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308000026181032/2023-142517 | 成文日期: | 2023-10-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组配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机构: | 市民政局 | ||
余爱萍委员:
你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的建议》的提案(第209号)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诚如你所言,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衢州市委、市政府把养老服务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至今已连续十一年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成立衢州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压实责任,统筹部署养老服务工作,全市养老服务业有序发展,老年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政策体系不断健全。我市继杭州、宁波之后,于2022年1月1日正式施行《衢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编制了《衢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衢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浙里康养”工作方案(2022—2025年)》,进一步明确我市养老服务发展目标及方向。近期,《衢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衢政办发〔2023〕27号)正式下发,围绕兜底保障、社会保障、服务供给和健康支持四个方面,列出25个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明确了每个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责任主体,便于不同年龄、不同类别的老年人了解基本养老服务内容,从而有明明白白、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基本保障不断完善。着眼缩小城乡、区域、收入等差距,让基本养老服务人人共享。一是聚焦经济困难老年人。低保政策:低保家庭中年满80周岁的老年人按照低保标准全额发放(现行1100元/月)。特困供养: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按照不低于上年当地城镇人均消费支出的50%确定,照料护理费用根据自理能力评估结果分档保障。养老服务补贴:低保家庭中60 周岁以上的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根据能力评估结果分类给予每月500元、250元、125元的养老服务补贴,用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制订个性化改造方案,重点改造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用电安全等内容,至今累计投入资金2600多万元,惠及3762户老年人家庭。二是聚焦高龄老年人。2023年1月1日起,高龄津贴发放对象实现对重点对象的精准识别,扩大至当地户籍的所有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目前全市约有8.27万名8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龄津贴,今年上半年,全市发放高龄津贴约3952.69万余元,高龄津贴覆盖率达100%。三是聚焦失智失能老年人。2022年,完成全市62万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5万老年人专业评估,同步摸清老年人居住情况、养老服务需求,数据归集到“浙里康养”应用,通过“数据跑腿”,实现从“人找服务”转变为“政策找人”“服务到家”。同时,评估结果作为老年人领取相关补贴、享受相关服务的依据。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全市困难家庭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和提供助行、清洁等各类上门服务,将机构式专业化养老服务普惠延伸至老年人家中,目前全市累计投入2448万元,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239张,提供居家上门服务3196人次。同时,在柯城区试点推进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通过迭代升级现有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深化“四个一点”“爱心分”资金筹措制度,为60周岁以上失能失智及8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
三、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一是加强财政投入。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5亿元,其中本市地方留成的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方面的支出达56.08%。全市累计争取省级养老服务政策资金1.16亿元,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为打造高品质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22年启动了“十佳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评选,对获评的中心给予10万元/个的奖补资金。二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面覆盖。全市建成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539个,建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02个,基本实现服务设施全覆盖,同时,依托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展嵌入式小微养老服务设施,如柯城区衢化街道、信安街道、府山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由衢州市朗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运营,充分发挥中心的托养功能,目前已有65位老人入住,入住率达到80%。三是增强机构养老保障能力。全市在运行养老机构112家,总床位数12426张,在院老人4824人,建成智慧养老院7家。实施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对消防不达标、基础设施破旧的敬老院经评估后采取关停、撤并、改扩建等措施,同时,调整敬老院布局、增加护理型床位,有效保障特困人员供养需求,今年全市继续实施3家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常山县第四社会福利中心(芳村镇中心敬老院)项目已进入基础施工阶段。四是推进“助老三件事”。制定出台了《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升“助老三件事”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并把新建幸福食堂(助餐点)300家纳入民生实事项目。今年全市计划投入1亿元以上,按照“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原则,力争实现有需求的老年人助餐服务、居家低保低边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家庭保洁服务、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目前,全市累计建成老年食堂(共享食堂)544个,助餐点522个,服务覆盖面达到80.32%;开展上门助洁服务4395人,累计服务127557小时;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数13.27万人,签约率达100%,并持续开展相关服务。
四、医养融合不断发展。一是完善医养康养融合机制。2022年,市卫健委、市民政局等10部门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康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大型或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支持医疗机构在养老机构依法依规设置医疗服务站点。目前,全市在运行的112家全部实现医养结合,其中内设医疗机构的20家,签订医养合作协议的92家;医疗卫生机构与日间照料中心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641对。二是全面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结合“助老三件事”,制定《衢州市推进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方案》,推进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康体检、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等工作,统筹开展口腔健康、营养状况、认知和心理状态筛查评估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眼底筛查,截至目前共完成糖尿病眼底筛查1373人,完成68.65%;口腔健康监测档案53366人,营养健康监测档案53960人,认知和心理状况评估38534人,老年痴呆综合防控671人;完成第一次医养结合服务212660人,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583人。三是推进康养联合体建设。2020年以来,为推进康复护理资源进社区、进家庭,开展了康养联合体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建成42个康养联合体,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康复训练和生活照护等服务。如龙游县骨科医院--六顺颐养院自2020年建成康养联合体以来,已累计服务老人605人次,脑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已成为该院康复中心的主要服务项目。
五、服务内容不断拓宽。一是大力发展老年人文化活动。全市各级图书馆增加老年人适读图书杂志的采购数量,内设有相关标示牌及老年人专座,触屏读报电子设备,提供放大镜、老花镜、常用药等,方便老年人阅读,提高老年人的阅读环境质量,并在市区内为行走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书上门服务。积极发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辐射带动作用,结合辖区内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常态化开展书法、音乐、绘画、棋牌、戏曲等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大力扶持市文化馆吾乐合唱团、龙游大妈艺术团等老年特色文艺团队,立足天妃宫文化旅游志愿者之家开展“周周演”活动,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者为老服务队伍建设,让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大力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由衢州老年大学牵头组建衢州老年教育学校联盟,推进全市老年教育资源整合共享,促进老年教育向基层延伸,推进老年学校乡镇(街道)全覆盖。市、县(市、区)均建有一所县级老年活动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其中市老年人活动中心于2022年9月启用内设有市老年电视大学、老年开放大学直属教学点等老年教育机构。截止2022年,全市共有老年电视大学和分校7所,教学点242个,当年参与学习的学员13608人。三是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体系。建立和完善机构网络,在涉老维权相关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在103个乡镇(街道)司法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60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工作联络点,使法律援助工作更贴近基层。同时,全面推广“法律援助市域内100%通办”服务模式,进一步方便老年人就近就便办理法律援助服务事项。建立柔性服务机制,对老年人法律援助申请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指派的“三优先”模式,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及时指派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务,做到“快接、快办、快结”。对追索赡养费、抚养费等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加强与人民法院沟通,促成受援人诉求先予执行。积极拓展法律援助服务范围,对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不设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限制,对城乡特困老人、失能半失能、70周岁及以上和患有重大疾病的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免于经济困难状况审查。对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减半收费,对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首次办理遗嘱公证免收费用。同时,对患重病、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和其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通过电话、网络预约等形式提供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报案、参与诉讼提供便利服务。四是探索“数智便老”行动。全市已完成101家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7个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智能无感服务终端配备,老年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照料中心)刷脸即可就餐支付、活动签到。此外,柯城区依托“老来伴”智慧养老应用,将智能订餐嵌入实体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点位,实现移动端预约点餐、线下刷脸就餐功能,做到“选、点、送、用、评”全闭环服务,“云点餐”模式得到王文序副省长批示肯定。江山市“好管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获评省民政厅数字化改革优秀案例。
人口老龄化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渐进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生活质量、健康状况、养老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下步,我们将充分吸收你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研究完善相关措施,推进我市养老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新提升。一是加快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对《衢州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3年版)》的宣传落实工作,引导基本养老服务向标准化、优质化、普惠化发展。进一步实施“机构跟着老人走”,推动嵌入式小微养老机构建设,优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全市域推进养老服务“爱心卡”工作,有效提升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二是持续推进“助老三件事”。力争2023年底实现有需求的老年人助餐服务、居家低保低边失能失智及高龄老年人家庭保洁服务、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三是深化康养联合体建设。推动更多医疗康复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促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构建健康预防、医疗、康复护理和生活照料一体化的康养服务体系,年底前实现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覆盖率50%,到2025年实现乡镇(街道)康养联合体全覆盖。四是加大医养服务人才队伍培育力度。联合人社、财政、教育等部门加大养老服务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完善养老护理员入职奖补政策,探索建立岗位津贴制度,进一步增强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吸引力和职业认同感。
感谢你对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希望你继续为加快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争当“两个先行”示范窗口、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衢州实践建好言献好策。
衢州市民政局
2023年7月10日
(联系人:林丽芬,联系电话:3077312)