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30800002618154A/2023-142266 成文日期: 2023-10-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组配分类: 涉农补贴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用30万元扶持资金做大双增收“蛋糕” 东坑村借势借力撬动产业发展

发布日期:2023-10-07 15:39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字体:[ ]
分享:

近日,一群游客来到位于常山县球川镇东坑村的“古道竹居”民宿,待一席山间珍馐摆上桌后,食客们食指大动。“能吃到什么菇凭的是运气,像新鲜的茶树菇、黑皮鸡枞菌不是来了就能尝到的,尤其是这鲜竹荪,在城里只能尝到干品。”民宿负责人徐中明说,这里的菌菇宴是山间“独一道”的美味。

东坑村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可由于分散种植,缺乏龙头带动,效益一般,规模不大。2021年,在球川镇政府的支持下,东坑村从江山市引进了种菇专业户徐中明,双方签订了共建东坑村共富菇园合作协议,由省供销联社提供的30万元扶持资金全部用于购买菌棒和菇园管理,村集体获得40%的分红。今年6月,徐中明又承租了原本经营不善的“古道竹居”民宿,进一步盘活村集体资产。

目前,东坑村共富菇园主要以种植秀珍菇、猴头菇、赤松茸、竹荪为主。徐中明接手民宿后,经过市场调查,开发了独具特色的菌菇宴。为丰富食材,今年又种植了茶树菇、黑皮鸡枞、猪肚菇等十来个菇种。“菌菇宴只是一个试探市场的触角,不断扩大种植品类、拓宽销售渠道才是最终目的。”徐中明说,去年,共富菇园通过零售、批发菌菇鲜干品,收益有100万元左右。“新鲜猴头菇每公斤30元、新鲜赤松茸每公斤50元、竹荪干品每公斤高达300元,秀珍菇虽然市场价稍低,但收菇时间长达7个月,效益也不错。”东坑村党支部书记廖端泉的一笔账算得清清楚楚,他说,村集体以30万元的扶持资金入股,每年能有10万元左右的分红。

根据合作协议,徐中明每年还要扶持不少于10名低边农户增收,长期雇用的低边农户年收入不得少于8000元。2022年初,低边农户赖慧虎除了协助管理菇棚,还向徐中明学种菇技术。“种菇效益好是有目共睹的,等过两年我也打算自己种菇。”赖慧虎说,现在每年有1万元的工资收入,还能学到技术,挺好的。另外,临时雇工以每8小时每人100元计算工资,去年发放了近20万元的工资。

种菇种出了市场知名度,也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思路。去年8月,东坑村与省供销联社联合成立了东坑商贸有限公司,利用线上平台售卖本村农产品,公司管接单,村集体负责收购,笋干、番薯干、蜂蜜、贡面等当地农产品供不应求,也给村集体带来了近15万元的收入。去年全村仅笋干就卖了2.5吨。

东坑村还与三溪村联合组建了强村公司,共同打造400亩蔬菜种植基地。承包地块租金两村四六分成,所得经济收益两村五五分成,东坑村集体获得了8万余元的收入。“今年6月,村集体种植的45亩香椿也承包出去了,村里又多了一笔收入,还能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廖端泉说,一点点探索,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