点区域已达到“席地而坐”的效果。针对主干道不文明晾晒普遍现象和两侧建筑立面陈旧、有污迹问题,市综合执法局、市住建局联合出台《衢州市主次干道两侧文明整治行动方案》,创新制作犬类管理动漫宣传片,发出《严禁露天焚烧 守护绿色衢州》倡议书,有力推进可视范围视觉污染净化行动。

(五)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平稳发展。加强政策扶持,主动靠前服务,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在更高水平上推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房地产业稳定运行。面对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波动下行,市县联动、合力攻坚,全力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定运行。对标2023年上半年度房地产投资124亿元、增速2.0%目标,2023年1-6月全市实现房地产投资125.8亿元,同比增长3.6%,完成半年度投资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3。对标2023年上半年度53万㎡销售目标,2023年1-6月统计口径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4.3万㎡,同比增长36.6%,完成半年度销售指标,增速位居全省第1。对标年内住宅小区专业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85%以上目标,目前已从2022年末的62%增长至87%,提前完成年度任务。二是建筑业转型加快步伐。采取召开建筑业企业家座谈会和强化服务支撑等举措,市内企业市场占比有所提升,省内建筑业产值总体稳步上升。2023年上半年,我市建筑业总产值250.52亿元,同比增长9.3%。全省排名第三,其中省内建筑业总产值223.33亿元,同比增长8.1%。截至目前,全市一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企业44家,其中房建市政施工总承包42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2家。2023年,我市3家企业入围总承包示范企业,实现我市省级建筑业产业现代化示范企业零的突破。按照省建设厅下达的本年度35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任务,一季度我市完成新开工装配式建筑总面积120万平方米,完成任务总指标的34%,装配式建筑完成情况进度排名全省第2。完成2022年度建设工程“衢江杯”(优质工程)评选活动,共46个项目荣获衢江杯(含3个市外认定项目)。

(六)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聚焦平安护航亚运盛会,进一步摸排城市运行安全、建设施工安全、城乡房屋使用安全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靶向发力、精准施治,坚决整改提升到位。一是强化城市运行领域隐患排查整治。组织责任部门、专家对开展全市城市运行领域督查,截至目前,已完成5轮全市6区块全覆盖检查,检查企业、公共场所、路桥隧共计537处,发现隐患791处,均已交办属地整改。深刻吸取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富洋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教训,迅速对全市21家燃气经营企业、12000余处企事业单位、餐饮、商场等场所开展安全风险集中排查,发现安全隐患234处,均已交办属地整改。对燃气领域10个重大风险隐患(重点问题),上报市安委会实施挂牌督办。聚焦燃气经营、第三方施工破坏、不合格燃气具源头产品等违法案件,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今年以来燃气领域立案查处21宗,处罚金额6.98万元。聚焦道路隐患整治,完成市区161条道路,总长126.21千米道路脱空监测,发现府东街、衢化路等10余条路段存在较多裂缝、沉陷、坑槽、车辙等道路病害。针对发现的问题,谋划实施主城区道路整治项目及市政设计大中修项目进行整治,目前整治长度约8.15公里,改造面积约14.9万平方米。二是强化建设施工领域隐患排查整治。组织开展全市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月”活动,邀请省级安全生产专家来衢开展专题培训,赴各区块督查检查24次,组织开展有限空间、防汛排涝和消防救援等应急演练2次,通报安全生产反面典型3起。截至目前,全市共检查在建工地3503个次,发现各类隐患7510条,其中重大隐患177条,责令停工整改161个,立案39起,行政拘留3人。从2020年10月起,每月开展市本级政府重点在建项目推进情况“红灰榜”检查评比。评比内容涵盖咨询监理服务、现场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14类、58项工作。2023年1至5月,共检查重点项目133个(次),其中房屋建筑工程110个(次)、市政项目23个(次),项目总投资455.91亿元。评出红榜项目数12个(次),灰榜项目数10个(次)。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5期,整改问题105个,整改到位率达99.5%以上。三是强化城乡危房隐患排查整治。按要求完成全市第三次城镇房屋调查登记工作,全省城镇危房三年解危行动我市还有未落实实质性解危的危房273幢(柯城区95幢、龙游县104幢、江山市24幢、常山县39幢、开化县11幢)。开展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全市共完成76.6万栋自建房排查和信息录入,其中经营性自建房3.2万栋,鉴定出危房2620幢(C级1877幢、D级743幢),均已按照要求落实管控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二、形势与问题分析

当前,全市住建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建设厅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房地产、城市建设、建筑业领域的发展规律,努力破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奋力开创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2022年,全市85%的新供应住宅用地面积由国有企业取得,且多为底价成交,民营房企拿地意愿不足,该现象2023年上半年仍在延续。市区房地产市场2-3月虽经历了一波“小阳春”,但仍处于调整阶段。截至4月末我市商品住宅库存面积为216.7万平方米、去化周期为17.8个月,处于应加快去化的区间。市级国资已拿地项目2023年上半年实现开工较为困难,存量在建项目2023年基本进入收尾阶段,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二)建筑业产值提升乏力。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土地出让数量大幅下降,同时已出让地块开发项目信心不足,仍然持观望为主,减慢生产速度,导致我市建筑市场总量减小,影响我市今年建筑业产值提升。目前我市建筑市场总体呈现产值规模小、资质等级低、产业链单一、转型升级慢、外向度偏低、市场竞争弱的现状。市内层面,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和招投标条件设置过高等因素制约,产值提升乏力,如市级大型项目、市内水利、公路桥梁工程领域项目招投标条件设置过高,本地企业在公开招标项目中的中标率很低,基本无机会中标。市外层面,因无特级资质企业,没有能力承建急难险重的大型公建和EPC、PPP等新模式项目,业绩积累较少,资质提升难度大,不足以支撑走出去竞争发展。

三、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着力实现产业发展更高质、城乡住房更宜居、城乡风貌更优美、城乡功能更完善和建设管理更精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奋力谱写住房城乡建设衢州新篇章。

(一)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再提速。以城市发展“十大专项”行动为实施载体,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安全、保障工作,努力打造一批群众可感可享的标志性成果。一是全力申报首届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目前已印发《申报工作实施方案》,召开部署会,聘请中规院专业团队全程辅导,赴住建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院积极对接,形成《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衢州市自愿地方评估报告(讨论稿)》,正在补充完善。近期,要精选邻礼通三民工程(社区治理)、未来社区、绿色金融等方面3个城市案例报送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接待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专家将来衢考察,确保衢州城市可持续发展成果和经验分享入选《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二是高质高效推进城市建设。重点围绕“小三城”提能升级,2023年基本完成高铁新城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智慧新城一期补白、老城区改造提升,抓好智慧岛、浮石片区开发建设。南湖广场文旅综合体项目、爱琴海奥特莱斯、智慧新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双叶线、杭衢高铁衢州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项目等51个项目计划年内竣工投用,高铁新城第二学校、北航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贸易科技园、浮石路过江通道等43个新建项目争取年内开工。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推进城北、衢化、双西港、东迹大道沿线、衢江主城等片区有机更新建设,改造老旧小区35个,改造面积约112.4万平方米。三是精耕细作提升城市品质。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强化运行安全保障,全方位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体检结果为导向,全面开展城市道路改造提升、街道立面综合整治提升、户外广告整治、公园绿地品质提升、夜景亮化品质提升、内河水系治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精细化管理行动。全面启动市区城市建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居住小区和其他居民区“三区”给排水、燃气、电力等重要管线以及配建的地下停车场、人防工程的扩面普查,为实现地下市政设施“一张图”全覆盖提供支撑。四是提能升级焕发城市活力。围绕产业培育,以智慧新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平台、主阵地,重点谋划光明智慧能源科创园项目、四省边际智算中心、都市型工业项目等一批高端服务业、数字化产业项目。围绕项目运营,加快古城双修、南湖广场文旅综等项目招商运营,对花园258、创新大厦、未来大厦、数字经济产业园的产业定位进行科学分析,结合现有业态布局,明确各自板块定位,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格局。围绕人口集聚,不断构建完善人才集聚平台,大力招引外来人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就业创业服务。

(二)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再发力。一是推进城乡风貌整治提升。聚焦7月底前、10月底前两轮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验收,加快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确保城乡风貌样板区建设目标达成。督导综合品质样板区建设方案编制工作,9月底前通过省级评审。进一步谋划新一轮样板区创建,11月底前完成2024年度城乡风貌样板区试点申报工作。二是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推动前期项目尽早开工、在建项目尽快完工,确保实现全市未来社区建设实现开工覆盖率40%以上、完工覆盖率25%以上目标。结合强社惠民工作,统筹推进未来社区全域运营探索,加快未来社区全域试点建设。在市级未来社区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标准中把握共性突出个性,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突出多样性、包容性和差异性,力求打造出具有衢州特色、最具辨识度的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标志性成果。三是推进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全力筹备在龙游县召开的全国小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现场会,加强对省级现代化美丽城镇创建乡镇的帮扶指导,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年底创建工作完成。

(三)城乡人居生活环境再改善。一是补齐城市管理短板。以常态化城市体检为抓手,梳理发现城市管理短板问题,开展专项补短工程。推进城市道路整治提升,完善城市慢行系统,纵深推进市、县级和社区级绿道建设。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提质增绿行动”,全年新改建城市公园10个。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深化管网漏损治理,强化二次供水设施提升改造。规范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严格落实排水许可制度,开展污水系统“厂、网”一体化运维试点。围绕当前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开展城市立面综合整治、市区扬尘综合治理、城市噪声治理、重点街区环境秩序整治。二是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全面做好小区“定点减桶”工作,实现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定点收运、定时投放、桶边督导”全覆盖。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健全垃圾分类联合执法机制,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环节入手,查处一批典型的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案件。

(四)迎亚运城市品质大提升行动再出彩。紧盯“6月底前重点项目基本完工,7月底前所有项目完成”迎亚运城市品质大提升行动两大时间节点,抓实抓细各项重点任务,做到“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优则优”。在全域推进迎亚运品质提升的前提下,做到面上提质和点线出彩相统筹。尤其对进城门户、重要节点要重点保障,务必要再排查、再对照、再完善。因地制宜精心打造一批出彩项目和亮点精品,并做好巡查、养护和“回头看”,确保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重点做好重要路口、城市门户和重点场所周边的环境整治和形象提升,尤其是高铁站、高速路口、民航出入口等重要节点,着重抓好亚运火炬传递沿线周边的环境治理和氛围打造,市区重点打造衢州东、西两个入城口和迎宾大道、智慧大道等“最美风景线”,各县(市)按照高标准分别推出一个入城口、一条迎宾道、一个城市公园、一个城乡风貌样板区等特色工程。深入推进城市小微空间提质增彩行动,用心打造精品口袋公园、特色艺术景观小品等场景。

(五)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再发展。一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加强房地产预期引导,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抓好房地产领域信访矛盾化解工作。做好科学供地建议,优先供应地块小、区位好的地块活跃市场,探索“竞预售条件”“竞现房销售比例”等出让。做好现行契税返还,团购、人口集聚、大学生安居补贴政策兑现以及相关调控政策储备。主动上门服务,做好开发网签指导,掌握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牵头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予以解决,加大项目加快开工入库力度,推动各区块尽早启动城中村、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完善房票安置最优政策,着力破解征迁安置房票比例偏低问题。二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强化信用评价激励,全面推行建筑业“信用+”模式,修订《衢州市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实施细则》,依托省信用管理平台,实施以信用管理为核心的新型建筑市场监管体系,不断规范施工、监理等责任主体市场秩序,严肃查处违法转包、分包行为。督促各地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为重点,抓紧谋划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项目,尽早启动项目建设,确保完成装配式建筑考核任务。

(六)安全生产工作再推进。一是抓实城市运行安全。全面落实平安护航亚运盛会各项要求,集中开展城市运行领域专项治理行动,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实现问题隐患全面排查、有效治理。探索数字化赋能燃气管道,推动先进设备、数字模型等现代科技手段在燃气安全领域的应用。严厉查处管损行为,形成强大有效的执法威慑。二是抓实建设施工安全。开展建设施工领域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压紧压实属地、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联合消防、执法、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发现问题较多、问题严重的项目,利用信用扣分、约谈、停工整改等措施予以处置。同时强化“行刑衔接”,对涉嫌安全生产领域犯罪案件做到应移尽移。三是抓实城乡危房解危。通过现场督查、定期通报等措施,加快推进C、D级危房解危工作,确保年底前达到“清人”底线,实现“清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